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北京 100000)
“演员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体现作品的思想②。”所以在分析剧本时就应该理清人物行动的三要素。歌者需要科学的运用自己的声音将乐谱上平面的内容变成一个可听、可感的立体画面,使观众得到美的感受。充足的案头工作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如果借鉴戏剧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做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将其引申到声乐演唱的案头工作中来,则可变成“唱什么、为什么唱、怎么唱”,这样一来则可让歌者清晰地认识到应如何去做案头工作。
“唱什么”对应着动作三要素中的“做什么”,“做什么”也就是要清晰行动的任务是什么,而“唱什么”就是要明白作品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当我们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时,谱面上呈现的是歌词和旋律两个部分。歌词代表的是作者赋予作品的思想,艺术歌曲主要是使用的诗化的语言充当歌词,而歌剧则是用人物的语言来充当唱词。旋律代表的是作者赋予作品的情绪,也可称为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则包括旋律线、节奏型、速度、节拍、音阶、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音色、织体等等在内”③。作为一名合格的歌者需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以外还需要有文化修养与音乐素养的支撑,才能更加准确地去传达作品的内容。
(一)从歌词方面来看,首先需要了解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家经历、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体裁风格、题材与主题思想。其次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所抒发的情感,还要知道作者是如何布局,理清作品结构以及每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二)从旋律方面来看,首先需要了解清楚旋律线、节奏型、速度、节拍、音阶、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音色、织体等,理解音乐形象。再次分析音乐结构,需要结合歌词的内容以及所抒发的情感去感受作品情绪的层次变化,最后结合钢琴伴奏或乐队总谱,以便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构思与想法。
以龙七作词、黄自作曲的中国艺术歌曲《玫瑰三愿》为例做简要说明,《玫瑰三愿》是词作家龙七、作曲家黄自的作品。是一首极富浪漫主义气息的中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之作,是声乐专业的学生必唱的曲目之一。黄自出身书香门第,后又留学美国学习西方的作曲技术,回国后带来了西方系统的作曲理论和技法。1932年淞沪之战停战后,祖国山河满目疮痍,国立音专的文学老师龙七在校园内看到玫瑰凋零,触景生情而做的词,随后由黄自谱曲。歌词以玫瑰花的拟人化写法侧面表达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不愿看到祖国的山河凋零惨淡的景象,要为复兴祖国贡献一臂之力的思想感情。这首艺术歌曲是单二部曲式结构,全曲29小节,E大调(虽是中国作品,但属于西方大小调体系),速度为行板,用6/8拍以更显抒情之意。第一段用下行旋律表现出叹息的失落。第二段旋律变得急切,“三愿”都采用从“属”到“主”的和声走向,且演唱音区逐渐升高。最后“好叫我留住芳华”自由延长之余稍缓而渐进,好似一声长叹,意味深长。
“为什么唱”对应的是行动三要素中的“为什么做”,是为了清晰行动的目的。有了“唱什么”的基础后,要进一步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唱。演唱目的可以是多样化的,分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为了练习歌唱技术,将一些有特点的作品作为训练某个歌唱技术方法的练声曲,比如龙七作词、黄自作曲的《玫瑰三愿》中的那“三愿”乐句较长,需要足够的气息支持。刘国富、田农作词,王酩作曲的《绒花》可以练习元音的连贯与统一。孙新凯作词、陆在易作曲的《家》可以练习高音的技术以及爆发力。王磊填词、胡延江作曲的《春天的芭蕾》、胡延江改编的哈萨克民歌《玛依拉变奏曲》等则可练习花腔、华彩段落的灵活性。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白诚仁作词作曲的《苗岭的早晨》、赵季平作曲的《关雎》等歌曲则需要唱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韵味。一个成熟的歌者需要能够游刃有余的控制自己的声音。各民族、各时代的情感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在不同的作品中需要运用不同的音色去演唱。我们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多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
(二)为了抒发情感。演员不能仅凭自己的形体、声音去表演,他必须要投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一个冷漠的、缺乏热情的人不会成为一个好演员。从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来看,演员既要“从自我出发”,也要“从角色出发”。演员的最高任务是塑造角色,而歌唱的最高任务则是抒发情感。将其引申到歌曲演唱中来就是,歌者抒发感情既要“从自我出发”,也要“从作品出发”。所以歌者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内在的自我越丰富,越能驾驭不同情感类型的作品。“由杜学志作词、刘聪作曲的《故园恋》是一首表达对故乡无限眷恋的抒情歌曲,歌曲以‘故乡情’为基调,包含山水情、童年情、朋友情、父老情等,”④我们每个人也都有离家在外的时候,都会思念故乡,但由于个人情感经历不一样,同一首歌曲不同人唱出来的感觉也不一样。
