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文化省思

2021-01-27 02:25吴靖
书屋 2021年1期
关键词:瘟疫文化

吴靖

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感染人数已达七千多万,死亡人数超过一百六十万,使得2020年成为人类历史上又一个不折不扣的“瘟疫年”。毫无疑问,瘟疫在历史上一直是人类的最大敌人,也是文明的重要推手。致二千五百万人殒命的黑死病让农奴制度风雨飘摇,使天主教会声誉扫地,将市民阶层推上舞台,令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触即发,黑死病成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它彻底改变了欧洲,也改变了世界文明史的进程。放眼世界历史,美洲大陆的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的消亡背后,都隐现着瘟疫的魔影,而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三大文明古国,以及曾经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之所以纷纷在历史幽深的长廊中烟消云散,也是因为战争与瘟疫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纵观中国历史,大大小小的瘟疫亦是肆虐不断,史书上每隔几页就写着“大疫”二字。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铺开来就是一条与瘟疫不懈抗争的荆棘长路。但是,纵观古今,放眼中外,我们不禁要问:四大古国文明,为何只有绵延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延续至今?瘟疫为何从未压垮过中华民族?此次抗击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中国为何能交出一张震惊世界的漂亮答卷?除了政治制度、社会模式、人口基数等因素外,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字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载体,是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对于中国而言,汉字为中华文明的延续提供了重要保障。《淮南子》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的是自从人类掌握文字后,也就掌握了天地间的秘密。甲骨文中就有“蛊”字,后人研究,早在殷商年代,人们就发现血吸虫病了。其他古代文明也产生过文字,但甲骨文是人类唯一传承使用的上古文字,从甲骨文、金文、籀文到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小篆,再到隶书、楷书,以及造纸术和印刷术,中华文明被完整記录下来,不曾断代。更重要的是,随之一起传承下来的还有对抗瘟疫的方法。

东汉末年,乱源频发。名医张仲景的张氏家族有两百余人,一场大疫后仅存三分之一。张仲景痛定思痛,经数十年潜心研究,终于写成不朽之作《伤寒杂病论》,该书系统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还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流传至今。明末鼠疫大爆发,名医吴有性写下名著《瘟疫论》,他跳出千年来一直恪守的伤寒论,提出了传染病病因学的新观点——戾气学说。他认为,瘟疫的发生,不是因为四时不正之气,也不是由于外感伏邪,而是感染了“戾气”。他还指出其传染途径是通过空气接触,由口鼻进入。在近代细菌学出现之前,吴氏的研究令人钦佩,也影响深远。

更令人钦佩的是中国精神。《旧唐书·李德裕传》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德裕壮年得位,锐于布政,凡旧俗之害民者,悉革其弊。江、岭之间信巫祝,惑鬼怪,有父母兄弟厉疾者,举室弃之而去。德裕欲变其风,择乡人之有识者,谕之以言,绳之以法,数年之间,弊风顿革。”唐穆宗长庆年间,李德裕任浙西观察使,这位未来的大唐著名政治家,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浙西地区推崇巫祝言论,迷信宗教淫祀,家人得了疫病后,其他人不是想办法施救,而是将其抛弃在山林,任其自生自灭。面对如此巫术作乱,李德裕找到当地有识之士商议,一方面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百姓,另一方面用法律惩罚抛弃病人的行为。数年之间,就将当地的陈规陋习革除,建立起了公序良俗。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儒家伦理政治的更高社会形态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面对英国的群体免疫,美国的放任自流,再看看中国的一个都不放弃,正是这种大同理想的体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源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浓缩了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对己的修为与对人的道义。如今,当我们审视武汉人民在封城期间的坚韧,医护人员争相驰援的勇毅,再回溯数千年来与瘟疫抗争的荆棘长路,便会恍然大悟:中华民族始终不败的秘密,就藏在这八个大字之中。反观西方世界,其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无可救药的极端个人主义在这个瘟疫年凸显了这一文化的重大局限,构成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某种反面映照。

当然,在中、西方文化高度交融、交流和交锋的二十一世纪,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缺点和不足,比如过分重视人际和人伦,并形成高度等级化的伦理制度,个人不敢大胆怀疑和挑战权威,这有碍个人的自由与个性发展;比如重人文而轻科学,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虽然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但考试内容主要侧重于“四书五经”和诗文,缺乏对自然科学的考查,这种导向导致科学在中国长期的不发达;比如漠视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许多中国人遵守一个信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不了解家庭和政府之间有辽阔的公共空间,也就相应地缺乏公共空间的规则意识;比如缺乏实证思维,中国文化精于“整体主义”观和“意境美”,却也导致了语义含糊、逻辑不清、论据朦胧的思维特点,实证思维和实证精神的严重匮乏让许多中国人长期陷于只讲是非、不讲真假的泥潭之中。如此等等。

可以说,几乎每一位公民都是这个瘟疫年的亲历者,新冠疫情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观察历史和文明发展、反思东西方文化的绝佳窗口,所有的观察和省思都必将成为这个年份留给人类和历史的珍贵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尊重、亲近和热爱传统文化都不在话下,但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才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文化自觉、文化自省和文化自信的基石。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能在未来的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更有力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蓝图。

猜你喜欢
瘟疫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论中医药预防瘟疫
绘画中的瘟疫 下
抗击瘟疫的那些事
绘画中的瘟疫(上)
古人如何预防和对抗瘟疫
瘟疫算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