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中送炭图》看王一亭、吴昌硕之交

2021-01-28 07:55
大众文艺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任伯年雪中送炭题跋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29)

关于吴王之交的具体地点,有说王一亭与吴昌硕相交于海上题襟馆,①有说王一亭在豫园书画善会与吴昌硕相会,②深交吴昌硕始于1913年,③于何地订交暂且不深究,但对于订交时间,大体应该是在1913年,这是后世广泛认同的说法。我们可以从王一亭的一幅《雪中送炭图》看这段友谊的深入进展。

《雪中送炭图》画面正中的是一人一动物,两者占了全部画面的一半。人物衣着厚重,手里挎着一篮子的炭,似乎是想去送给某人,以解对方燃眉之急,深具海派风格。此画有王一亭的自题,作于这年的秋九月,而吴昌硕题诗则是在十月,题画诗为:

人情事态不可说,趋势利若江河奔。

……

暖烘烘的天回春,直欲追返袁安魂。

富贵于我如浮云,不知世有新乾坤。

一亭画雪中送炭意,鬑鬑之须,形神逼肖,为题此诗。④

这首诗相继描写了关于主人翁人情的“不可说”,忧于柴米油盐的基本需求,居住环境的艰苦。在此情形中,有一人送来温暖,解决了世俗生活的生存问题,借此表达自己不拘泥于世俗云烟的高洁情操。这位主人翁就是吴昌硕。从后来一些史实来看,有了王一亭的相助,吴昌硕既能解决物质需要安于一方,还有了长久稳定的润资来源。更重要的是能够享受书画的乐趣,保留了精神上的文人式气节与傲骨。关于这件事,吴昌硕之子吴涵也有相应记录:

华堂高幔不知寒。狐衾长裘貂制冠。

门外雪飞深几尺,贵人犹当月明看。

闻说袁安长闭门,哪堪风雪卧黄昏。

今朝不信炎热态,兽炭携来破屋温。

一亭先生校正,癸亥冬月吴涵书于歇浦寓楼。⑤

前后出现吴氏父子题跋,应是吴昌硕题跋之后再由其子题跋。两次题跋的内容都引用了相同典故,描述角度稍有变化。或可想见,这件作品对吴氏父子来说似乎意义非凡,值得浓书一笔。

“雪中送炭”这个典故出自《宋史》:“雨雪大寒,再遣中史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⑥本来是用于彰显皇帝的仁政,后来逐渐被文人运用在诗词上,宋代范成大的《石湖居士诗集》中有名为《大雪送炭与芥隐》的诗:“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⑦意思是说,本不是来专门送炭的,而是趁机来要诗的,以委婉的方式传递了温暖,同时又给朋友留了余地,顾全了对方的感受,表现在别人的危难时刻,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表示关怀。此后,“雪中送炭”作为一种绘画主题转译成了图像,直到晚清,这一风气还在流行。

海派大师任伯年在其一生中就创作了多幅主题为“雪中送炭”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多描绘了两个人物,一大一小或者一老一少,有着裘衣者,有着棉服者,戴兜帽裘帽者皆有,身份职业变化多样。他们的共性是,都非达官贵人或者富裕阶层,只是普通劳动人民,可见画家平时观察生活之仔细,各色人物信手拈来、跃然纸上。在画法上,泼墨与细笔并用,兼工带写,可谓尽变化之能事。充分表现了不畏严寒来送炭的决心与关爱他人、挽救他人于危机的高尚品德。反复多次围绕这一题材创作,或许与画家一生穷困潦倒的生活是相关的。

任伯年后来成了王一亭的老师。关于拜师的过程,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居近一裱画肆,因得常见伯年画而爱之,辄仿其作,一日为伯年见而喜蒙其奖誉,遂自述私淑之诚,伯年纳为弟子焉。”⑧从这段文字看,王一亭早年的画法脱胎于任氏无疑,多为工笔勾勒,造型严谨,刻画细腻,设色淡雅柔和,具有生活气息。受任伯年绘画影响深刻的王一亭在作画时参考其师的作品实属正常,王一亭的《雪中送炭图》无论是从构图到笔墨特点都能看出任伯年的风格。王一亭画这样一幅具有任伯年的风格的画是在暗示自己在为他人“雪中送炭”?还是说以任伯年为纽带表达亲近之意?

