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涉及到了患者的神经活动、情感、知觉、感觉、行为、思维等诸多方面异常。当前,临床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主要应用社会心理治疗以及生物学治疗两类方式联合进行。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医学技术有所进展。在此情况之下,诸多抗精神病药品被证实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值得说明的是,因为精神分裂症本身会受到受试者的自身认知水平影响,因此规律服药一直是治疗此类疾病过程中的重点难题。这种不良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受试者疾病康复与社会功能恢复度[1-2]。由此可见,利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对患者开展护理相当重要。
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2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观察2组,每组各104例。对照组:女性/男性:40例/64例。平均年龄:39.39±2.75岁,病程均值为5.48±1.36年。
观察组:男性/女性62例/42例。平均年龄:39.94±5.38岁,病程均值为5.79±1.46年。2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接受常规化入院治疗以及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采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具体方式为:
(1)积极完善健康宣教工作计划。院内护理人员应当有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病患当前所存在的家庭心理身体根本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有效评估病患家属针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度的治疗需求。结合受试者自身特点,与家属一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3]。
(2)健康宣教具体内容。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家属,院内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邀请其观看视频、听讲座等等方法,为患者方阐述疾病的用药知识、病理常识、具体护理方式等。在开展宣教过程中,应当主动倾听患者家属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耐心解答受试者方所提出的各类问题,消除其内心疑虑。
(3)环境干预。医院方面应当为患者方提供一个安静、祥和、温馨、清洁的养病环境。同时也要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光线充沛。可以在患者的病房内摆放绿色植物等等具有生命力的物品,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休息。
本实验使用我院自制的服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全面评估。具体分为完全依从、不依从以及部分依从三个项目。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本实验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内的计数资料开展x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分析,若p<0.05,证实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治疗依从率明显更高,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对比情况[n,%]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统计证实,在全球范围之内,该疾病的发生率达到8.4%之多。并且疾病的复发率极高。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以及家庭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现如今,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一般利用药物法进行治疗。中青年为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好发群体。认知功能障碍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常见表现。
值得说明的是,针对于患者来讲,医院是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其活动范畴局限在病房之内。在此情况下,患者内心会产生诸多不良心理。比如说恐惧、抑郁、焦虑、紧张被歧视感等[4]。这种情况非常容易造成病患的社会功能退化,致使其生活能力降低,无益于患者疾病好转与继续治疗[5]。
家属参与式护理属于一类以社会支持、心理、医学知识为核心的教育过程[6]。最近几年,其已然被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和护理之中,该法经过对患者家属以及病患本身开展健康宣教,能够令其明白和精神分裂症有关的知识。其在根本上消除了家属方针对于疾病治疗的恐惧、担忧。且可以令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在不脱离原有家庭与社会的环境中接受相关治疗,院内工作人员通过指导患者家属有效了解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法,其有助于发挥出患者参与疾病治疗的主观能动度。这种方法可在根本上确保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积极提升了患者本身自我护理水平,促进其疾病转归,增加社会功能恢复度[7]。
由此能够看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家属参与式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疾病治疗依从率,应用前景广阔,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