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肖海松
护卫舰原来是指拥有两层甲板,装有多门小型舰炮,排水量在500~1000吨左右,并且具有远海航行能力的轻型军舰。但随着用途的变化和作战武器的进步,护卫舰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护卫舰没有严格一致的定义。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世纪90年代,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国联合研制一型满载排水量为6100吨的地平线级舰艇,法国和意大利把它列为驱逐舰,而英国则把它归类于护卫舰。
一战前——基于近海防御
护卫舰最早出现在16世纪,是一种排水量约为240~400吨的三桅武装帆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各国研制了一批用于巡逻、警戒和保护商船的中小型舰船,用于保护其殖民地的海事安全。早期的护卫舰多承担护航、防卫的任务,同时也担负对敌国的威慑任务。
直到20世纪初,专门用于基地和舰队护卫、护航的护卫舰才出现。日俄战争期间,俄罗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批用于基地巡逻警戒的护卫舰,以抵御日本海军的突袭。此类护卫舰排水量在500吨左右,性能普遍较差,无法抵御巨大的风浪,在基地防御任务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战时期——专属护航反潜
一战时,由于德国潜艇“肆虐”,对英国、法国等交战国的舰艇和商船的威胁极大。为此,英国、法国等研制了大量用于船队反潜和护航的护卫舰,以保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这些护卫舰与日俄战争中早期的护卫舰相比,在排水量、航速、续航力以及火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当时最大的护卫舰排水量约1400吨,最大航速18节,具有一定执行远洋反潜护航作战的能力。这个时期的护卫舰主要装备了中小口径的舰炮、鱼雷、深水炸弹等武器,在海军战斗序列中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任务。
二战时期——现代护卫舰的雏形
二战期间,德国潜艇采用“狼群战术”,对同盟国的舰队和运输船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促使同盟国需要排水量更大、能担负起更多使命任务的护卫舰。为保护英国的海上生命线,美国、英国达成著名的《驱逐舰换基地》协议,美国向英国提供50艘旧驱逐舰用于应急护航,同时开始建造新的护航驱逐舰,这标志着现代护卫舰的诞生。此后,护卫舰大显身手,取得了不少战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二战中,世界各国建造了2000余艘护卫舰,其中著名的护卫舰有英国的黑天鹅级,美国的安德列斯级、坎菲尔德级和拉德罗级。这些护卫舰的标准排水量约1500吨,主要装备76~127毫米舰炮、25~40毫米机关炮和深水炸弹,可以执行防空、反潜、护航等任务。
战争后期建造的护卫舰采用蒸汽轮机或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航速20~24节,除装有舰炮、机关炮和深水炸弹投掷器或发射装置以外,还装有鱼雷发射装置、雷达、声呐等,已接近驱逐舰的性能。
二战后——护卫舰的今生
二战结束后,北约各国达成一致,将排水量3000吨以下的护卫舰和护航驱逐舰统一称为护卫舰。英国将国内的各种轻型护卫舰、反潜护卫舰进行整合,将二战时期建造的护航驱逐舰一并划为护卫舰,并提出了新的护卫舰编号,统一使用英文字母“F”打头,于是我们现在看到英国或北约护卫舰舷号为F加上编号。
20世纪60年代起,护卫舰开始承担更多舰队护航与攻击任务,进而衍生出专用的防空护卫舰。该类型的护卫舰可搭载体积巨大的对空搜索雷达和反舰导弹,并开始使用燃气轮机动力系统。
20世纪70年代后,护卫舰又有新的发展,装备了导弹和直升机,排水量也不断增加。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多用途护卫舰,多用途护卫舰具备全方位的对空、对海和反潜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海军对驱逐舰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护卫舰在舰体设计上应用了大量降低雷达波、红外线、噪声、磁等特征的措施,更好地提高了隐身性;装备了垂直发射的新型舰空导弹,具有多目标及全方位对空防御能力。
新的战场环境对于护卫舰性能与信息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出现建造新型护卫舰的趋势。21世纪初,西班牙阿尔瓦罗·巴赞级护卫舰作为新一代护卫舰的首个代表建造完成,荷兰的七省级、德国萨克森级等护卫舰也陆续建成。目前在役的护卫舰与一战、二战的轻型护卫舰、护航驱逐舰相比,在排水量、武器装备、舰载电子设备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综合作战能力甚至能够达到驱逐舰级别。
对于一些国家而言,大型导弹护卫舰可以作为轻型航母编队的主力护航舰,前线部署时能够担任指挥舰的角色,特别是搭载小型相控阵雷达的导弹护卫舰能够很好地执行防空、反舰、反潜甚至对地攻击任务。大型导弹护衛舰俨然成了现代海战的多面手。
除了大型护卫舰以外,目前1000~2000吨级轻型护卫舰也备受关注。相比大型护卫舰,轻型护卫舰更适合承担一些近海攻防作战任务,并能达到更好的作战效果。因此,轻型护卫舰也成为现在及未来护卫舰的另一重要发展方向。
小贴士:续航力
续航力是指舰船按满载排水量状态一次装足燃料、机械用水、淡水、滑油及供应品,在正常海况下以巡航速度航行所能达到的最大理论航程。
小贴士:美国“拉贾·胡马邦”号护卫舰
“拉贾·胡马邦”号护卫舰至今已服役76年了,于1943年交付部队服役。该舰经历了多次退役,现服役于菲律宾海军。
(摘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