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的指引

2021-01-27 11:01吴在天
莫愁 2021年1期

文/吴在天

恐惧,是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情绪。也许是因为脆弱和害怕带来的感觉极度不舒服,我们都不愿意体验恐惧的情绪。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体验到恐惧的情绪。我们通常认为恐惧是不好的,很多时候也会鼓励人们要勇敢,甚至会认为容易感到恐惧的人是胆小、懦弱的。其实并非如此,恐惧是我们生命中非常正常的体验。

恐惧来临的时候,这些随之产生的紧张、焦虑或害怕的情绪,对于保护个体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在远古时代,野兽扑来时,人类会感到恐惧,而正是因为感到恐惧,人类才会迅速逃跑,才能够避免被猛兽吃掉,才会想出种种办法在大自然的环境中生存。

所以,恐惧可以使个体避免接触那些有危害的事物或情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

1

现在有很多景区会在山顶悬崖处设立一些透明的玻璃栈道。哪怕意识上知道,这些设备大多数是安全的,但人们在上面行走仍然会有一丝恐惧心理。有个著名的视觉悬崖实验,研究的是婴儿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具备深度知觉。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的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的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上透明的玻璃板。

通过这个实验发现,出生后不久孩子就具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因为看到前面的悬崖,他内心会产生恐惧,而这本能的恐惧会提醒他不能再往前走。

抚养过孩子的父母可能都会留意到,六个月以前的孩子不怕陌生人,好像谁抱都行,六个月以后忽然认生,只接受来自父母或经常接触的熟人的怀抱。有的大人不懂,会说“这孩子小时候胆子挺大的,不怕生,怎么现在胆子还小了”,实际上是因为孩子在这个阶段有了安全意识。

但是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就会为自己和妈妈的分离做准备,他会逐渐地意识到,他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人。而这种分离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安全感。所以,孩子不让别人抱,不是因为胆小,而是有了自己的安全意识。而孩子表现出来的胆小,恰好是为未来的胆大做准备,这是一种保护自己的行为。

2

恐惧是所有负面情绪里,保护作用最大的一个。它在很多时候直接保护的是我们的生命安全。

这世界上有一些无痛症患者,他们从出生起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不知道疼痛是什么。摔倒、划伤、烫伤对他们来说都是没感觉的。因为没有疼痛感,也就没有了恐惧心,这些孩子都表现得十分勇敢和无畏,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受到更多的伤害,因为他们没法通过恐惧的情绪来帮助自己远离危险。

据统计,一般无痛症患者的寿命都不会太长。因为他们没有痛感,也不会产生对危险的恐惧,他们总是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外伤而过早去世。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恐惧情绪对于我们来说是有保护性的,可以帮助我们远离危险,甚至救我们的命。

3

我们对自己有多保护,往往就会有多恐惧。

有份美国的调查显示,人们对于害怕事物的调查问卷中,害怕公众演讲排在第一位,而害怕死亡才排在第七位。人们对于在公共场合演讲的恐惧,不亚于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演讲不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为什么我们还会有如此之大的恐惧呢?

我的一位朋友非常害怕公开演讲,但是她的工作又无法避免演讲,所以每次她都胆战心惊。我问她:“如果讲得不好意味着什么?”她说:“如果讲得不好,就很没面子。”我又问她:“没面子意味着什么?”她说:“没面子,就不好管理团队了。”我再问她:“管理不了团队,又会怎么样?”说到这里,她恍然大悟,这是她对自己生存的恐惧。管理不了团队,她就当不了管理者,收入会下降,社会地位会下降……这引发了她很多的焦虑。但实际上,演讲的不足,并没有影响到她的实际工作。这只是她对恐惧放大的结果。

也许害怕公共演讲的人,真正恐惧的是失败的演讲会损害个人形象,而个人形象正是我们生存的需要,所以,这直接激发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

人们恐惧的不仅仅是演讲时的紧张,而是别人的看法。这会让别人觉得你能力不足,而能力不足可能会让你感觉到不被重视,从而可能会影响到你未来的职业发展、经济收入、个人价值等。

恐惧大多是并未真实发生的事情,而是人们对自己想象出来的后果感到恐惧。所以,恐惧并不是我们的敌人,它只是在尽它的职能去保护我们,保护我们意识不到的地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能信任自己的恐惧情绪。因为,恐惧带来的感受让人觉得自己脆弱和无助,我们甚至想要摒弃它、否认它,然后寄希望于事情和环境能够有所改变。

理解了恐惧可以给我们带来保护和帮助,会让我们更好地接纳自己的恐惧。因为恐惧会给我们带来指引,我们可以根据危险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方向。

当我们出现恐惧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对,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恐惧的存在也是合理的、有用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恐惧是我们生存的技能之一。理解恐惧,才能勇敢而智慧地走下去,这就是勇气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