再看吴昌硕父子的这两个题跋,都提到了“袁安”。袁安是东汉名臣,有一个与他息息相关的著名典故便是“袁安卧雪”。据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⑨袁安的事迹被后人广为引用和赞扬,且成为传统文学和绘画常用的典故和题材。唐有王维的《袁安卧雪图》,在皑皑白雪中挺立着一丛卷心舒叶的绿色芭蕉,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雪里芭蕉”是王维对于“袁安卧雪”的独特理解。

回到王一亭的这幅《雪中送炭图》。画中第一个题跋既是吴昌硕题的,那么他究竟对于“袁安卧雪”有怎样得理解,理清这一点极为关键。吴昌硕曾多次以“袁安卧雪”为题材进行创作,在1892年画了一幅《袁安卧雪图》(又称《山水图》)题画诗:“袁安一卧传千古,画出茅堂墨汁香。我似岩猿悲失木,狂吟踏雪不辞倦。吴俊并题,壬辰大寒节”⑩。他在给友人吴保初的信中提到了此画创作的经过,书信原文记录在吴保初的《师友绪余》中。在吴昌硕捐官当县丞时,由于每年秋冬季节都到浦东严家桥厘卡当差。1892年年,吴昌硕又是带病去“出差”,因公事在外奔波了40多天而痛苦不堪。当时天气严寒又遇上腊月大雪,受阻于浦东荒村,正好偶遇了萧芦汀秀才,被萧秀才邀至家中,煮鲈鱼下酒,并应萧秀才之请,作画题诗,以舒胸中“闷气”。于是便有了这幅《袁安卧雪图》。

同年又作《袁安卧雪图》(又称《雪景山水图》,如图三)题为:

袁安一卧传千古,画出茅堂墨汁香。

我似穷猿悲失木,狂吟踏雪不辞僵。

闭门饮水有余清,饿不干人隐姓名。

我若登堂拜颜色,脚皴手冻愧先生。

光绪壬辰岁杪,于役浦东,阻风叶榭,大雪三日夜,冲寒登高阜,眺龙华浮屠,拟作苦寒行,而诗思不属,写此自嘲亦自砺也。画之工拙有所不计。秋盫以篆籀作钩勒,昌硕仿之。⑪

在这幅画的题画诗中,吴昌硕也提到了赠予萧秀才的《袁安卧雪图》的背景并再次画了这张画,用以“自嘲亦自砺”。同年在这趟浦东差事之行中,还有一幅《袁安卧雪图》中题道:“袁安一卧传千古,画出草堂墨汁香。我似穷猿悲失木,狂吟踏雪不辞僵。壬辰岁杪,大雪苦寒,浦左差次作此。昌硕记。”⑫

