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长江水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估与考核(序言)

2021-01-26 08:42曹文宣
水生生物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华鲟江豚水生

曹文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430072)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经济带的人口数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同时, 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也极其丰富, 云贵高原湖泊和长江中下游湖泊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维护, 对支撑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以来, 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岸坡硬化和挖砂采石等多因素的影响, 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显著,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目标: “到2035年,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生生物栖息生境得到全面保护, 水生生物资源显著增长, 水域生态功能有效恢复”。如何进行长江生态修复? 依据哪些指标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估和考核?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首先, 长江生态环境考核指标需要能真正反映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长江中的水生生物, 例如藻类、原生动物和底栖动物等, 它们对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 长期以来被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生物。长江中的鱼类物种丰富, 共有463种, 是千百万年来适应长江生态环境而演化形成的。2021年国务院发布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 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长江鱼类从1988年的7种增加为29种(属), 主要是分布于长江上游的种类。长江鱼类物种的状况不仅反映了长江生态环境的质量, 也反应了长江生态系统的过程特征, 这些都应该作为生态考核的指标。

其次, 作为生态考核指标, 不仅是对现状的评价, 也是对未来期望实现目标状况的描述。长江中的各种珍稀水生动物, 例如中华鲟、长江鲟和江豚等, 是长江的旗舰物种和指示物种。判定长江的生态环境是否恢复好, 能否发挥正常的生态功能, 要把中华鲟和长江鲟能否野外繁殖, 江豚是否脱离濒危状况作为考核的指标, 这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此外, 考核指标也应该有利于引导制定修复保护的措施。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水生生物状况, 土著鱼类物种数等, 这些指标的改善和提高, 有赖于整体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在长江十年禁渔后, 要实施小水电拆除、污染治理、岸线修复和江湖连通等措施。对于中华鲟和江豚的保护, 需要将人工干预和野外保护结合,采取有针对性的物种保护措施。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期从事长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针对长江的水生态学特征及其在指示生物上的表现, 提出了长江生态环境评估和考核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的提出是基于长期研究的数据积累, 及对当前科学发展趋势整合的结果, 是科学性、有效性和应用性的结合。当然, 不同的具体指标代表了不同的水生态特征, 也反映了研究人员的不同认知程度, 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期望这些指标的应用能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修复, 对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中华鲟江豚水生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江豚“归来”
互助
互助
探秘:中华鲟的
葛洲坝下:守护中华鲟繁衍的希望
聚焦 2017中华鲟放流
跟我进城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