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程 四川音乐学院
前言:时代的改变、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思想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的进步。高校大学生作为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人们把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标杆。近年来,我国科技的深入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社交软件都成为大学生的最爱,微博,博客,QQ,抖音,今日头条等各类APP都成为高校普及率最快,最广的软件。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互联网中,使用者的人数年龄平均在35周岁左右,其中占比最多的人数是大学生,占到总网络人数的84%。因此网络已经成为信息全新的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各样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在带给大学生方便快捷有用的信息资源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东西,道德责任思想淡化、人际交往不足、心理素质差、网络成瘾成为普遍现象,从而造成他们的思想观,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必须接受网络带给大学生的改变,正视新的事物出现新的气象,正视新的事物必然会代替旧的事物,新的事物虽有其不足,也有各种问题,但是也有旧的事物不可替代的优点,如信息的获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可以迅速的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优点是传统的纸质媒介所不能实现的。因此,我国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中一点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主动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让互联网络变成弘扬主旋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方式。可以说,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非常有必要。
当前,我国在互联网建设的过程并不成熟,出现了各种乱象,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加强互联网的建设是当务之急,软件和硬件的建设是互联网的两个方面,更是做好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向。硬件是学校的教室、实践基地、网络建设、计算机设备等各个方面。软件方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教职工的数量和整体质量、管理机制、运行机制、网站以及APP的开发和应用。具体而言,一是网络技术方面,加强网络的监管力度,设置专业人员负责网络信息的管理,一方面要防范不良的信息出现,肆意传播,另一方面当不良信息进入网络后,要及时的删除,确保网上信息的绝对安全。对于学生的行为更要加强监管工作,包括学生的QQ聊天,微信朋友圈,论坛博客留言等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针对性教育。二是强化网络开发,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前学生接触的网络软件层出不穷,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各大APP成为学生的最爱,无论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软件都有,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校应抓住这样的契机,努力开发有关学生学习,生活,娱乐方面的网站,加强和我国各大社交软件的合作,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学生想听的,想看的,想学的内容加入到网站和各大APP社交软件里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把沉闷的语言变得很有趣味性,把具有强烈色彩教育倾向的语言变得更具社会普遍性,具有感情色彩性,从而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功能。三是网络信息的及时更新。学生为什么会喜欢网络的信息,而且是持续性的喜欢,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信息的持续更新性,总有一些信息在抓住着学生的心灵,不断的吸引着他们去观看。这和学生坐在教室里面看书,而且要对书本的东西进行不断的记忆和理解是完全的两个方向,其本质是内容枯燥,而且欠缺现实性,很难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网络持续更新的内容,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理论的现实拓展,是学生更愿意的关注的身边事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内容的持续更新固然重要,但是内容下的交流探讨,语言点评更为精华,这是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既是娱乐的过程,也是无形之中的学习过程,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和教师或者生生或者师师间的交流,还能让大家从本质上了解一个新闻事件的更深层次内容,真正的实行把学习的过程还原到娱乐的过程,将师生间的上下层关系真正的还原成朋友之间的平等关系过程。
人们常说:人的思想越远大,所展现的格局就越大,所走的路自然更宽远。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共享性的空间,是科技发展下出现的必然结果。今日的大学生正是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他们所接触的信息多而复杂,良莠不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如何去杜绝学生接触这些信息,而是像社会一样,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心态让学生进行认知,学习,分辨。长期以来开放不单单是我国长期贯彻的发展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样有发挥出关键性的指引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提倡开放性的网络化教育。一是空间的开放。常规的教育是课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非常抽象,学生学习来非常的枯燥无味,这也是导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课堂上开展效率非常差的主要原因,将课堂教育搬到网上教育,让更多的时间集中在网上教育,用网络的力量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上的教育不同于书本理论知识的背诵记忆,更多的是现实版的案例直接对接。通过某一事件的直接对接,其教育力度会远远大于书本的记忆背诵。案例的回访,可以反映一个事件的始末,也能反映出一个社会现象。学生在观看这个案例的同时,看到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心灵的触碰。而且在这个案例事件之中,并不是单一的某一个学校所知道的事情,因为网络的共享性,事件就成为全民参与的一个过程,是整个社会化的事情,大家的留言,大家的探讨,能够加深学生多方面的理解记忆,同时还能够提升心灵的感应。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开放,不但要向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更应加快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与合作,大家共同的探讨与交流,能够达到实现取长补短的目的。二是时间的开放。长久以来,无论是哪种学科,课堂教育中最大的弊端就是时间的局限性。一个学期毕竟只有100多天,学校会把这100多天时间进行有效分配,每个课本所获得的课时分配就很有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不是主课,分配的时间就会更少。网络背景下,网络服务是24小时的在线,教师应该利用网络的开发性,不受时间的限制性,提倡24小时在线的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有限的课堂教育时间进行无限的放大。当前是社交软件众多,论坛,QQ,微信,博客等软件成为人们利用的主流软件,教师可以实时发布一些社会新闻,社会现象,社会动态,并进行分析,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兴趣,随时保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课外的时间最大化的利用起来。
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的独立进行的过程,而是一个多部门人员协调一致下进行的结果。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常规的课堂教育,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教学工作。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涉及的环节变得更多了,单纯依靠教师是无法有效完成任务的,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曾指出,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多部门的合作包括学校领导强有力的支持与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的紧密配合,这就需要这个队伍的建设工作。这个工作之下除了领导的组织开展,教师的配合教育,还需要行政部门的经费支持,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支持。如信息技术部门,包括数据的采集,整合,网站的建设,技术的开发等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部门的支持。大家的通力合作,才能构建起党、政协同,职能部门相互协作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