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我国文化消费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

2021-01-27 05:49许晴黄瑞梁启放刘步平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文化消费可视化分析

许晴 黄瑞 梁启放 刘步平

摘 要:目的:探究我国文化消费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前沿。方法:电子检索CNKI核心期刊收录的文化消费文献,用CiteSpace分析年发文量、作者贡献和关键词共现。结果:核心关键词“文化消费”出现频数为393,中心度为064,以文化产业、城镇居民、物质消费等为直接高频词;国内文化消费研究大致可分为1992—2000年、2001—2005年、2006—2016年、2017年至今四个阶段;多集中在“互联网+”“5G时代”“网红经济”等网络文化消费融合研究,及城镇老人文化消费研究。结论:国内文化消费研究可分4期,已初步形成高产作者群,但学者间的合作规模和合作水平有待加强,网络文化消费研究、老龄文化消费研究将是文化消费的热点。

关键词:文化消费 CiteSpace 研究前沿 可视化分析 

一、引言

新时代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频率不断提高、支出逐年增加且影响幸福感,渐成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和社会研究的重大命题[1,2],相关文献数量增加,但研究热点及前沿未明,制约创新发展与实践贡献。近年来,运用信息技术分析文献数据的表观特征、内在关联、实践价值等备受关注,学者们用其开展多领域频数统计[3,4]、共词聚类[5,6]、关联规则[7,8]、可视图谱[9,10]、meta分析[11,12]并取得诸多成果,特别是Citespace能科学、直观、多彩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已被用于量化分析农业[13]、医疗[14]、环境[15]、教育[16]、哲学[17]、文化[18]、消费等多领域研究的发展态势。目前虽有文献[20]运用Citespace分析我国文化消费的演进及前沿,但检索策略不详、仅纳入1992—2019年文献且报道的纳入文献量是我们重复检索所得的5倍多,难以可靠揭示我国文化消费研究的真实状况。本文运用Citespace对我国文化消费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揭示相关的热点和前沿,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可靠参考。

二、对象与方法

(一)文献获取

2021年3月12日用篇名=“文化”+“消费”-“消费文化”精确高级检索CNKI中建库至检索日的核心期刊、CSSCI、CSCD文献。

(二)文献筛选

文献导入NoteExpress,先剔除重复发表文献;再阅读摘要,剔除以“文化”的消费为核心的非研究文献(包括但不限于新闻消息、会议通知等)及以“消费”的文化为核心的文献(包括但不限于消费时尚、消费态度等),保留以“文化”的消费为核心的研究文献(包括但不限于文化及文化领域或以“文化消费”为背景的文献)。

(三)数据提取与分析

由两名利益无关者独立平行合并相似关键词、剔除含义不明关键词,遇分歧协商一致,无法达成一致则邀请另一名文化消费领域高级职称专家以“少数服从多数”确定,结果导入Citespace57R2,试运行合并节点,循项目组前期研究[3—6],通过普赖斯定律确定高频词,时域设定“1992—2020”,以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为节点做共现分析,以关键词为节点做聚类分析,通过聚类视图归纳研究热点和前沿。

三、研究结果

(一)纳入文献概况

共纳入文献648篇,最早见于1992年。发文量大致分4段:1992—1994年由3篇逐年速增至25篇,年均1167篇;1995—2002年呈驼峰型递减,年均938篇;2003—2016年曲线速增(2012年达峰值46篇),年均2671篇;2017至今呈曲线下降,年均3975篇。见图1。

(二)研究机构与作者共现分析

以研究机构、作者为节点,共现分析得节点106个、连接线55条、密度00099,南京晓庄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刘晓红发文最多、共5篇,其次为李金蓉、尹世杰各3篇,除湖南师范大学外,其余作者及其机构均较分散。如图2。

(三)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

以关键词为节点,共现分析得节点729个、连接线1177条、密度00044、Q=07975>030、网络同质性平均值Mean Silhouette=09632,说明网络聚类较好、同质性较高、共现结果可信,如图3;聚类分析示文化消费研究已形成城镇居民、文化产业、农村文化消费等多個聚类,以文化产业、城镇居民、物质消费等为直接高频词进行发散,形成的次热点关键词为消费结构、体育消费、城乡差异等,如图4。关键词出现的最高频次为393次,按普赖斯定律频次≥14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共6个,依次为“文化消费”“文化产业”“城镇居民”“物质消费”“影响因素”“农村居民”,分别对应频次393次、44次、29次、18次、16次、15次,中心度相应为064、016、008、009、002、002。

(四)关键词突现分析

共获突现词8个,突现度居前3位的依次为“物质消费”“影响因素”“文化产业”;20世纪为“物质消费”“文化消费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消费者”,21世纪为“文化产业”“影响因素”;持续时间“文化消费水平”最久(12年),“物质消费”“社会主义”“消费者”次之(6年),“市场经济”“影响因素”又次之,“文化产业”最短(3年)。见表1。

