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

2021-01-26 04:03廖秋凤邱宜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7期
关键词:胃泌素汤加减胃溃疡

廖秋凤,邱宜胜

胃溃疡属于临床较常见消化道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及复发率,可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1]。目前,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该病,但效果欠佳[2]。中医认为胃溃疡属于“胃脘痛”范畴内,病机通常为气血失和、脾气亏虚[3]。中医历来注重脾胃调和,脾是后天之本。脾虚可引起气血运行失常,胃络瘀滞,从而生成溃疡。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4]。中医诊断标准[5]:胃部隐痛,缠绵不休,空腹更甚,进食则缓解,受凉或劳累后加重或发作,四肢倦怠,神疲纳呆,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或虚弱。纳入标准: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经病理及胃镜检查确诊;处于胃溃疡活动期;精神正常,能良好配合本研究;患者及家属了解、知情本研究内容,自愿加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胃部疾病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器质性病变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龙岩市第二医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脾胃虚寒证胃溃疡患者82 例,依照电脑产生的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8例;年龄26~70岁,平均(42.2±3.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4.12±1.03)年;溃疡直径0.30~2.10 cm,平均(1.34±0.37)cm。观察组中男24 例,女17 例;年龄27~70 岁,平均(42.2±3.2)岁;病程6 个月~11 年,平均(4.14±1.05)年;溃疡直径0.30~2.20 cm,平均(1.35 ±0.39)cm。2 组性别、年龄、病程、溃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龙岩市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奥美拉唑(生产企业: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108)口服20 mg/次,阿西莫林(生产企业: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94)口服1 g/次,2次/d,持续用药5 d 后,改服克拉霉素(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41)500 mg/次、替硝唑(生产企业: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90)500 mg/次、奥美拉唑20 mg/次,2 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配方组成:黄芪30 g、饴糖20 g、白芍15 g、大枣12 g、桂枝10 g、生姜10 g、炙甘草6 g。对脾胃虚弱者,加白术10 g、党参8 g等;对胃阴亏虚者,加麦冬10 g、石斛8 g;对肝胃不和者,加枳壳6 g、柴胡10 g。2 组均持续用药1 个月。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中医症状积分降低>70%,胃镜检查提示溃疡基本愈合为显效;中医症状积分下降50%~70%,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积缩小为好转;中医症状积分下降<50%,胃镜检查提示溃疡面无改变或有恶化趋势为无效[6]。治疗总有效率=好转率+显效率。(2)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依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结合临床经验,对纳呆少食、胃脘隐痛、呕吐或下利、神疲乏力进行如下评分,0 分:无;2 分:偶尔;4 分:经常;6 分:频繁并难以忍受。(3)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收集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4 ml,在 3 000 r/min 条件下离心约10 min,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胃泌素、TNF-α、IL-6 水平。(4)观察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5)。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症状积分 治疗前2 组纳呆少食、胃脘隐痛、呕吐或下利、神疲乏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纳呆少食、胃脘隐痛、呕吐或下利、神疲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2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血清胃泌素、炎性细胞因子 治疗前2 组胃泌素、TNF-α、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TNF-α、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表3 2 组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炎性细胞因子比较()

2.4 不良反应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05)。见表4。

表4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学指出,胃溃疡的出现和过食辛辣、饥饿失常、饮食不节,或劳倦内伤,或胃病缠绵不愈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8-9]。该类患者通常伴有脾胃损伤,而脾虚则气不帅血,气机阻滞,致使脉络瘀阻,瘀血阻滞,或过于忧思,肝气郁滞,疏泻不畅,逆犯胃脾,引起脾胃升降失调,气血失和,气机郁滞[10-12]。胃溃疡属于本虚标实证,以气滞血瘀、脾胃虚弱为标,初期大多属于实证,日积月累则为虚实相间。该病脾胃虚寒证较为多见,具体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脘隐隐作痛、神疲体倦、舌质淡等[13]。因此,在治疗该病时,应以和胃止痛、温中健脾为主。

黄芪建中汤主要来自《金匮要略》,具有缓中止痛、甘温补虚之效。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配以茯苓、党参、大枣、白术、干姜及炙甘草,可明显提高温中健脾效用。白芍配以桂枝,则可起到调和阴阳之效;干姜与桂枝合用,可起到温补脾阳之效;甘草配以白芍,可起到缓肝急、止腹痛之效。方剂中各药物配伍合理,较为注重补后天、资先天、健脾胃、调节阴阳,故而可发挥良好和里缓急、平衡阴阳、温通血脉之效。现代药理药物表示,黄芪建中汤可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协助新生血管合成,从而促使胃黏膜血供改善,减轻胃黏膜损伤,促进受损胃黏膜早期恢复。黄芪建中汤内干姜还可协助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生长及增殖,便于溃疡表面修复。此外,干姜还可阻止胃蛋白酶、胃酸分泌,发挥胃黏膜保护作用。甘草可阻止胃酸分泌,促使胃内pH 下降,协助胃黏膜上皮细胞生成糖胺,加快胃黏膜上皮细胞修复,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刘鹏妹[14]对黄芪建中汤加减在脾胃虚寒证胃溃疡治疗中的运用价值展开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予以常规疗法及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较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的87.0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均证实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证胃溃疡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纳呆少食、胃脘隐痛、呕吐或下利、神疲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可有效调理患者气机,平衡其阴阳,缓解其腹痛,保持其气血通畅,并能强化常规治疗效果,从而促使患者临床症状较快消失。胃泌素是由十二指肠近端与胃窦部G 细胞合成的一种肠胃激素,和胃病的发生及发展存在紧密关系。胃溃疡活动期,炎性反应加重,于炎性反应发生过程中,TNF-α、IL-6 等细胞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TNF-α 属于免疫调节因子之一,亦是引起胃溃疡的主要炎性递质。TNF-α 于一定程度上可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但更多地可引起IL-6、白介素8 等细胞因子生成,促使胃黏膜损伤加重,故而在胃溃疡发生及发展中TNF-α 起着参与作用。IL-6也为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于病理条件下,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多形态单核细胞吞噬,引起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胃黏膜组织损伤,累及黏膜肌层组织,从而生成溃疡。观察组治疗后胃泌素、TNF-α、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见黄芪建中汤加减可改善患者胃泌素,减轻其炎性反应。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差异,提示黄芪建中汤加减的安全性值得信赖。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胃泌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泌素汤加减胃溃疡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