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卓
(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红色旅游景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们能促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推动中国旅游业的新发展。近年来,国内一些革命老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成效[1]。广东省韶关市地处粤、湘、赣交界,曾是北伐战争的大本营和广东省委所在地,是粤北军事重镇。目前韶关现存的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约329处,大多与南方根据地革命和红军长征有关[2]。2019年,韶关市确立“打造全省一流红色文化高地”的城市定位,红色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旅游景点简介是推介景点的重要手段,对提升景点的知名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国内外学界对旅游景点简介的研究不多,而且大多相关研究都聚焦简介的翻译问题,如王燕[3]、周静[4]等人的研究。鉴于此,本文试以韶关为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分析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的语类结构,为撰写高质量的景点简介提供启示,也为推动红色话语研究作贡献。
语类结构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由Hasan提出的一种理论。她认为语篇是由一些结构成分及其语义序列关系构成的语义构型,这些语义构型借助特定语境的特定社会活动得以展现,同时,情景语境配置(包含语场、语旨和语式)决定语类结构[5],如课堂师生互动的语类结构通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而买卖活动的语类结构则是:打招呼、买卖引发、买卖询问、买卖请求、买卖依从、出价、购买、买卖结束、告别[6]。语类结构是由必备成分和可选成分构成[5],如师生互动语类结构的3个语步均为必备成分,而买卖活动语类结构的前3个语步则是可选成分,在买卖活动中可不出现。语类是由必备成分来界定的,具有相同必备成分的语篇属相同语类,可选成分促成同一语类的语篇变异,增加语言的多样性[7]。
国内外学者对语类结构的研究大致可分为3种取向:特定语类的结构分析、语类结构的分析模式研究、语类结构的教学应用。在第1种取向中,学者探讨了特定语类的不同结构,这些语类包括学术语篇的引言、文献综述和致谢,如柴同文[8]、陈明芳[9]、孙迎晖[10]、Kwan、Chan、Lam[11]、Sheldon[12]等人的研究,还有学者关注书评和判决书的语类结构,如唐青叶[13]、董敏[14]等。在第2种取向中,一些学者探讨了语类结构的分析模式,如将现有多种语类分析框架整合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15],或从交际目的到语类结构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模式[16]。在第3种取向中,一些学者借助语类结构来开展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写作教学,如黄洁、周统权、王微萍[17]、郑瑶菲、陈松菁[18]等人的研究。
由以上3种研究取向可知,首先,大多数学者聚焦学术语篇的语类结构研究,较少学者探究景点简介语篇的语类结构;其次,以上研究成果大多有益于学术领域的发展或探索,但对日常经济和生活的益处不够明显;最后,由上文可知,国内外关于景点简介的研究大多都聚焦简介的英译策略和意义对等的问题,较少人关注景点简介的话语本体研究。鉴于此,本文试以韶关为例,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分析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的语类结构,总结此语类结构的必备和可选成分以及它们的序列关系,为撰写高质量的红色旅游景点简介提供启示。
1.研究问题
本文具体探讨两个问题:一是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由什么成分构成?二是这些简介具有哪些必备成分和可选成分?它们构成怎样的结构序列?
2.语料收集
本文语料来源于韶关红色旅游景点的现场文字简介和网络文字简介,笔者借助数码照相机拍摄现场文字简介和通过因特网下载景点的网络文字简介,共收集到韶关20处红色旅游景点的总体介绍文字,如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北伐战争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双峰寨、瑶坑村、水口战役纪念公园等。
3.研究步骤
首先,笔者通过现场拍摄和网上下载的方式共收集到20处红色旅游景点的总体介绍文字;其次,笔者对20个介绍语篇按语步拆分,析出语篇的语类结构成分;最后,笔者统计这些结构成分出现的频率,借此确定必备成分和可选成分,并进一步分析两类成分的序列关系。
1.景点简介的语类结构成分
参照Halliday & Hasan[5]、胡壮麟等人[6]的研究,笔者对20个语篇按语步拆分,得出17种语类结构成分,具体例子如下。
①场馆方位
北伐战争纪念馆位于广东韶关市区帽峰大桥旁;双峰寨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城西19公里的石塘镇石塘村,距广东著名的丹霞山仅23公里;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部旧址位于乐昌市老坪石镇共和街78号。
②结构布局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楼高二层,每层高5.8至6米,包括序厅、展厅、藏品库房、报告厅、多媒体中心及纪念广场等;红山红军桥,该桥为石拱桥,东西走向,单拱,麻石砌成;谭甫仁将军故居,一厅四房,二层,砖木结构。
③占地面积
红七军指挥部旧址,面积约100平方米;该纪念馆是广东首座北伐战争纪念馆,占地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60平方米。
④建造时间
三星坪码头,始建于清代;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修建于2009年3月;北伐战争纪念馆,2008年10月开工建设,经过近两年的筹建,于2010年6月29日正式落成。
⑤正式开放时间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是2017年4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复同意设立的广东省内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于2019年10月22日正式开馆;北伐战争纪念馆,于7月1日正式向广大市民与游客免费开放;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⑥出资者
广州会馆,主体布局为二进四合院,是昔日到长江镇贩卖土纸的广州商行兴昌号、协和号、正昌号等30家商行为方便做生意,集资兴建的;红山红军桥,是当地李姓人出资兴建的古道人行桥;在省老促会、韶关市委、市人民政府、南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广东烟草南雄有限公司、南雄市国地资源局的支持下,筹资90多万元,兴建水口战役纪念公园。
