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组委会
2020年9月7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网上大会启动仪式在北京、深圳、莫斯科三地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俄罗斯科教部部长法利科夫·瓦列里·尼古拉耶维奇、中共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在线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网上大会通过官网设置“虚拟展厅”“项目对接”“主宾国”“线上招聘”“线上会议”等功能区,举办深圳论坛主论坛,以及多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全方位服务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取得了积极效果。截至2020年11月30日,大会官网和相关平台注册单位5291家,个人59598名;其中1654家企业和个人在项目对接功能区发布信息3185条;4619家用人单位通过大会招聘平台发布29118个岗位信息,共收集简历90230份,54050名应聘者注册应聘。大会网站及相关平台点击量900余万次。
2019年6月,中俄两国签署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决定2020年、2021年互办中俄科技创新年。以此为契机,大会邀请俄罗斯以主宾国身份参会,得到了俄方的积极回应,于8月以照会形式确认。
作为中俄科技创新年启动后的首场重要活动,自2020年9月7日起,网上大会设置了“中俄科技创新合作专区” “主宾国展示专区”等虚拟展区,邀请76家俄罗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设展展示,并对183项俄罗斯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项目进行集中推介。并举办了以“中俄科技创新合作”为主题深圳论坛主论坛、“主宾国(俄罗斯)活动周”、中俄专业领域论坛、项目推介对接等主题活动共8场。围绕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卫生健康、高校科教创新合作等领域,邀请了近300家中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参会,现场推介科技创新合作项目120余个,实现签约和意向合作24个,并成立了中俄天然产物与新药发现(CRAND)联盟、为“中俄丝路产业园分中心”授牌、发起共建“丝路科教创新中心”倡议。
大会与国务院国资委共同组织了中央企业与俄方的项目对接交流会,并且举办了第十八届大会俄罗斯主宾国活动闭幕仪式,为大会主宾国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
为了使虚拟展区规划更加突出主题,网上大会将145个虚拟展厅划分为“国际科技合作成果展示专区”“‘一带一路’建设板块”“京津冀协同发展板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板块”“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板块”“校企合作展示专区”等18个主题区域。
其中,以“科技创新 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国际科技合作成果展示专区”,通过“科技政策法规”“国际科技合作进展和成果”“外国专家风采”等三大部分内容,多维度展示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和重要成果。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专区”,16家中央企业集中设展,对一年来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国际交流合作进展等进行重点展示。“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展览推介专区”聚焦国际化科技创新人才与创新创业项目引进,结合当前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设置科技人文交流等专题活动,同期开展线上展览与路演推介活动。
网上大会借助AR/VR/3D等最新信息技术手段,为参展单位搭建街景式虚拟展厅,以图、文、音、像等多媒体形式,全方位展示各参展单位风采。借助项目数据库、网上交互模块、AI多语种互译和语音合成技术,以及关键词精准定义功能实现的项目发布查询、路演直播室、项目会客间,为供需双方开展项目合作洽谈搭建了长效、便利且无障碍沟通的平台,大幅度提升对接的频次与效率。借助人才数据库和信息发布筛选系统,网上大会为用人单位与国内外人才提供岗位在线发布查询、简历在线投递、在线面试等功能,实现了全流程一站式无接触招聘求职。借助线上会议、在线直播、线上交流等辅助功能,为参会单位和供需双方举办论坛、专业会议、项目对接等活动提供便利。
2020年12月19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俄罗斯主宾国闭幕仪式在深圳举办
