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晴生:军功章镌刻的革命人生

2021-01-28 04:34米合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1期
关键词:老林英雄朝鲜

文/米合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冬日里的北京寒风凌厉,在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刘毅老师的陪同下,我们一行来到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林晴生老英雄的家中。见到一直等候在门口的林晴生老人的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阵阵久违的暖意。

林老自弃笔从戎起,戎马半生,1977年调入国家地震局后,与刘毅老师在一个部门工作。几十年来,两位老同志亦师亦友、情谊深厚。刘老师不仅对林老满怀敬仰,还曾为林老整理过回忆录。刘老师一直希望通过宣传老英雄的革命事迹去感染启发年轻一辈,以此激发大家特别是青少年的家国情怀。这次采访就是在刘老师的这份良苦用心下促成的。

林老今年86岁了,但军人的风貌依旧不减当年:坐如钟、站如松,岁月沧桑的脸上透着红润。林老的书房简朴干净,都是老式的家具——木质的桌椅、碎花的窗帘、怀旧的靠垫。引人注目的是,墙上和书柜里满满地摆放着各种黑白老照片。其中,偶尔有一两张彩色的合照,走近一看,一张上面赫然写着:“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2020年10月23日。”

刘老师说,这里还有一张是2019年国庆节大阅兵的照片。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的“致敬方阵”,林老就在第16号车上。“我们这位老英雄啊,身上还有一块弹片,至今没能取出来呢。”刘老师介绍道。

听到这儿,精神矍铄的林老笑着摸摸后脖颈,向我们示意已经浸进骨肉里的弹片。看到老英雄如此平易近人,我们对他的崇敬之情又增加了几分。

照片和军功章,镌刻着老英雄光荣的革命人生。

带着“生死证”冲向战场

1934年4月,林老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万胜镇的一个贫农家庭。1949年9月,他在四川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那一年,他15岁。“15岁,还是不懂事的年龄,在革命队伍的大集体里,党的教育、革命的信念哺育我成长,我很快就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战士。”

此前,他在四川丹棱县高等师范学校读书。在当年的部队中,林老是个“文化人”。参军后,他历任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十六军四十六师文工队宣传员,一三八团政治处民运干事,贵州省紫云县乡长,十六军报训队学员。参加过成都战役、贵州剿匪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等,荣立三次三等功。1950年5月,林老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离休前,曾担任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委员、国家地震局工会主席、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名誉理事等职务。

1950年7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介入朝鲜战争;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大幕。12月,林老所在的部队开赴朝鲜。早在第二野战军工作时,林老就开始接受军队电台方面的训练。这次赴朝作战,林老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六军三十二师九十五团电台台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六军三十二师电台台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电台台长等职。

自1950年赴朝作战到1958年10月志愿军撤军回国,林老在朝鲜战斗了八年,几乎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上读到的那些经典战役,林老都是亲历者。如艰苦卓绝的第三、四、五次战役,著名的三八线防御战和上甘岭战役等。1958年3月,林老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勋章”。

朝鲜这片热土,驻留了林老8年的青春时光。回忆在朝鲜的峥嵘岁月,林老提到了一枚保存至今的弹壳。“这不是普通的弹壳,这里装着我的‘生死证’。这是在朝鲜‘三八线’小型山400高地的争夺战中留下的。”林老说。

1951年6月10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志愿军撤退到了“三八线”以北;7月10日,中朝方和美韩方开始停战谈判。由于美军一直想在战场上挽回输局,双方陷入了长期的边打边谈的局面。在美军发动的夏季、秋季攻势遭到彻底失败后,11月27日,中朝方和美韩方通过谈判,决定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仍试图通过战场上的胜利来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我志愿军决定,以阵地战和歼灭战来对抗美军的袭扰。“三八线”小型山400高地的争夺战,就是其中的一场战役。

这场高地争夺战规模不大,但它将决定谈判桌上的筹码轻重,所以双方都希望取得胜利。1953年6月20日,时任志愿军十六军三十二师九十五团电台台长的林老,率领电台全体同志主动请求参战。考虑到战争的凶险程度,上级指挥部给每位参战人员发了一张“生死证”。战役打响前,林老用蜡烛油将“生死证”封在手枪弹壳中,并缝在衣服口袋一角。显然,他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冲向战场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哪怕用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也要冲上去。大家都是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心态请战的。”林老说。