(五)关键词时区共现图和时间轴视图分析

由关键词时区共现图与时间轴视图可知,最大节点为“文化消费”,其次为“文化产业”“影响因素”“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物质消费”“消费品”“消费者”“消费引导”“文化消费结构”“文化消费需求”。这些关键词链接的关系结构复杂、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广,见图5—6。

分析可知,可以将前沿趋势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城镇与农村相关文化消费地域研究,包括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兴群体在内的城乡实证研究和城乡差异对比研究。钟方雷与李思锦(2020年)考察了城市户籍身份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助于提升文化消费[2]。资树荣与张姣君(2020年)使用CGSS数据估计了文化消费对我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相关关系,为提高农村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提出了可贵建议[21]。(2)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新生代青年群体的文化消费研究。资树荣等指出随着新生代人群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他们已经逐渐成长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主力,新生代人群对于消费市场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21]。这个“泛90后”群体,催生了属于该群体特有的文化生态,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其独特的消费特质。他们热衷于文化消费,并由此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生态,例如二次元文化、腐文化、丧文化以及萌文化等,继而也催生了各种产业的发展,如二次元经济、粉丝经济、萌经济等。(3)体育健身领域的消费研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现了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重视,体育消费也迎来了热潮,与之相关的文化消费研究也正在蓬勃发展。

四、讨论

(一)研究稳步发展,亟待合作交流

文化消费涉及诸多领域,合作交流方能大有作为。本研究显示,近30年国内核心期刊共收录文化消费研究文献648篇,大致分4个时期,其中近5年收录203篇,占3133%,机构与作者虽然形成节点106个,但合作密度仅00099,说明国内文化消费研究稳步发展,近年属于热点领域且取得多项优秀成果,已经汇聚一支研究队伍,但合作网络整体疏松,机构和人员都比较分散,尚未形成权威研究机构和核心研究队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文化消费研究的高效发展,亟待加强交流、沟通与合作。

(二)国内研究形成区域化,层次扩展不充分

通过高频词和演进图谱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大学生、城镇居民、影响因素等高频词。可以看出,我国文化消费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同样也存在相同领域研究自主化不充分,需进一步拓宽文化消费市场。这是我国文化消费自主化不充分的主要表现,这与我国存在较大文化历史背景差异不无关系。同发达工业国家的文化消费相比[23],我国文化消费的总量、结构及整体水平还很低。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很大,横向纵向都有广泛的开拓空间。在国际文化消费市场上鲜为人知,一种支持地方遗产资本化的决策模型实证化算法[23]。对于鲜为人知的遗产,商标潜力和遗产资本化的国际文化旅游线路是创新的当地枢纽发展的明智选择。这是作为地方当局从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解读中获得经济潜力的地区健康和战略发展的基础。另外,饮食习惯与受访者的世界观和文化消费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25]。近年来,关于文化消费的研究经历了布尔迪欧式的复兴。越来越多的研究分析不同文化领域的差异,以及大量应用差异、场和资本概念的同源论文研究表明了这一点[26]。然而,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化的杂食性越来越体现出区别和阶级地位,而不是独特的品味。在很大程度上,专注于食物差异的研究分析了外出就餐和风格化是通过餐馆的偏好,而不是日常的食物选择。日常食物选择的不同表现在使用健康和未经加工的食物以及“适度享乐主义”,而不是更严格的口味。现有关于文化分层和消费模式的研究很少提出跨时代的比较视角,首先,兼收并蓄(或“杂食性”)的文化消费群体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存在[27]。如陶萍等[27]指出目前通过对疫情以来居家教育文化、娱乐文化消费现象分析,提出文化消费模式创新,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今后需要更多地对文化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研究,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趋势。消费理念的转变和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网络文化消费领域在以文化为导向,消费方式决定着消费者以什么样的身份或形式消费网络文化。消费者选择消费方式受自身心理因素和外在群体的雙重影响,因此,深入探析网络文化消费方式对于网络文化消费者和网络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极其重要,对于网络文化消费市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29]。

(三)国内文化消费与宏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或成未来热点

文化消费通常被视为一种具体的文化资本形式,可以转化为经济回报(例如收入),因为这种做法增加了进入更有利的社会地位的可能性[30]。然而,支持这一理论的定量证据仍然不确定,因为它往往无法排除其他解释。在美国和英国,文化消费似乎影响着一些精英公司的招聘决定,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过程是否适用于其他专业职业和其他劳动力市场过程,如晋升。其提示消费更多文化活动的人将来更有可能赚取更高的工资,更有可能向上流动,更有可能得到晋升。因此,文化消费在某些劳动力市场环境中可以起到文化资本的作用。某些人群迁徙流动的关系进行修正和饮食习惯研究来揭示[31]旨在确定理想的饮食,以预防前列腺癌,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回顾表明,某些人群似乎比其他人群更有效地受到他们对特定物质的文化消费的保护,但在预防方面,以这种物质为基础的饮食与另一人群服用这种物质的有效性之间的联系尚未得到证实。尽管目前还不知道理想的饮食,但其中一些成分似乎是很好的候选者,如不饱和脂肪、大豆蛋白、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和维生素E。再有调查将评估社会人口特征、不同形式暴力的经历、身心健康状况(包括吸毒)以及积极参与文化消费可能会为减少精神痛苦和改善生活在受暴力影响的城市地区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政策提供参考[32]。因此,未来的研究热点将系以城乡为代表的文化消费研究、宏观视角的研究以及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环境的融合研究。国内的研究[HJ1.6mm]工具与方法日趋完善和深化,文化消费研究的主题的多元性和内容的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赵杨,赵萌,王林移动场景下网络文化消费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1,41(01).