国际化是大会的重要特点之一,第十八届大会在受疫情影响人员跨境流动受阻的背景下,仍旧得到了国(境)外专家组织、专业机构的关注,除主宾国俄罗斯外,在“国(境)外人才交流机构展示专区”共有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81家海外机构受邀参会,其中排名前五的来源国依次为:美国17家、德国8家、日本8家、英国7家、澳大利亚6家,另有香港特别行政区3家,台湾地区1家机构参展。涉及医疗、生物、生态环境、信息传输与通信、科研与技术、农业、金融、城市规划、建筑等多个领域。
网上大会重点在“洽”,大会通过“项目对接”“线上招聘”等功能区,将供需资源加以整合,服务参展各方开展对接交流。
“项目对接”功能区以需求为导向,面向海内外征集项目、人才供需信息,积极推动海内外科技创新资源与产学研机构对接,形成高端人才和项目落地的务实成果。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共有来自我国和其他24个国家和地区的1654家企业和个人在功能区发布信息3185条,其中供方信息842条,需方信息2224条,供需双方资源比例为3:7;人才信息119条(博士及以上学历占比80%以上)。
“线上招聘”功能区依托各专业人力资源机构服务平台开展面向外籍人才、海外人才的线上招聘活动,设置中央企业在线招聘专区、外籍人才招聘会、海归人才云聘会、“智汇全球”网聘会、“精英天下”云招会等线上招聘专区。截至11月30日,大会官网和各合作平台登记用人单位数量4619家,发布岗位29118个,共收集简历90230份,54050名应聘者注册应聘,各平台访问量688万余次。为供需双方实现全流程一站式无接触招聘求职提供了便利。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办会的重要原则之一。除俄罗斯主宾国系列活动外,经过调研沟通,大会针对相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引进需求,在2020年7—11月间还连续举办了长沙分会场、福田分会场、“苏州湾海归人才线上对接会”、“深圳龙华海外博士云路演”等6场主题活动,先后共推介科技创新项目近200个,40余位海外优秀人才在线上进行了项目推介,最终近40个项目实现落地。为了满足在线职业培训需求,网上大会与相关单位合作,共发布项目管理培训课程16讲,海归人才回国就业指导课程10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俄罗斯主宾国闭幕仪式现场
在疫情严重影响人员流动的情况下,网上大会及系列活动仍旧受到了境内外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经过对各方舆情进行统计分析,总体来看大会保持着积极正面的舆论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视频在线观看情况。启动仪式和深圳论坛主论坛当日直播及回看量约360万次。主宾国(俄罗斯)专场活动直播及回看量约81万次。
媒体传播规模。境内共有9家中央媒体和24家地方媒体,以及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参与报道发布。新闻媒体发稿2000余篇(含转载),社交媒体发布4000余条(含转载),互联网阅读量超过3000万次。境外共有美国联合通讯社、安莎社、塔斯社、朝日新闻等141家新闻媒体和Facebook、Twitter等主流社交媒体参与报道和发布。新闻媒体发稿550余篇(含转载),社交媒体发布相关信息450余条(含转发),其中俄罗斯新闻媒体发稿近200篇(含转载),平台浏览量超过60万次。重点覆盖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以色列、乌克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机遇”“科技”“创新”“合作”“全球”“人才”“中俄”“中俄方案”等关键词是媒体关注和报道重点,并对大会给予了积极评价。例如,人民网在2020年9月7日网上大会启动仪式后发表文章《聚焦中俄科技创新合作 深圳论坛“云端”论道》,这篇文章成为大会启动后最快发布的文章之一,获得中新网、中国网、搜狐网等媒体转发。新华社2020年9月8日对王志刚部长在启动仪式上的发言作出积极评论,获得人民网、中国政府网、光明网、中青网、南方网等多家媒体转发,成为境内媒体的报道主流。
俄罗斯国际仪器制造商和信息与电信专业人员联合会报道表示,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国际科学家和专业人才科技交流的主要活动,许多国家的大学和研究中心提出了新的、有前途的创新项目,需要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专业人士共同努力,进一步开发或实施这些项目。美国商业资讯发表《第18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即将建立全球技术创新社区》,文章指出:“聚集全球用户在‘云’,分享国际专业人士交流的新趋势。虚拟展览馆以先进的AR/VR/3D技术打造街景展区,将为与会者呈现身临其境的体验。”并认为,“大会已成为其他国家与中国开展深入合作的桥梁。中国更开放的国际合作,更积极的互动,将使国际市场更加进步和繁荣。”文章发布后被美国联合通讯社、雅虎网、印度新闻网等国际媒体转发,成为境外媒体的报道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