⑦建造资金
该公司在瑶坑村投入近300万元完成了瑶坑至司马窝段和饮水工程;为水口战役纪念公园筹资90多万元;北伐战争纪念馆总投资为899.92万元。
⑧景点名字由来
双峰寨原名石塘寨,后取寨门前门楣横匾“双峰保障”之意,改称为“双峰寨”;瑶坑村是广东省南雄市雄州街道下辖村,是明代古村,刘氏在此建立村落,繁衍,因为以烧窑为主,所以称为瑶坑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仁化县长江镇时经过此桥,并在营下村休整三天,为此,后人称之为“红军桥”。
⑨景点特征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是广东省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红山红军桥,桥两端设台阶,桥面平坦;谭甫仁将军故居是座民房。
国立中山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广东大学,国立广东大学是以1905年建立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和广东法科大学以及1909年建立的省立广东农业专门学校为基础创办的。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韶关市在美国以及我国香港、中山、珠海、广州、梅州等地区调查征集了大量文物,馆内共征集到有关孙中山先生及北伐战争时期的文物实物81件(含复制品32件),图片410幅;广州会馆,目前仍完好保留于会馆内的一块清光绪年间的石碑向人们描述了当年“广府商贾如云”的盛景。
目前,北伐战争纪念馆所在的帽子峰上仍保存从大革命至抗战时期的碉堡8座,分别为定韶堡、巩北堡、指挥堡、武城堡、桥头堡等,加上周边的崖壁堡、码头堡等,共有13座之多;虽经百多年岁月沧桑洗礼,这些精描重彩工笔壁画至今仍色彩鲜艳,人物栩栩如生,实为广州会馆最珍贵的遗存。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一部分经江西、湖南到达广东仁化、乐昌,改番号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驻乐昌县坪石(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部旧址);1928年3月中旬,国民党第七师以两个团兵力包围双峰寨,寨内700多军民在农民自卫军营长李载基的指挥下,开展了震撼粤北的双峰寨保卫战。
双峰寨,1949年前已崩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修。
为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该市将中共五岭地委扩大会议旧址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10月,水口镇人民政府为了铭记历史,激励向上,筹备兴建水口战役纪念公园;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旨在将分散在粤北地区的各类红军历史文物、文献纳入加以保护,形成一个以纪念馆为中心辐射全省的红色教育基地。
2006年5月25日,双峰寨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4年9月,水口战役纪念公园被南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将推进韶关打造广东红色教育重要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
欢迎大家参观并提宝贵意见(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展馆)。
2.必备和可选成分及语类结构序列
笔者对20个语篇的17种语类结构成分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语类结构成分的频率
依据Nwogu[19]的观点,语料中出现频率在50%及其以上的语步被认为是稳定语步,即以上频次在10次及其以上的结构成分为必备成分。因此,场馆方位、结构布局、占地面积、建造时间、景点前身、相关战争历史、现代价值为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的语类结构必备成分;而正式开放时间、出资者、建造资金、景点名字由来、景点特征、收藏品介绍、景点现状、修缮历史、建造理由、读者互动是语类结构的可选成分。
依据20篇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的必备和可选成分及其排列,笔者析出此语类的结构序列:A^[B:C:D:(E):(F):(G)]^[(H):(I):J]^[(K):(L)]^M^(N)^[(O):P]^(Q)①。依据此结构序列,我们可以撰写结构清晰、完整的红色旅游景点简介。
笔者依据Nwogu[19]的统计法来划分必备和可选成分,这种方法也许会受到取样的影响,因此,笔者选取一些韶关市内极具代表性的红色景点,它们的简介语篇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规范性,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本研究结果的效度。
上文揭示了红色景点简介的必备成分包括场馆方位、结构布局、占地面积、建造时间、景点前身、相关战争历史、现代价值。这些成分是景点的核心信息,能有效地让人们知道景点的具体位置、参观秩序、规模大小、历史背景以及参观价值。景点简介的可选成分包括正式开放时间、出资者、建造资金、景点名字由来、景点特征、收藏品介绍、景点现状、修缮历史、建造理由、读者互动。这些内容是对景点核心信息的补充,让景点简介更为全面。但即便没有这些内容,读者也可凭借核心信息对红色景点有基本的了解。
上文析出了红色景点的语类结构序列,序列中某些成分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即中括号中的成分位置可以互换。序列中具体成分的位置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景点特色、交际目的、个人书写习惯等。但序列的基本排列框架是相对恒定的,如按地理信息、建设信息、藏品信息、历史信息、价值信息排列,这是由人们共有的写作逻辑所决定的。
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会收集省内外更多红色旅游景点的简介语篇,随着语篇数量的增加,此类简介的语类结构成分也许会有所增减,结构序列也可能会有微调,但它们不会有很大的变异,因为现有的成分和序列与红色景点简介的共性紧密联系,具有较广的普适性。
本文以韶关为例,探究了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的语类结构,待解决的两个问题都得到解答。首先,红色景点简介由场馆方位、结构布局、占地面积、建造时间、正式开放时间、出资者、建造资金、景点名字由来、景点特征、景点前身、收藏品介绍、景点现状、相关战争历史、修缮历史、建造理由、现代价值、读者互动等17种成分构成;其次,这些成分包含了7种必备成分和10种可选成分,它们构成了上文论及的语类结构序列。本研究能为撰写高质量的红色景点简介提供启示,本研究方法可被借鉴用于其它语类的结构成分研究。笔者希冀本文能起抛砖引玉之效,吸引更多学者关注红色话语的研究。
注释
①A-Q对应上文提及的17种语类结构成分;“^”表示两边成分的位置相对固定;“[ ]”表示括号内成分可以自由调换顺序;“:”表示两边成分的位置可以交换;“( )”表示括号内成分为可选成分,其余为必备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