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新杭州

2021-01-28 04:34曹川川李艺雯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1期
关键词:杭州人才

文/曹川川 图/ 李艺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的经济、文化、科教中心,是长三角中心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交点以及“网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强市,2019年杭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373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杭州企业的数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位。

杭州正以打造万亿级信息产业集聚群为目标,深入发展高新技术、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等产业,以人才引领释放创新活力,用创新机制赋能高质量发展。

之江实验室研发的类脑计算芯片

政策保障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杭州是一个大气开放的创业天堂。近年来,杭州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营造“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投资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华工作创业的外籍专家和人才也越来越多。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杭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杭州市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在2017年以来的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城市第一。在吸引外籍人才、服务外籍人才、发挥外籍人才作用等方面,杭州一直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对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起,杭州大力实施“115”引进国外智力计划,已累计立项资助引智项目1891项,引进高端专家5000余名,聘请各类外国专家超过6万人次,财政资助超亿元;建立5个国家级、8个省级和37个市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11名贡献突出的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62名外国专家荣获浙江省政府“西湖友谊奖”,61名外国专家入选杭州市政府“钱江友谊使者”。

为了加快当地科技发展进程,杭州不断大力引进学科建设和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各个区县也不断为广纳人才发布了许许多多利好政策“筑巢引凤”。

西湖区出台“西湖英才”引智工程人才新政,大力实施“西湖英才计划”,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西湖区产业基金、10亿元的西湖科创直投基金、4亿元的科技金融风险池基金,并对人才落户、购房租房、子女就学、医疗体检、文旅出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全周期的服务保障。

高新区(滨江)聚焦“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正以更深层次的逻辑,加快推进产业业态、城市形态、人才生态“三态”深度融合,走出了“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之路,谋求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生态。

萧山区为优化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出台《关于支持建设萧山区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的若干意见》《萧山区海外创新孵化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萧山区外国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确保政策落地,不断提高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外国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面保障。

江干区于2019年出台《江干区关于支持国际人才创业创新的实施意见》,从项目评审到上学就医,不断施策,为引进的国际人才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便利度。江干区在2011年启动“百人计划”,旨在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016年研究制定新一轮引才政策,并在2017年对政策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实施“启明星”与“直通车”两大计划,实现初创培育和引强引税同步,大力引进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来江干区创业的高层次创业团队和人才。

拱墅区推出“外创十条”,对入选“运河英才”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外籍非华裔国际人才,提供创业资助、办公支持、创业服务、资金支持、安居保障、子女入学、交通出行、保险保障等八个方面的全方位政策支持。另外,为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平台和机构的引进合作,还提供了平台合作补助以及机构运营补助。

2020年9月,林德工程亚太区总部落户杭州西湖区,成为第一家在杭州设立亚太区域性总部的世界500强外资企业。林德工程亚太区首席财务官于恒(Joe Buetzler)表示,杭州的科技创新环境目前走在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具有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这里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以及开放包容的政策,对外企落户杭州十分具有吸引力。另外政府有关部门还会经常上门服务,主动帮忙沟通、解决问题,因此对杭州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油站配2台油泵,互为备用,对液压油持续进行加压,维持油站出口恒定的工作压力。渣锁斗阀的液压执行机构采用双油缸的形式,每台阀门配1个电磁阀组,DCS通过远程信号对电磁阀组进行控制,切换油路,达到开关阀门的目的。蓄能器为能量存储单元,在油泵故障时,仍能保证渣锁斗系统正常运行若干次。

通过滨江区“5050计划”孵化的企业代表蔡宁对整个孵化过程有着很高的评价:“之前都只能是靠自己比较零散地获取一些政府项目的信息,但现在当地部门会比较系统地给我们做一些输入,包括一些人才政策、房租补助等项目,还有一些创新创业的比赛等。”

通过滨江区“5050计划”孵化的企业代表蔡宁接受记者采访

服务周全 打造贴心生活环境

为建设国际化人居环境,杭州不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与国际接轨,促进外籍居民与本地居民和谐共融。

杭州市第一批国际化示范区,钱塘新区朗琴社区居住着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外国人。这里创建了朗琴社区梦享家文化家园,开辟了“share·乐”课堂、“joy·阅”图书室、“home·味”厨房、“star·韵”舞蹈室、“club·跃”乒乓球室等特色活动室,这一系列“共同共融”的社区活动,让居民共同感知中外“家文化”,共同促进中外“家融合”。