(三)为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陶冶情操。声乐演唱虽然也有表演者自娱的功用,然而从本质上说,任何音乐表演都是把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为目的的。“红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演唱红歌可以让我们重温先辈的英雄史迹,继承优良文化传统。由柯岩作词、施万春作曲的《送上我心头的思念》是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两周年而创作的,歌中饱含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此类型歌曲经常会结合相关的规定情境,让表演者与听众共同处在某种特定情感的“场”内。
所以演唱前一定要清晰为什么而唱,由于目的不同,所侧重的方向也不一样,最后的效果也不一样。根据作品以及规定情境的不同在注重声音技巧、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激发某种情感引起听众共鸣等方面会有所不同。由于目的不同,演出的化装与表演风格都要与之变化。
“怎么唱”对应的是行动三要素中的“怎么做”,有了前两个环节的基础,在这个阶段需要考虑的是歌唱技术、作品风格的处理、歌曲的情感体现。
(一)歌唱技术。歌唱技术的成熟与否直接影响歌者诠释作品的完整度。不同作品对歌唱技术的要求也不同,如吕金藻作词、尚德义作曲的《春风圆舞曲》中有连续的跳音,需要唱出颗粒感和清晰性。樊孝斌作词、刘聪作曲的《鸟儿在风中歌唱》中连续的“啊”都需要有不同的表现,来回多次强弱的变化难度极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演唱出其中的戏剧性。以上两首歌曲都对歌唱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气息、腔体、声音位置、共鸣的运用以及咬字吐字等方面都需要有针对性的逐一训练。歌唱技术的训练非一日之功,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学生正确的声音审美以及持续刻苦的练习才能有成效。
(二)作品风格的处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都有所不同,不同地域的方言以及语言习惯也有所不同,也会导致音乐风格的不同。如艾克拜尔填词、周湘林作曲的《一杯美酒》中的切分节奏在演唱时需要强调出来,才会有新疆维吾尔族的特点。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的声乐套曲《堂吉诃德致迪尔西内》由三首歌曲构成,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西班牙舞曲节奏。湖南民歌《洗菜心》运用的湖南方言来演唱。所以需要从音乐语言、歌词、声乐技术等方面来把握音乐风格的特点。有的歌曲还需要注意咬字的特点,地方性强的作品咬字要根据当地语言习惯特点去做调整,不能一味地追求圆润饱满。
(三)歌曲情感的体现。音乐是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歌者只有对作品的情感有所体验后才能更好地将其体现出来。体验可以是直接体验,也可是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等手段去间接地体验。如《忧郁》(Malinconia)是意大利作曲家 弗兰西斯科·托斯蒂(Francesco·Tosti)创作的声乐套曲,该套曲由五首歌曲组成,形象地描绘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忧郁青年对爱情的向往和得不到爱情的无奈。在演唱此套曲前,我们要清楚作者想通过该套曲表达怎样的情感,然后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搜寻相类似的记忆,在记忆中体会此种情感以便更好地传达出来。如若歌者没有此类经历,则可以通过小说、诗歌、影视作品去寻找相类似的经验,间接性的体验过后将其融入歌曲的演唱中。
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曾说:“首先,美声是表情,而单有一个美丽的声音是不够的,你必须将你的声音分碎成千块,使它为音乐的需要服务,作曲家为你写下了音符,而歌唱家必须把音乐和表情放进这些音符中,我们一定要将作曲家原来希望的千种色彩和千种表情添加上去。”⑤为了最终能完美地呈现好作品,在演唱作品前做案头工作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更多歌唱技术以外的东西,借鉴戏剧表演中行动的三要素的理论将其引申到声乐演唱的案头工作中可以让歌者更加全面与清晰的理解作品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去传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并引发观众共鸣。理论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能打动人的演唱就是好的。
注释:
①杨立岗编著.《声乐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第5页.
②许晓丹编著.《成为演员--素质、能力与表达》.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版,第83页.
③杨曙光编著.《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69页.
④茅原,庄曜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⑤张前,王次炤著.《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