战斗中,林老和战友们在敌方猛烈的炮火中冲锋。林老脖子中弹,身体多处负伤。他不顾伤痛,与战友密切配合,最终炸毁敌人地堡,胜利占领了400高地。

正是无数像林老和他的战友们一样的志愿军战士,在前线不畏生死、顽强战斗,才迫使美军在1953年7月27日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林老在那场战役中活下来了,但弹片永久地留在了身上。弹片就留在他第六节颈椎右后侧的竖脊肌中,由于挨着颈椎,怕伤及神经,所以弹片一直未敢取出。那张封死在弹壳中的“生死证”,多年过去,林老也依旧没有取出来。“这两样东西,都是我的纪念品,是我在朝鲜战斗的见证。”林老说,淡淡地,浅浅地,却透着生死豪情!

2007年6月20日,在“三八线”小型山400高地的争夺战54周年之际,林老抚今追昔,感慨万分。他找出了这枚弹壳,找出了他在这场战役时留下的一张照片、军服上的肩章和胸牌,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林晴生同志,1953年6月20日在朝鲜‘三八线’小型山400高地的争夺战中,上级发给我的‘生死证’装在手枪弹壳内保存至今。它将永远作为历史的‘证据’留给后人。”

听到这里,我不禁发问:“林老,弹片在您体内这么多年,您没什么不良反应吧?”

“哎嗨!这都几十年了,差不多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除了阴雨天有点儿感觉,其他也没啥反应。”说着,林老又笑着摸了摸后脖颈。

“最可爱的人”,一直是对抗美援朝战士的最贴切的称呼!以前,这一称呼一直停留在魏巍的笔下,展现在影视剧作品里。如今,他就在我的眼前!林老的朴实和谦逊,就是“最可爱的人”的最好写照。

1958年10月,林老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七通信团(后改名为北京军区通信团)工作。此后,林老曾先后担任无线电连连长兼党支部书记,无线电营营长兼党委书记,参谋长、司令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等职。林老所在的连队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好连队”,营队曾多次受到中央军委和北京军区的表彰。

林晴生同志“生死证”

为了提升业务水平,1959年至1961年,林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60年,林老荣获国家一级无线电裁判称号。1961年,他编审的《无线电通信教范》印发并在部队中试用。1964年,林老率全团官兵参加全军开展的大练兵、培养尖子分队的大比武活动,在“无线电网络快速通信工作法”和油机在实战无照明条件下“夜摸”排除故障、安全供电快速操作等两项比赛中,均获全军第一名。

“老林家里兄弟三人。大哥是老红军,二哥也参加过抗美援朝,他是老小。他性格单纯,为人实在。15岁就参军,不管在哪儿,他都非常谦虚。他的功绩是我们大家公认的。”刘毅老师补充说。

聊着峥嵘岁月里的这些英雄事迹,林老语气平和淡然,仿佛说的不过是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情。当我们对细节进行追问时,他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着,不愿再多讲。幸好有刘毅老师在身旁,不停地补充介绍,并一一向我们展示林老的各种奖章、证书和履历资料,这些都是应该被我们及后人了解的珍贵历史细节。

在刘毅老师(右)的陪同下,作者一行到林晴生(左)老英雄家中采访

“能把我夫人的名字写在旁边吗?”

“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太多了,每每想起那些牺牲在朝鲜的战友们,我总感到很伤心。这些荣誉是集体的,他们却看不到了。今天祖国的强盛繁荣,我多希望能与他们分享啊。” 当我望着书架上摆放的各种奖章、奖杯、照片,总不禁追问林老这些荣誉背后的故事,然而林老却不愿多谈。还好,刘老师了解林老的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

“老林啊,是被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老英雄,经常参加国宴。最近的就是202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习近平主席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就是你们刚开始看到的那张彩色照片。”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94年。那年,金日成同志去世后,在朝鲜大使馆内举行了追悼会。中央有关方面确定参加追悼会的名单时,中央国家机关有两个名额,一位是领导,另一位就是参加过抗美援朝并立过功的英雄老林。那天,老林佩戴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独立勋章’入场,大使馆的朝鲜警卫一看他胸前挂的勋章,马上报告给了使馆武官。武官到场后,立刻向老林敬礼,并直接把老林请到了贵宾室题词,随行人员在外面等候。老林翻看自己前页的题词,竟是杨成武将军!老林签名时问:‘能把我夫人的名字写在旁边吗?她也去过朝鲜战场。’你们看这革命爱情,很感人啊!这就是老英雄啊!题词集现在还珍藏在朝鲜的一个军事博物馆里。”

