魏甫龙
广东理工学院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出的重要指示。它不仅是我们整个社会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方法。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而“中国故事”凝聚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既能够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有效继承下去,同时也能够有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它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工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地位这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如何让“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是相关研究人员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育时代新人,传播科学理论,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因此,要切实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方向,持续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现、根植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地位,而“讲好中国故事”显然在以上这几个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
“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以中国的现实情况为基础,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内涵和魅力。而新中国成立的70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几十年来,正是因为我国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发展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我国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基于这些历史事件和现实进程“讲好中国故事”,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因此“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有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现。
经典的故事往往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具有非常强的精神塑造性,能够通过其故事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使得受众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感和归属感。历久弥新的经典“中国故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特质,是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进中国故事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强化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对于国家的归属感,从而有效根植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高校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培育国家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切实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往往表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地位的提升。而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并将其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部分。因此,要充分挖掘“中国故事”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切实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做到让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出生动性、思想性、理论性,做到“以事明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因此,“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地位的重要方法。
“讲好中国故事”建立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的内容材料和故事底色,主要表现为革命故事、建设故事以及改革故事三个方面。
首先,要讲好革命故事。革命精神是“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核和基底,讲好革命故事是当代青年对革命传统的继承,对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故事包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等,具体体现为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红色故事的校园建设要“走出去,引进来”,因地制宜地让学生走进地方红色博览馆、红色教育基地,让校内的红色专家“走出去”。
其次,要讲好建设故事。新中国从诞生以来风雨兼程,在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了诸多崇高的精神和信念,如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等,这些高度凝练的精神体现在焦裕禄、雷锋、钱学森等代表人物的身上,流淌在投身新中国建设的主人翁的血液里。当代大学生要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既立意高远,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修好大德,又立足平实,崇德修身、锤炼品性、注重小节。
最后,讲好改革故事。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故事的内涵是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的思想离不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和具体体现。讲好改革故事应着力突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突出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心理素质,如“小岗精神”“特区精神”。讲好改革故事既要讲明白故事本身的人物、事迹、历史脉络等情节,更要讲清楚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既要以故事讲学理,注重揭示故事所承载的科学理论和思想内涵,又要突出故事主人公面对时代际遇时的理想信念和价值选择,从而激励大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尽管“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同,然而就目前而言,“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实践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有效借助多种策略促进其进一步的实现。
建立多元主体相互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研修机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是促进“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的重要策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并不是单方面、单主体的事情,需要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建立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而“讲好中国故事”则更需要结合实际,将这一育人机制有效实行起来。
对于高校而言,“立德树人”是其发挥教育作用的根本任务。把“讲好中国故事”融入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去,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在课堂上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发挥其在思想上的显性影响作用。其次,把“讲好中国故事”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动用一切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资源,打通课堂内外,营造一种育人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良好氛围,努力把国家、历史、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去,将“中国故事”中蕴含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通过统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全面把握高校培养人才的规律、整合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性效能来实现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创新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当代大学生已经很难再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渠道产生兴趣,对于高校而言,要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不可少的渠道和方式,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阵地。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很难吸引大学生真正投入进去进行学习,理论和现实脱节很严重,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而“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思想性、理论性,同时能够强化亲和力与针对性两者之间的统一。但是在“讲故事”过程中也要注意多渠道拓宽和挖掘中国故事传播载体和传播内容,比如要充分利用国家重大节假日、纪念日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依托城市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中国故事”的表现形式,通过“讲故事”这一方式深入浅出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实现“以事论理”的效果,既兼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能够真正吸引当代大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用。同时又兼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即理论性和思想性,让故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切实地为理论的深入与贯彻服务,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加强自身掌握和运用理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形势逐渐深入发展,信息化的网络时代使得各国的思想价值观念得以渗透进中国当代大学生的脑海中,倘若他们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国家民族观念,很容易迷失在各种思想价值观念的冲击中。因此,要想进一步强化“讲好中国故事”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就必须要紧随时代发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打通内外,创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想传播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中国故事如上文所言,蕴含着中华民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特质,以创新性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构建起正确的国家观念,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当代大学生打开视野,建立世界格局,在世界格局中对中国国情、中国道路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能够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真正提升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方面的认知,本文在重点分析“讲好中国故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现实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实践策略,希望能够将“讲好中国故事”这种方式更好地应用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