2019年以来,江干区推出“江河汇才”智慧服务平台,布局17个人才服务驿站,实现省市链接、区级服务等100余项,助推“最多跑一次”人才服务改革。江干区的钱运国际人才社区大力搭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聚集空间,以国际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生活服务环境。社区为国际人才在居住、就医、子女入学、出入境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便利,实施规范化标识工程,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进行专项整治,实现重要场所、重点区域国际化标识全覆盖,努力营造国际化的宜居环境。据社区负责人介绍,为让外籍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社区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先后推出了“后备厢市集”、露天弹唱会、迎春花展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充分满足国际人才休闲娱乐的生活需求,营造家的良好氛围。

位于萧山区的ITC(International Talent Center)归谷国际中心,其中心定位为国际人才社区。为国际项目了解杭州,落户钱江世纪城提供了从人才到企业的全方位支持,从“国际人才公寓”“国际产业成长平台”到“萧山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国际人才和企业落地服务,目标是打造一个国际人才汇聚的有机城市聚落,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为了更好地完善国际人才配套,萧山区委人才办牵头设立了萧山国际人才服务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为外籍及海归人士等国际创业人才提供了政策咨询、金融投资等一站式服务,涵盖创业、就业、生活等方面的59项政府服务事项和70项国际人才定制服务事项,真正实现一站式集中办理,极大程度上为国际创业人才提供便利。

林德工程亚太区首席财务官于恒(Joe Buetzler,德国籍)接受记者采访

之江实验室党委副书记赵新龙接受记者采访

创新驱动 打造硬核科研环境

为推进科研驱动力,要建立以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要建立致力于原始创新、自主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人才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围绕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原创性问题进行攻关。

之江实验室作为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战略性科研机构,着眼于建设成为解决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方向性重大问题的集团军,以源头创新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该实验室以人工智能与网络信息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互动和深度融合。

成立3年来,之江实验室坚持集智攻关,以大兵团作战方式密集推进一大批科研项目。其牵头研发的“之江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已面向学术界、产业界全面开源,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自主可控夯实基础。

数字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楚良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在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采访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是中科院计算所在浙江省唯一深度合作布局的产学研项目,研究院的成立是为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全面推进“三化融合”行动,营造数字经济产业新生态,实现地方政府与名企名院名校战略合作的新模式新探索。作为中科院计算所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布局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研究院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智能的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兴产业和高端人才的有效聚集,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楚良介绍说:“研究院现已成立新媒体、宽带智能互联技术、智能超算、区块链物联网、三维视觉及行为识别等5个研究中心,引进了一批院士、研究员、副研究员、青年科研骨干等高精尖人才。目前已引进、孵化17家科技型企业,3个项目入选2021年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

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致力于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为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突出贡献。自成立以来,西湖大学云集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30余位外籍教师,共同追求和探索科学真理。

现任西湖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生物医学研究与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默罕默德·萨万(Mohamad Sawan)教授来自加拿大,于2019年加入西湖大学。“西湖大学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创举,在体制机制方面有很多创新,我在学校里经常能见到校长先生,同他当面沟通交流各种问题,提出来的要求也很快能得到回应。”在他看来,杭州是一个人才“引力场”,人才拥有科研创新的自由,拥有展示才华的空间,拥有政府部门的支持,是一片创新发展的沃土。

“要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由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浙江金蛋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民办非企业机构——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不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进产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冯长根院士介绍,这种创新式的民办非企业机构新模式有机融合了政府的力量、国外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市场化运营的机制。这种机制的形成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解决企业甚至行业的发展瓶颈问题,例如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帮助中国将焊接自动化率从不足5%上升到80%以上,这一系列难题的解决将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

人才聚则事业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为全面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决策,促进群贤毕至、人才济济新局面,倾力打造发展新高地,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着力提升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持续加大人才培养、引进政策力度。

在未来,杭州国际化人才引育机制将更加完善,国际人才往来交流将更加深入,国际化的人才服务和居住环境将更加便利,成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的向往之地。

杭州,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一个创新活力之都,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故事在这里续写……

猜你喜欢
杭州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杭州院子
智珠
杭州旧影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