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律新曲谱华章

2021-01-25 08:50朱仁标许文杰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11期

朱仁标 许文杰

从已问世的作品看,一代伟人毛泽东(1893~1976)的诗词创作始于1918年,止于1965年,跨度达48年之久。他的诗词艺术流誉中外。一代词宗柳亚子曾评价说:“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综观其作品,他虽以旧形式进行创作,却不囿于固有格律,而是让形式服务于内容,通过大胆革新突破,使诗词作品在思想上更加丰厚精深,在艺术上更加新颖独到,从而自成高格,为中国诗歌艺术增添了绚烂的光辉。

在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和粤教版等中小学教材中,《沁园春·雪》出现在初三,《沁园春·长沙》出现在高一,而小学生也对毛泽东诗词的学习有所涉及。如果能丰富拓展、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通过有机整合,在高一起始学段组织相应的专题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毛泽东诗歌艺术形成一个较为清晰而完整的认识,以利于立德树人,提升思想品质,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创造能力。

一、走近作者:领袖情怀总是诗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统帅和卓越的领袖,其理想信念、思想境界、人生追求与生活情致都不同于一般诗人,而他对李白与李贺诗的偏好又更增加了他的浪漫气质。把握这一点,有助于建立起对毛泽东诗歌艺术的整体认知。试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历经的艰难险阻,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从这首充满战斗豪情的大气磅礴之作中,我们可以纵览一代伟人宏伟的气魄与博大的胸襟。

又如: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作于1961年12月,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梅花在严酷环境中傲寒斗雪的风姿,鼓励人们蔑视困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梅花美丽坚贞、谦虚磊落、无私奉献的形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成了革命者坚定操守与铮铮傲骨的象征。

这两首诗词,学生以前应该有过接触,但限于年龄和阅历,加之时过境迁,印象未必深刻。进入高中,可以温故知新,通过新的更高层面的自主鉴赏和互动交流,结合其他相关诗词的学习与探讨,更好地领略毛泽东作为一名诗词大家的别样风范。

再看《采桑子?重阳》这首词: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土地革命时期,1929年的重阳节,毛泽东在第三次进军闽西的行军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而成此词。

即景抒情之作要见襟怀,要有哲理,方成高格。本词上阕以“人生易老”生发感慨,“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更增加了这种感慨的邈远苍凉之气,然又暗寓应“只争朝夕”之意。写菊花着一“香”字,豁达疏宕,尽显洒脱。下阕通过对战地秋光的描绘,歌颂了无限美好的前景。放眼“寥廓江天万里霜”,壮美之景中可见伟人的精神气质与境界气度。整首词篇幅虽短,描绘虽简,然信笔挥洒,豪迈奋发,明快利落;诗情画意,浓郁鲜明,爽朗自然。诗人乐观昂扬的人生态度,令人备受鼓舞。

二、歌以咏怀:为有牺牲多壮志

毛泽东作为推动历史取得巨大成功的杰出的革命家和军事家,拥有丰富的创作题材,他的作品内容高蹈独到,表现出革命者的英勇无畏与昂扬斗志,展现了人民领袖的坦荡心胸与必胜信念,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精神。如: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随之毛泽东率领红军回师贵州,歼敌二十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

《忆秦娥?娄山关》创作于当年2月,它以悲壮凝重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通过描绘征战娄山关的壮举,表现了词人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与从容不迫的胸怀气度。上片写景,勾画出一幅冬夜拂晓寒冷的画面,这些景象通过感觉、听觉、视觉的组合,营造出凄清悲凉的氛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烘托出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下片议论抒情,尽情展现跨越娄山关后的豪情壮志与迎接新征程之艰辛的充分准备。“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写实兼具象征,景中含情,水乳交融,雄奇而悲壮,它以深远的意境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再如: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创作于1935年10月。六盘山是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雄关险隘。词人驻足山巅,回顾坎坷征程,不觉吟成此詞。上下两片,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

