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洁,奚庆华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江苏226001)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患者在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潜在糖耐量减退,而在妊娠期内首次发生糖耐量降低并确诊为糖尿病[1]。约3%女性在妊娠期发生糖尿病,好发于高龄和肥胖产妇,且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2]。妊娠期糖尿病为高危妊娠,虽然大多数患者在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发生早产、难产、先天畸形、巨大儿等可能性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对母子都有风险,因此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知,探索妊娠期糖尿病有效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观察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
1.1 一般资料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43岁,平均30.27±2.48岁,初产妇37例,经产妇23例,妊娠 26.47±1.16 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2.25±2.51 kg/m2;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43岁,平均31.15±2.26岁,初产妇38例,经产妇22例,妊娠25.87±1.41 周,孕前 BMI 21.15±2.43 kg/m2。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孕周、孕前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2015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发布的GDM 筛查标准[3];(2)既往无 GDM 病史;(3)单胎妊娠;(4)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孕前诊断为糖尿病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3)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适当加强锻炼,调整作息时间,控制饮食以确保每天的糖份摄入量,定期进行孕检和血糖检查,必要时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医学营养治疗。(1)详细记录患者每次孕检和血糖检测等数据,结合患者孕前BMI、妊娠期体重变化随时调整日常饮食结构,确保每天糖份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占50%左右,脂肪和蛋白质各占25%左右。(2)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营养进食和少食多餐的重要性,每日5~6餐,在早、中、晚餐之间和临睡前适当加餐。(3)若发现血糖控制不良者,或经医学营养治疗3周以上血糖仍未达到正常水平者,则进行强化管理,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期间更严密地检测血糖,同时预防出现低血糖。(4)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适当孕期运动,如散步、瑜珈等,每次运动不超过1小时,切忌过度运动和激烈运动。
1.3 观察指标 (1)空腹血糖(FPG):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肝素抗凝,立即分离血浆检测血糖水平。FPG 3.9~6.1 mmol/L 为正常,6.1~7.0 mmol/L 为空腹血糖受损,>7.0 mmol/L为糖尿病,<2.8 mmol/L且伴随相应症状为低血糖。(2)餐后2h血糖(2h-PBG):早餐进食100 g馒头或75 g葡萄糖,2 h后抽取静脉血,立即分离血浆检测血糖水平。2h-PBG<7.8 mmol/L为正常,7.8~11.1 mmol/L则需进一步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1.1 mmol/L考虑为糖尿病。(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抽取静脉血 2 mL,EDTA 抗凝,取全血采用亲和色谱或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HbA1C正常值4%~6%。(4)妊娠结局:统计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妊娠期并发症,如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巨大儿、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等。(5)胰岛素使用率:统计两组妊娠过程中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h-PBG、Hb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 FPG、2h-PBG、HbA1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NRDS、早产儿、巨大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例(%)
表3 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比较 例(%)
2.4 两组胰岛素使用率比较 观察组有6例(10.00%)注射胰岛素,对照组有22例(36.67%)注射胰岛素,观察组胰岛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5,P<0.05)。
妊娠期糖尿病是较为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在妊娠早期随着孕周增加,胎儿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大,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越来越多的葡萄糖,孕妇血糖水平随之降低,空腹时降低约10%,若长时间空腹,孕妇易发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4]。妊娠中晚期随着孕周增加,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多,如孕酮、雌激素、胎盘生乳素、胎盘胰岛素酶和皮质醇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为了维持正常糖代谢,需要增加胰岛素的需求量,若孕妇胰岛素分泌受限,血糖水平增高,导致妊娠期糖尿病[5]。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易导致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羊水过多等并发症,出现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的干预和治疗尤为重要。
医学营养治疗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一线治疗方法,主要目标是通过干预和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确保患者每天充足的糖份摄入量,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6]。治疗原则是根据患者孕前BMI、妊娠期体重变化、血糖数据、饮食习惯等资料,制定针对性日常饮食结构并随时进行调整,有效控制患者合理的能量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量,同时确保充足的矿物质、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并合理安排餐次。同时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孕期运动,如散步、瑜珈等。过大的运动量会增加妊娠期危险,每次运动不应超过1小时,切忌过度运动和激烈运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胰岛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医学营养治疗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