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综艺节目的品牌塑造研究

2021-01-28 07:55
大众文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融合

(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北京 100026)

从狭义角度理解媒体融合,可以认为将不同的媒介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形态,比如“电子刊物”“博客新闻”等;从广义角度来看,媒体融合是指对传统媒体进行全面融合,除了表面形态之外,还包含各自的优势(如功能、传播手段、组织结构等)。从此,传媒领域跨入了新时代。

一、综艺节目发展概况

第一,在传统媒体时代,综艺节目只能出现在电视台中。彼时的电视属于“大件”,每家每户最多只有一台。为了避免与《新闻联播》等节目产生收视冲突,故而以湖南卫视、浙江卫视为代表的“综艺先驱”电视台往往避开“黄金时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综艺节目的发展速度。比如《快乐大本营》《我爱记歌词》等“童年记忆”,经常在每周五、周末晚间8点、10点两个时间段播出。除了新闻类节目的“竞争之外”,彼时电视剧的受关注程度也在综艺节目之上,如《还珠格格》《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等,只要观众切换频道时发现此类“百看不厌”的经典,必然“停滞不前”。无论综艺节目的制作水平得到了何种程度的提高,其收视率在很长时间内依然维持“惨淡”的状态。

第二,随着融合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等均出现了颠覆性改变,如微博等平台会在第一时间收集并传播国内外热点新闻;另一方面,借助电脑、智能手机,通过视频门户网站“追剧”已经成为当代人最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在此种局面下,综艺节目迎来了发展的良机,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设备,均可以随时随地收看感兴趣的综艺,不必担心“收视冲突”问题。比如以《快乐男声》《超级女声》,以及曾经大红大紫的《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歌手选秀类综艺;以明星户外真人秀为主要内容的《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展现明星家庭生活的《爸爸去哪儿》《花样姐妹》等,种类丰富的新型综艺节目,能够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无论其处于何种年龄段,均能找到“自己的菜”。

第三,自2015年以后,由于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媒体融合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人们突然发现,上述很多综艺节目并非原创,其版权往往属于外国公司。比如《中国好声音》的“导师转身”内容设定,在美国、荷兰等国早已出现。受版权纠纷影响,原定于2016年7月播出的《中国好声音第五季》,临时改名为《中国新歌声》,且“导师转身”改为了“滑梯降落”。自此开始,各大卫视频繁爆出抄袭外国综艺的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国产综艺节目的发展速度。而此时,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综艺节目主要内容的想法得以实践。首先,由河北卫视主办的《中华好诗词》,不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让喻恩泰等实力派演员的文化功底得到展现;之后,央视相继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将主要参赛选手限定在高校学生和社会青年文化学者、作家。一时之间,全国各地呈现出“诗词热”“成语热”的现象[1]。受此启发,国内综艺节目顶尖制作团队相继推出《声临其境》《经典咏流传》等能够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与演艺人员深厚功底的节目,从而使综艺节目超脱了传统的认知,真正朝向“品牌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综艺节目品牌塑造面临的问题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综艺节目品牌塑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抄袭”现象严重,存在多种形式的“千篇一律”现象。如上文所述,“歌手选秀”类节目频繁出现,除了《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之外,《中国最强音》《天籁之音》《最美和声》等层出不穷,但给人“换汤不换药”的感觉。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当一档全新推出的综艺节目获得成功后,盲目的“模仿”行为在短时间内大行其道。环节设置、评比方式,直至最终的商业演出“高度一致”,已经让观众感到厌恶。此外,一些综艺节目疑似存在“黑幕”,很多实力出众的选秀歌手“意外”被淘汰的现象屡见不鲜,相关话题却“越炒越热”,长此以往,不利于品牌塑造。

第二,综艺节目普遍缺乏内涵。比如明星户外真人秀类节目,刚刚播出第一季时,很容易吸引观众的视线,“看明星出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馈。然而随着“季数”的增加,内容不再新颖、节目彰显出的价值观、文化层次停滞不前,特别是“玩梗”等环节重复出现,致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从而使节目的品牌效应无法随着时间的累积取得更大的预期成果。

第三,“剧本化”的“情节”设置伤害了观众热情。《奔跑吧兄弟》往往存在“潜规则”,即当期嘉宾(不包含“兄弟团”固定成员)往往是最后的获胜方。从行业规则和人情世故的角度切入,此类结果原本无可厚非。但由于现场导演、情节策划人员的水平不足,往往给观众造成一种“所有的好事、所有的运气全部集中在嘉宾身上”的感觉,由此导致节目实际呈现出的效果大打折扣,让很多观众大呼“看到开头已经猜到结尾”,除了降低观众热情之外,从根本上伤害了节目自身的品牌价值。