上阕从眺望远景起笔,写登山所见北国清秋高朗之景,景中寓情,境界辽阔;接着回顾长征胜利,表达了勇往直前的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抒情豪迈。下阕写近景,“红旗漫卷西风”一句,赋予画面舒展自如的情态,烘托红军将士胜利的英姿,又与下面两句自然绾合,浑然一体。“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直抒胸臆,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全词情景交融、刚柔相济,是一篇振奋人心、激扬斗志的庄严的战斗书。

又如: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写于1957年5月,它以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创造出瑰丽神奇而缠绵悱恻的艺术境界,热情赞颂了烈士形象的崇高与不朽,寄托了词人的无限缅怀与深切悼念之情。

上片写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的忠魂飘到月宫,受到吴刚的殷勤款待。下片写嫦娥为之起舞致敬,两位英灵听到胜利的消息后欢喜落泪。“泪飞顿作倾盆雨”一句天上人间,神人合一,写得雄浑磅礴、荡气回肠,也传达出诗人对革命终获成功的不胜感慨之情,蕴含着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醒世宣言: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与政治家,具有高瞻远瞩的宏大视野,思想超凡绝伦,他思考问题全面、敏锐、深刻,加之国学基础的深厚与传统文化积淀的广博,使他能将最先进的世界观和现代意识与中华传统文化熔于一炉,既能立足现实,又能放眼未来,从而创造出光彩夺目的艺术篇章。如: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接到前线捷报后,激情洋溢,挥笔写下此诗。它一经发表,便极大地鼓舞了全军和全国人民。

别林斯基认为,历史事件构成史诗的内容。而这首七律,正是光辉的革命史诗。律诗起句尤难,“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元?杨载《诗法家数·律诗要法》)。本诗起句,响遏行云,显示出史诗恢宏的格局。颔联表现了人民无比喜悦之情,歌颂了南京的浴血新生。诗的后两联就南京解放这一重大事件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颈联化用典故而又自然和谐,因具有闪光的哲理与形象,同时显现出清醒而冷峻的智慧而成为不朽名句。尾联从更高层面概括,寓示人类社会新旧交替的不可抗拒。激情与哲理的交融将诗境引向纵深处,升华了史诗形象,从而使本诗成为瑰奇而不朽的艺术珍品。

再如: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年6月1日、3日和4日,作者三次畅游長江后,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

词作上阕描绘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畅游长江搏击风浪的闲情逸兴。“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中尽显豪迈气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联想到孔子的话而又赋予新的含义:在慨叹时光流逝中,蕴含着对峥嵘岁月的怀念;在感悟生命中,蕴含着对世事人生的思索;在追溯历史中,蕴含着对客观规律的探究;在深刻反思中,蕴含着激发斗志、催人奋进的热情。

下阕描写长江的伟大变革和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展望,表达出改造山河的壮志豪情。“风樯动,龟蛇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起宏图”一句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飞”“变”展现出建设速度之迅速。丰富的联想、想象和典雅的用语相融合,使宏伟的蓝图别具魅力,也让词作增添了艺术美感。

又如: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从此,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此词写于1965年5月,最早发表在《诗刊》1976年1月号。

上阕描述重上井冈山的经过,叙事、写景融为一体。透过眼前井冈山充满勃勃生机的崭新面貌与作者的欢快之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坚定不移的信仰所起到的作用。下阕触景生情,展现了井冈山以及整个革命斗争时期风雷激荡、红旗漫卷、人民当家做主的壮阔场面;接着融情于理,以发人深省的哲理总结全篇,抒发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纵观全词,上片记事写景,下片抒怀明志。笔调轻松,挥洒自如;节奏明快,开合自如。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意境开阔高远,风格豪迈自信,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

毛泽东诗词是时代性、代表性与经典性的融合,是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统一,是现代中国优秀文化的集中凝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象化体现。系统化地开展学习研讨,对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培养宽广胸襟与独立人格,激发美好情感与乐观精神,积累丰富学识与提升综合素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