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研究综述

2021-01-27 12:12乌鲁木齐杨婧怡
现代企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相关者会计信息利益

□ 乌鲁木齐 杨婧怡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会计信息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一,良好的信息披露有利于降低其他利益相关者投资融资的信息不对称和资金成本,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从而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其二,良好的信息披露则能够为外部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监督抑或激励内部人提供依据,进而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因此,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保障其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石,也是最基本的制度安排之一。本文从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动机分析出发,再从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出发,总结过往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公司内部、社会公众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帮助提高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一、会计信息披露理论动机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依据源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利益相关者对相关信息的理解是不同的。信息充足的一方往往处于主导地位,信息不良的一方处于劣势。信息不对称使得市场经济有一定的弊端。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引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提高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这使得具有良好绩效的上市公司更有动力进行自愿披露,向其他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质量的积极信号,降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风险。很多学者认为,实施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和业绩良好的企业,会更积极的披露会计信息,提高会计披露信息质量,反之亦然。

委托代理理论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最常见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公司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信息披露可以有效改善委托代理关系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使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得所需信息,并且做出合理的各项决策。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各自的利益需求往往各不相同,可能会导致利益冲突不断,而信息不对称的事实往往使这种利益冲突愈演愈烈。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改善这种因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研究

林涵(2018)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文献综述,主要集中在董事会特征,股权结构和内部控制三个方面。林涵从董事会治理,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以及管理层治理的角度阐述了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部分学者研究得出国外董事会规模大小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相关度较高,董事会规模越大,会减少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由于特殊的人文背景,中国召开会议的次数越多,会计信息质量越差;大多数学者支持管理层持股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具有关联性质。从股权集中度和流通股比例看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前者具有监督假设(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掠夺假设和无显性相关。后者在学术界内未得到一致的结论,但有学者表示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流通股股东过低,不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产生重大影响(黄新建,吴江,2007)。林涵发现,大多数学者对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存在正相关关系。

李映照和李晓梦(2017)利用2011年至2014年深圳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董事长秘书的信息权和行政权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董事长秘书是否可以发挥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董事长秘书的信息权越大时,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会越高;当高管干预董事长秘书的履行职责活动时,随着高管权力的增加,董事会信息权的有效性将被削弱,将会导致信息披露质量的削弱。

刘爱东和万芳(2016)根据2009年至201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年报,对公司治理的四个层面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可以提高公司治理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其中股权结构治理机制和监事会治理影响较为显著,董事会治理和管理层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影响,但并不重要。但是,最大股东的股权,所有权集中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和二合一并未显示出重大影响。

徐蓉和王素玲(2017)以2006年至2014年间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深圳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实证检验的方法检验了股权性质以及媒体关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股权性质还是媒体关注都与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此外,由于受政府干预影响较少,媒体关注对非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敏感性更高。

从行业角度的实证研究来看,各个行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也各不相同。金融业除了上述影响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因素是当地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越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在农业中,股权制衡度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当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程度越高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高。除了常见的深交所、上交所以外,创业板中由于监督的有效性不足使得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普遍不高,远低于主板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三、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存问题研究

1.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完整,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自身利益”的动机。上市公司将故意隐瞒和规避其特定工作的重要性,夸大有利于他们的信息并避免不利信息。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完整实际情况没有披露,从而误导了其余的利益相关者。

2.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不能对所有的上市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管,出于“自身利益”,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上市公司将通过虚拟会计事项等方式粉饰会计报表,使资产负债表和必须披露的损益表数据更“好看”。部分上市公司会故意采用不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估计方法,使得数据不真实、不可靠,或者在某些重大会计事项进行不恰当披露,使其他利益相关者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或决策。

3.会计信息披露缺少规范。虽然我国为积极推动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不断修订和完善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各种制度和法规,但是我国很多的上市公司都不能完全按照相关法规制度进行信息披露,除是为了打擦边球,公司的会计管理,专业素养等也有原因,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明显的随机性。内容、形式、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不规范,必然造成信息披露的严重问题,给投资者判断和预测带来诸多的困难,为投资风险规避带来各种障碍,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收入,会对整个资本市场各个利益相关者造成严重损失。

4.会计信息披露不具有相关性、可比性。会计信息披露越及时,其相关性就越高。很多公司都没有及时地披露重要会计信息,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利益相关方很难根据无法及时反馈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1.从政府角度。第一,做好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完善工作,针对上市公司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法规,确保上市公司各种行为都能有法可依。第二,进一步强化监督,证券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政府各级管理部门也应进一步强化监督,加大处罚力度,严厉处罚违反法律法规的上市公司负责人,确保有必要遵守的法律。

2.从公司角度。第一,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尤为重要。完善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实现各部门的相互监督和约束,从而避免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要积极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实现独立董事和监事职能的互动。并建立激励机制,主要目的是使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层能够为公司勤奋工作,最大化公司的利益,使最终的利益是所有股东。其次,有必要加强自愿信息和预测信息的披露。企业提供的自愿信息往往不系统,因此有必要对自愿信息的内容时间和形式作出规定,并建立预测信息披露制度。不得随意发布业绩预测和盈利预测,以确保投资者获得准确的投资信息并降低投资风险。

3.从外部监管角度。第一,要加强对企业的外部监督,监管部门要在法律基础上完善监督运行机制。第二,注册会计师应提高自身的实践质量,创新审计制度安排,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新的制度安排使会计师事务所摆脱了对上市公司的直接经济依赖,无需在审计过程中重新安置上市公司。有利于提高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质量,从而促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第三,公众和新闻媒体也需要发挥监督作用,媒体的关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总之,会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它可以反映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掌握程度。为了能够使会计信息披露取得更好的成效,应当发挥政府、公司治理层、社会公众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和评价体系,重点是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的法治规范性,引起上市公司的重视,努力使会计信息披露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相关者会计信息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利益链与新垄断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