第四,“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引发了普遍反感。整体来看,前三季的《中国好声音》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除了成就了张赫宣、张碧晨、姚贝娜、多亮等新生代歌手、让多位歌唱行业的“前辈”收获了大量新的“粉丝”外,还彻底打响了主持人华少“中国好舌头”的名头,其“练就”了在一分钟之内,以飞快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播报出多个赞助商广告的本领。然而此种行为虽然迅速登上热搜,赚足了流量,但综艺节目的一大弊端也在于此,即诸多广告“无所不在”。受广电总局出台的广告禁令的影响,在电视剧、综艺节目中穿插播放广告的行为已经有所收敛,但各大厂商仍然想方设法植入广告。客观来说,如果广告设计得非常巧妙,还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反之,以生硬的姿态植入广告,只能收获观众的厌恶之情。悲观的是,当前国内众多综艺节目的广告植入模式完全属于后者。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提升综艺节目品牌塑造质量的有效方式

(一)围绕主流思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综艺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除了台上的嘉宾、主持人等“荧屏熟人”之外,几乎所有参与制作的人员均承受了与传统时代截然不同的外界压力。台前幕后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一条微博动态均能够在短时间内引发全网“骚动”。稍有不慎,综艺节目精心塑造的品牌形象即会面对“毁于一旦”的风险。通过对近年来国人的思想价值进行分析可知,围绕主流思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类的综艺节目,无论是节目本身质量,还是围绕节目产生的附加内容,均会提升节目品牌的“思想高度”,让观众产生认同感。

比如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着力打造中国经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演绎形式,使先贤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再次绽放出令人赞叹的灿烂光辉。如胡夏、郁可唯演唱的《知否知否》,后半段歌词为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著《如梦令·其二》,经过动情演绎之后,不仅让观众眼前完全浮现出妙龄少女的“惜花”之情,还对古今文化相互“冲击”之下究竟能够产生何种程度的“美妙”充满了期待。

不仅如此,张杰在改编唐代大诗人李白所著《蜀道难》时,并未全文摘录,而是将其中的经典名句以四川方言进行演绎,同时聘请川剧演员,在歌曲演唱过程的间隙中穿插戏腔诗朗诵。以“蜀人看待蜀道”的视角,既体现了李白的潇洒不羁,又彰显了世世代代生活在川蜀的人民对于蜀道的真正情感。该节目播出之后,很多人情难自已。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国人迫切渴望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给世界。抓住这一关键点的央视综艺节目制作团队,真正做到了将“内涵”作为节目的品牌,从而使观众发自内心地感受到该节目的“制作良心”[2]。

(二)追求节目的原创性,避免观众审美疲劳

如前文所述,综艺节目如果一味采用“模仿”“引进”等方式,缺乏独创思维,节目必然逐渐沦为“一锤子买卖”,导致“品牌尚未形成就已消散”的局面。因此,若要成功塑造综艺节目的品牌价值,制作团队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性内容。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在关键性的决胜环节,节目组特别设置了“飞花令”竞赛方式。其中以第二季总决赛,彭敏与武亦姝的精彩决斗最为引人注目。所谓“飞花令”,原本是我国古代文人喝酒时的助兴项目,来源于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所著《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需要围绕题设指定的“字样”,在极短时间内按照顺序说出诗、词、曲中包含该字样的句子,且长度一般不超过七个字。《中国诗词大会》沿用这一方式,让节目现场在特定时间内仿佛回到了古代社会,使得蒙曼、郦波等知名文化学者均感受到了“飞花令”令人如痴如醉的魅力。总体而言,央视出品的诗词类文化节目,彻底打响了“彰显文化底蕴”的品牌名声,将大量公众的视线从娱乐版块拉回到文化层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良好的文化宣传作用。

(三)提高“真人秀”的真实性,设置多元化的结局

文化类综艺节目虽好,但观众在结束一天疲惫的工作之后,往往希望看到富含娱乐性的综艺节目。基于此,充满笑点的“真人秀”类节目仍然存在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各大卫视与视频门户网站联合开发的品牌节目,必须进行整改。适当加入“剧本”有利于节目整体的流畅性,但应该围绕“真实性”展开。在理想的状态下,此类综艺节目的结局应该是多元化的(扑朔迷离、猜不到结尾)。比如《声临其境》是一档比拼演员台词功底、配音艺术水平的综艺节目。每期请到的嘉宾虽然围绕竞赛的方式推动节目发展,但身份“揭晓”时刻并非取决于竞赛成绩,而是按照观众的意愿(无法确认某位嘉宾的身份时,请嘉宾从配音区域移动至舞台中央)进行。

四、结语

“互联网+电脑”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报刊、电视)受到了极大的制约。然而当4G技术全面推广、智能手机得到普及之后,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传媒行业得到了整合,终于形成了媒体融合的趋势,为综艺节目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合适的大环境。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提升,5G时代的到来,综艺节目必将全面朝向品牌化、系统化发展。但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归根结底不变的基于对用户的最真洞察、有情感共鸣的创意、更贴心的互动才能赋予品牌灵魂。因此,综艺节目应该抓住不可多得的发展良机,不断提升品牌形象,为观众带来更多富有内涵的综艺节目。

猜你喜欢
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刚柔并济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融合》
破次元
融椅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