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支持通气在ICU 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2021-01-26 04:03洪继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7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炎性

洪继昌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的严重紊乱,导致患者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并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导致一系列具有生理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对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机械通气是一种利用仪器代替病人自主呼吸的通气方法。相关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呼吸衰竭病死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ICU 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钟祥市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月收治的ICU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70 例,纳入标准: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患者或者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不满足呼吸机治疗指征;合并肺癌;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无法配合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ASV 组,每组35 例。常规组中男23 例,女12 例;年龄41~79 岁,平均(56.6±1.2)岁;合并症:高血压12 例,糖尿病5 例,冠心病6 例;发病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引起21例,肺心病引起14 例;病程2~19 h,平均(8.56±1.25)h。ASV 组中男24 例,女11 例;年龄42~78 岁,平均(56.6±1.3)岁;合并症:高血压13 例,糖尿病6 例,冠心病6 例;发病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引起20 例,肺心病引起15例;病程2~18 h,平均(8.58±1.21)h。2 组性别、年龄、合并症、发病原因、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 组均予以急诊急救措施。常规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A/C模式通气4~12 h,待患者情况基本稳定后,改用定容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参数设置为呼吸频率12~15 次/min,吸呼比1 ∶2,吸入氧浓度50%,潮气量7~9 ml/kg,压力支持通气水平10~12 cmH2O(1 cmH2O=0.098 kPa)。ASV 组采取ASV 模式行机械通气治疗,采用A/C 模式通气4~12 h,待患者情况基本稳定后改用ASV 模式。先将患者体质量输入,使通气百分比为100%,参数设置为呼气末正压3~5 cmH2O,吸入氧浓度50%,通气30 min 后行血气分析,根据结果对通气百分比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各项临床表现和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均消失,肺部听诊判定无湿性啰音为显效;各项临床表现和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均改善,痰浓变细,肺部呼吸音增厚,湿性啰音减少为有效;各项临床表现和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总计排除无效率计算总有效率[1]。(2)比较2 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撤机时间及住院时间。(3)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SpCO2)、氧分压(SpO2)、血氧饱和度(SaO2)〕、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4)观察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ASV 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常规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5,P<0.05)。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撤机时间和住院时间 ASV 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撤机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撤机和住院时间比较()

表2 2 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撤机和住院时间比较()

2.3 血气指标、炎性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2 组SpCO2、SpO2、SaO2、TNF-α、hs-CRP、IL-6、FVC、FEV1、P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SV 组SpCO2、TNF-α、hs-CRP、IL-6 低于常规组,SpO2、SaO2、FVC、FEV1、PEF 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炎性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2 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炎性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1 mmHg=0.133 kPa

2.4 并发症 ASV 组未出现气压伤。常规组出现气压伤7例和颅内压升高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9%。ASV 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2,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因呼吸道阻塞、肺实质病变、呼吸泵异常等因素损害了患者的呼吸功能,间接损害患者其他器官的功能,使其无法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造成生理功能紊乱。据有关资料显示,呼吸衰竭病程较长,且反复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药物治疗副作用严重,患者免疫力低下,难以承受药物副作用带来的痛苦[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逐渐出现了治疗呼吸衰竭的新设备和新方法。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新的临床措施。其主要原理是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研究发现,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因此机械通气的选择也不尽相同[3-4]。

ASV 模式是根据患者的肺力学指标和呼吸功能不断调整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吸气时间[5-6]。ASV 模式从插管到拔管24 h 内根据每次呼吸调整通气。ASV 模式自动采用肺保护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发性呼气末正压(autoPEEP)和容量损伤/气压伤等并发症。其还可以防止窒息、呼吸急促、无效腔和过度通气。在肺保护策略的原则下,ASV 模式可促进患者的自主呼吸。自1998 年以来,ASV 模式已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重症监护模式,并成为世界上许多ICU 的标准模式[7-8]。ASV 模式已成功用于各种患者群体,包括术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ASV 模式允许操作员设置分钟通气量,并根据最小呼吸功自动确定最佳潮气量/呼吸频率组合。ASV 模式考虑了患者的呼吸力学,每一次呼吸均由近端的流量传感器测量。ASV 模式可确保患者在被动通气、自主呼吸和脱机期间获得最佳通气[9-10]。ASV 模式也是一种针对容量的压力控制模式,其可通过参数的自我调节,合理控制潮气量。呼气时间根据呼气时间常数确定,以防止动态充气。ASV 模式多用于呼吸活跃的患者。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ASV 模式是一种针对容量的压力支持模式,其会根据自主呼吸的速率自动调整压力支持。当患者恢复自主吸气时,压力支撑可以自动降低,这对于撤机非常有用。也可以使用ASV 模式在拔管前尝试取出 机器[11-13]。

本研究结果显示,ASV 组治疗后总有效率、SpO2、SaO2、FVC、FEV1、PEF 高于常规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撤机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治疗后SpCO2、TNF-α、hs-CRP、IL-6 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表明ASV 在ICU 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炎性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