[2]钟方雷,李思锦城市居民户籍差异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J].消费经济,2021,37(01):59-67

[3]刘步平,梁沛华,龙泳伶,曹敏,方春平CNKI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高被引文献的特征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04).

[4]刘步平,龙泳伶,任长报,方春平,罗向晗基于CNKI的就业力高被引文献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5(12).

[5]刘步平,潘华峰,陈思达,陈楚杰,方春平2014—2018年《中国医院管理》论文研究热点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01).

[6]刘步平,刘子志,图雅,邱鸿钟近十年国内森田疗法研究热点的共词聚类分析[J].吉林中医药,2019,39(02).

[7]任珍,白明,武香香,苗明三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外治小儿发热用药规律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1,38(03).

[8]楊鸿雁,周芬芬,田英杰基于关联规则的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研究[J].管理评论,2020,32(04).

[9]梁启放,刘步平,李深情,张善禹,陈晓虹,肖薇,黄丽军,邓琦基于雷达图的贴敷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报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11).

[10]梁启放,杨玲,张梦阳,郭舒欣,杨艳芳,齐劲,欧镭颖,黄智峰,曾建峰,刘步平贴敷影响前列腺疾病临床报告可视化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20,16(10).

[11]单利娜,林丽霞,陈义娇,陈思达,刘步平针灸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8,13(03).

[12]黄诗敏,陈思达,龙泳伶,任静雯,刘希琳,刘步平腹针治疗痛经研究的系统评价[J].现代医院,2016,16(12).

[13]ZHANG Piao, YANG Xia, ZENG Maoqin,et al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Status Quo and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Duck Based on the Web of Science Database[J].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2021, 10(01).

[14]Rui Li, Xia Liu, Bo Yang,et al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What are the current research trends and hotspots?[J]. Cancer Medicine, 2021, 10(2).

[15]Fangling Qin, Ying Zhu, Tianqi Ao,et al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search Frontiers of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s—Visual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J]. Water, 2021, 13(2)

[16]汤子煣,卢德生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新世纪图景——基于CiteSpaceⅤ的可视化分析[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2(01).

[17]高颖中国哲学学科研究热点和趋势的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2018(06).

[18]金雪涛,刘怡君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进程——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20(08).

[19]叶楠,张潇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可持续消费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5).

[20]刘慧,路爽国内文化消费演进及前沿研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20(19).

[21]资树荣,张姣君文化消费活动提升了农村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了吗?——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20

[22]赵向华新生代文化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21).

[23]晏才群文化——正在兴起的消费热点[J].消费经济,2000(01).

[24]DStefan, V Vasile, M A Popa, A Cristea, et al Trademark potential increase and entrepreneurship rur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Southern Transylvania, Romania[J]. PLoS One, 2021, 16(1):e245044

[25]B Tivadar, B Luthar Food, ethics and aesthetics[J]. Appetite, 2005, 44(2).

[26]N Kahma, M Niva, S Helakorpi, et al Everyday distinction and omnivorous orientation: An analysis of food choice, attitudinal dispositions and social background[J]. Appetite, 2016, 96

[27]M M Jaeger, T Katz-Gerro The rise of the eclectic cultural consumer in Denmark, 1964—2004[J]. Sociol Q, 2010, 51(3).

[28]陶萍,邹晓悦新冠疫情下居家文化消费现象研究[J].商业经济,2020(11).

[29]夏忠臣,王永明,李旭娟网络文化消费方式探析[J].黑河学刊,2020(06).

[30]AReeves, R de Vries Can cultural consumption increase future earnings? Exploring the economic returns to cultural capital[J]. Br J Sociol, 2019, 70(1).

[31]D Amsellem-Ouazana, S Conquy Diet and prostate cancer: from prevention to treatment[J]. Prog Urol, 2004, 14(4).

[32]M S Cruz, Silva E Sousa, M Krenzinger, L Valiati, D M Goncalves, MTL Vasconcellos, L M Villar, S Priebe, P Heritage Study protocol of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o-cultur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living in violent territories[J]. BMC Psychiatry, 2020, 20(1):96

〔許晴、黄瑞,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梁启放,广东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步平(通讯作者),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消费可视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西安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
英语专业学生文化消费现状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行为研究
文化消费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