结合几次经历和题跋文字,这三首题画诗在相同部分的细节上画家略做了改动,“草堂”与“茅堂”,“穷猿”与“岩猿”,“不辞僵”与“不辞倦”,根据所处的环境变化而变动的个别字词,再添加场景的描述和个人感受的心得以便更符合当时的情景,无论是赠人还是偶然兴起所绘,都是吴昌硕对于诗文严谨考究的结果。三首题画诗都在反复强调自己谋生时的艰苦状态,就像是身处的严寒大雪天的袁安,借后者表达精神上的依靠和向往,同时也是处于危难中的一种期盼。吴昌硕此时所绘的“袁安卧雪”更是对于心中所坚持的信念的多次自我肯定与加强。在很短时间内连续三次画同一题材的作品,想必心中积累了某段悲凉的生存经历而忍不住抒发心中的感慨。这正好与历史人物袁安或者说“袁安卧雪”的状态极为相似,联想至此,吴昌硕情不自禁心生“惺惺相惜”之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产生了强烈心理共鸣。对于此时的吴昌硕来说,袁安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一个历史人物,而是有相同境遇的“伙伴”,是一种形象的互拟。正是这种主观印象的不可磨灭,在给王一亭的《雪中送炭图》题诗时,这种情感自然流露,可谓感怀至甚,这也是以自身的体悟给予处于政治失意状态的王一亭以精神上的支持。1913年年末王一亭画的《泼墨荷花图》自题道“泼墨残荷满目秋,赏秋芒屐一句留。六桥烟柳无颜色,酒杯难浇万壶愁。”无论是“残荷”“芒屐”的意象还是“满目秋”“无颜色”“万壶愁”都是王一亭目前悲凉心理状态的呈现。

题跋表现的是“袁安”的高尚操守,吴昌硕也是以自身的体悟给予处于政治失意状态的王一亭以精神上的支持。而1913年,不仅成为吴昌硕和王一亭友谊的特殊节点,更通过“雪中送炭”的主题绘画,呈现出一段任伯年、吴昌硕和王一亭三人之间的精神对话。吴昌硕、王一亭二人之前有豫园书画善会的合作画⑬和题襟馆同人合绘《群华献寿图》祝寿⑭。显然不是第一次相交,但确是最深入的一次交流,不仅是书画的合作,更是情感上发生的共鸣延伸到了精神上的契合。对于二人可能都有一种“暖烘烘的天回春”的感受。

在上海火车站以送行人身份送别国民党的重要人物宋教仁时,亲眼见证了其被刺过程,经历这一变故不久,王一亭参加“二次革命”,在商会为革命奔走造势,反袁世凯统治,革命失败后,作为上海著名绅商王一亭被袁世凯下令通缉,只能避居租界。

注释:

①陈祖恩,李华兴著.王一亭传[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9月,第80页.

②王中秀编著.王一亭年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8月,第117页.

③沈文泉著.海上奇人王一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51页.

④王中秀编著. 王一亭年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8月,第132页.转录于杨隆生《王一亭传略》.

⑤王中秀编著. 王一亭年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8月,第132页.

⑥元脱脱等撰.宋史[Z].北京:中华书局,第一册卷五本纪第五太宗赵炅二,第91页.

⑦范成大撰.王云五主编.《石湖居士诗集》(下)[Z].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卷三十三,第324页.

⑧徐悲鸿著. 徐悲鸿谈艺录[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98页.

⑨于石,王光汉,徐志成编著.常用典故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第292页.

⑩朱关田编.吴昌硕纪年书法绘画篆刻录·纪年书绘画[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8月,第316页.

⑪吴昌硕绘.吴昌硕画集(上、下册)[Z]. 北京:长城出版社,2003年7月。上册第37页有《雪景山水图》一幅,这幅画还另有三个著录:1、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8月版《吴昌硕画集》,画名叫《雪景山水》。2、王之海、穆美华编.《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吴昌硕》,出版:锦绣文化企业,出版日期:1993年11月出版,第69页《雪景山水》。3、邹涛主编. 《吴昌硕全集·绘画卷一》有《雪景山水立轴》,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版第81页。这幅画也就是吴昌硕画的《袁安卧雪》,现藏于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⑫朱关田编. 吴昌硕纪年书法绘画篆刻录·纪年绘画[Z].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8月,第317页.又著录于《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藏书画作品集》第66页,《袁安卧雪图卷》.

⑬王中秀编著. 王一亭年谱[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8月,第117页.

⑭王中秀编著. 王一亭年谱[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8月,第113页.

猜你喜欢
任伯年雪中送炭题跋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雪中送炭
卖假画获良机
任伯年
雪中送炭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
词语聚焦
商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