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皓月
“中医药可以为建设一个健康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药学研究所所长、中药研究中心主任鲍儒德(Rudolf Bauer)教授如是说。
鲍儒德教授与中医药结缘于30年前,当时他受邀作为第一家德国中医院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负责中草药的质量控制。从那时起,作为草药专家的鲍儒德教授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探究中草药的作用机制、挖掘其巨大潜力,逐渐成为鲍儒德教授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在30年的研究过程中,鲍儒德教授深深爱上了中医药文化,也对中国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他很喜欢“鲍儒德”这个中文名字所蕴含的温文尔雅的寓意——“儒德”二字代表“儒雅的品德”,这就是他追求的修为与形象。
他坚信,医学研究不仅仅是解决技术问题,更需要充分理解医学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底蕴。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充分理解并传达好其中蕴含的深刻原理、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将中医药这个宝藏介绍给更多的欧洲科学家,以促进东西方医学专家的交流与思想融合。为了加强促进中奥青年科研人员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认识,30年来,他往返中奥两国80余次,将240余名奥地利药学院的学生带到中国为他们介绍中医药及中国文化,同时他的实验室也接收了来自中国的上百名科研人员及学生。怀着对中医药的满腔热忱,鲍儒德教授不仅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的中医药人才,而且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在与中国中医药科研团队的长期合作过程中,鲍儒德教授一次次为中医药的疗效所折服。他发现,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冠心病等方面往往取得“神奇”的疗效。他说:“我相信,中医药可以为建设一个健康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他多次表示,中医学所强调的“治未病”思想,体现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医疗理念,这是非常有价值的。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治病的学问,更是一门治人的学问,它将人的生命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同时,将人与其所处的环境紧密结合,充分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在诊疗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兼顾人体全面的健康需求。
可以说,这份对中医理论的充分理解与对中医药疗效的认可,为他开展中医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探究中医药疗效背后的奥秘,他围绕中医药治疗慢性病及生活方式病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沉醉其中、不辞劳苦。对于他来说,任何一点小小的突破都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他多次对中医药在应对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他在给中国驻奥地利使馆科技参赞雷风云的信中写道:“此类流行病在人类社会已有很长的历史,而中医药在历史上人类抗击烈性传染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03年SARS流行期间,中国通过中西医结合等有效疗法治愈大量病患),贡献一直很大,由青蒿素对各国疟疾的治疗效果更可以说明。”
20世纪90年代,欧洲的中草药研究近乎空白,鲍儒德教授凭借一个学者的执着与对中医药的认可,从“零”开始探索,力求填补欧洲中草药研究的空白。他曾遗憾地介绍:“实际上,欧洲也有草本药物学,然而它与中医学的理论背景大相径庭。欧洲虽然也使用草药,但是却没有像中医基础理论一样深厚完善的哲学根基,植物药研究在欧洲几乎没有得到政府支持。”作为一个药学专家,自从走进中医药的大观园,他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兴奋,面对这一片未知的沃土,他充满干劲与希望。鲍儒德教授相信,中医药学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一直沿用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临床作用,必定蕴含着绝妙深奥的作用原理,其背后的机制就如匣中宝玉,正待启匣人一探究竟。因此,他视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古籍为中国献给全世界的宝藏,每一味中药、每一个经典名方都是其中璀璨的明珠。
然而,他也明白中草药研究的艰苦与面临的挑战。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充分考虑到了人体的复杂性,并且以复杂的多靶点方式来应对机体的复杂改变,这使得我们可以更接近实际发生的状况。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对其开展科学研究也更加困难,更具挑战性。如何用科学的语言解释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让世界听懂中医药的原理,任重而道远。尽管如此,鲍儒德教授仍然充满希望地表示:“虽然我们对中医药的研究仍然知之甚少,但是比较一下,一个新发现的合成药物的分子,我们最初对它的作用也同样一无所知。因此,只有我们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人类才能进步。”
鲍儒德,奥地利籍,格拉茨大学中药研究中心负责人、药用植物和天然产物研究会主席、中医药研究学会创始会长、国际药理学会会长,曾任欧洲药用植物研究学会(GA)主席、欧盟药典中医药工作组主席、奥地利卫生部长中医药顾问组成员。图为鲍儒德教授参观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
带着这份坚韧与执着,鲍儒德教授采用现代药物研发技术探索中草药的奥秘,累计发表了370余篇中药领域论文,编纂了100余部中草药方面的专著,可谓硕果累累。取得巨大学术成就的同时,他也意识到,推动中医药科研不能仅依靠个人的力量,这项事业需要依托更宽广的平台,借助更多专家学者的力量。自2008年起,在他的组织协调下,奥地利10余所大学药学、针灸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联合起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并共同举办了9次“中奥中医药研讨会”。在他的努力下,格拉茨大学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成立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奥地利格拉茨大学中医药研究中心”;与中科院上海中医药药物研究所现代化研究中心建立了“中医药合作中心”;与广西南宁药用植物园共建“中国—奥地利中医药合作研究实验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龙会副院长(右一)会见格拉茨大学副校长Riedler教授(右二)与鲍儒德教授(左二)等
鲍儒德教授非常重视中医药的研究,他认为,中医药应当服务于全人类,规范化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完善的中医药产品标准,是让全球接受中医药的基础。因此,他深耕中医药质量评价领域,并及时分享科研成果,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脚步。作为欧洲药典委员会中医药工作组主席,他已成功将80余种单味中药纳入欧盟药典,同时助推中药地奥心血康在荷兰通过传统药物注册获准上市。
尽管已经是奥地利乃至欧洲享有盛誉的学者,鲍儒德教授并没有故步自封,他仍然热衷于了解更多的中医药知识,以自己为桥梁,进一步打通中医药与欧洲的交流路径,将其介绍给欧洲的同仁。自2003年以来,他累计组织参加了50余次在华举办的中药领域国际会议。特别是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提出以来(1998年),作为报告专家多次参加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中医药及天然产物国际大会;作为执行副主席组织了中药全球化联盟、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等中医药领域的顶尖学术国际会议;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委员,参与设立“世界中医药日”并在欧洲积极宣传。
鲍儒德教授深情地表示:“希望世界各国以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为共同目标,在国际联合研究项目中共同努力,分享我们的知识和专长,最终改善全球人类健康状况。” 他以一个西方科学家的视角阐释中药的有效性并向世界传播,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中医药陪伴鲍儒德教授走过了30个春秋,心血挥洒之处尽是一位学者的赤诚与专注,也结出累累硕果。他先后获得牛津大学国家天然产物研究特殊贡献奖、印度民族药理学会民族植物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岐黄国际奖、上海国际中医药与自然医学国际会议杰出贡献奖、民族药理学和药用植物研究杰出国际科学家奖、美国药理学会奖、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荣誉博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药物分析专业组中药分析及质量标准杰出贡献奖等国际、国内荣誉和奖励。
对于已过耳顺之年的鲍儒德教授来说,重要的不是奖项和荣誉,而是让更多的欧洲年轻研究人员熟悉中医,在他们心里种下中医药的种子,让中医药的光芒照亮更多黑暗的角落、解决世界人民的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