听刘毅老师说到自己的夫人,林老这才打开了话匣子。

林老夫妇就是在朝鲜战场上相识的。当时,他们一个是译电员,一个是电台台长,只是偶尔见过几面。在一次战斗后,林老负伤住院,恰巧他夫人也在医院养伤。同为“病友”,又曾先后在同一支部队工作过,二人便逐渐熟络,建立了革命友谊。《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女兵就先撤回了国内。林老一直到1958年10月才跟着大部队撤军回国。回国后,俩人又取得了联系。在一次次电话、书信中,之前的战火友情逐渐升温成了革命爱情。1962年,他们步入婚姻殿堂,此后一直相濡以沫,是战友,也是同事眼中的模范夫妻。

“老林两口子感情很好的。老林真是有什么事儿都想着夫人。”刘毅老师深情地说。听到夫人的名字,林老低头不语,默默看着自己的手背,眼神中带着几分柔和。眼前的这位钢铁战士,曾经浑身是胆,此刻却似猛虎嗅蔷薇,显露出铁汉柔情。身处此情此景,我的耳畔响起《十五的月亮》的旋律,顿时我的眼眶发热。

一辈子扛着理想前行

1976年林老转业后,接到的任命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511转播台台长兼党委书记。不久,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落后的地震通信系统导致很多数据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与交流,延误了救灾抢险的时机。痛定思痛,中央决定加强地震系统的通信工作,由国家地震局组建一个团队,建设独立通信系统。为此,中央给地震局配备了36套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当时,这种通信设备只有军级以上的单位才有资格配备,国家地震局只好从军队请专家来领导建设。于是,1977年2月,林老就被任命为国家地震局通信站主任,负责地震通信系统的建设工作。

谈到这项开创性的工作,林老也是一脸淡然:“战争年代,我是一个兵,就要听党指挥;和平年代,我就是一块砖,组织需要我放在哪里,我就去哪里。我干了一辈子通信,保证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可靠,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必须做好的。”

“老林的贡献很大,整个地震局无线电通信网和流动通信网的建设,都是由他统筹规划、精心设计的。现在的国家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就是在老林那时打下的良好基础。老林就是太过自谦,他是立了大功的。”刘毅老师再一次补充说。

1994年9月,林老离休了。他是一辈子扛着理想前行的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他的天然底色。职务上离休了,但林老依旧关心着国家的发展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学习、调研,不顾年长,继续为祖国的事业建言献策、作贡献。他说:“和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很幸福了。党和国家给了我很多荣誉。如何理解这种荣誉?我的想法是,荣誉是理想和信念传承的载体。我只是一个载体而已。习近平总书记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一个社会怎样才能形成争做英雄、英雄辈出的风尚?将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能实现。”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共中央举行了一系列隆重纪念活动。10月23日,林老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为他颁发纪念章并合影留念。

谈到这次纪念活动。林老说:“我们这些老战士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习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说:‘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再次证明,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这表达了我们的心声。”

谈到这次纪念大会的意义,林老说,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英雄是为了守护正义。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给了我们诸多启示。第一,和平是需要靠斗争来维护的,我们要敢于与各种艰难困苦进行斗争,敢于面对强敌,勇于用鲜血和生命保卫民族和国家安全,这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要有危机意识,有为了维护和平安定生活不惜牺牲的勇气和意志。第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在长津湖、龙源里、松骨峰、大同江、上甘岭……志愿军战士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浴血奋战,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面对敌人飞机的密集轰炸,志愿军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展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自强品格和必胜信念。第三,纪念活动是理想和信念最好的传承方式,一定会激励我国各族人民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更好地发挥专长,用劳动建设强大而繁荣的国家。

此刻,一缕阳光照射在林老历经沧桑的脸上,“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是林老的写照,也是那一代令我们敬仰和怀念的英雄群体的雕像。把他们的理想和信念传承下去,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这个大时代的主旋律。(本文图片由徐庆群拍摄)

林晴生同志参加上甘岭战役

猜你喜欢
老林英雄朝鲜
英雄犬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爱不失聪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回报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改色的汽车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