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加明
教学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的《一滴水,一滴泪》时,学生提出疑问:“伽西莫多的眼泪是不是有些做作呢?这滴泪真的非流不可吗?”一石激起千重浪,“受启发”的学生纷纷附和起来……笔者觉得,这是个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极好契机,于是,笔者趁势追问:“是啊,伽西莫多受鞭刑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都没有流泪,为什么因为一口水而流泪呢?请大家梳理文中语言,概括伽西莫多流泪的原因。”学生纷纷低头阅读,从文本中寻觅答案。
一、伽西莫多的眼泪因何而流呢?
伽西莫多的流泪是“装出来”的吗?是否做作呢?细细揣摩,师生发现,伽西莫多流泪是因为感激、后悔、吃惊、觉醒,而不是“装出来”的,因此,伽西莫多的流泪绝非做作之举。
1.感激之泪
在刑台上,伽西莫多除了被鞭打得鲜血淋漓之外,还饱受围观群众的诅咒、羞辱——“邪教的怪物”“骑扫帚把的家伙”“敲晚祷钟的就是这个魔鬼呀”。特别是在伽西莫多饥渴难耐,要水喝时,围观的“巴黎善良市民”不仅没有给他水喝,反而变本加厉地虐待、耍弄他——“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爱斯梅拉达走上刑台,给他水喝,伽西莫多对此格外感激。因此,人们看到身心备受摧残的伽西莫多的“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一大颗”感激的眼泪。
2.后悔之泪
前一天,伽西莫多受养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的唆使,劫持爱斯梅拉达,但爱斯梅拉达不仅没有“从众”,没有与围观群众一起羞辱、报复伽西莫多,反而在群众虐待、耍弄他的时候,走上刑台喂他水喝,这让伽西莫多非常后悔自己错误的劫持行为。除此之外,伽西莫多还因误解爱斯梅拉达而深深自责、愧悔——“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来,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因此,伽西莫多流的是因自己劫持、误解爱斯梅拉达而自责的真诚后悔之泪。
3.吃惊之泪
面对伽西莫多这个人人得而唾骂之、羞辱之的“丑陋”的受刑者,围观的人都兴奋异常,带着极大的“好奇心”来“赏鉴”;都自信满满,似乎他们谁都比伽西莫多优越,带着极大的优越感来“刷存在感”;都尽情地羞辱伽西莫多,以彰显他们的“人性”……甚至连伽西莫多寄予厚望的养父,在伽西莫多露出“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甚至觉得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时,却“好像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离开了。而前一天被伽西莫多劫持的爱斯梅拉达,竟然不同于“巴黎善良市民”和克洛德·孚罗洛,对伽西莫多既没有羞辱和敲打,亦没有淡然相待,反而走上刑台,将装着水的葫芦“温柔地”举到他的嘴边;而当他“竟忘记要喝水”时,爱斯梅拉达竟“微笑着”把水倒进他的嘴里,这着实让伽西莫多吃惊不已。
4.觉醒之泪
在此饱受刺激的过程中,伽西莫多也慢慢地觉醒了。施刑人比埃拉“抬起胳膊,那精致的皮鞭就挥起在半空中,发出水蛇般的嘶嘶声,一鞭又一鞭疯狂地落在那可怜人的肩膀上”,让刑台上的伽西莫多饱受鞭刑之苦,也让他更深切地感受到施刑人的“尽职”和冷漠“疯狂”;“巴黎善良市民”的折磨和羞辱,让伽西莫多倍感屈辱,亦让他感受到巴黎市民的无聊、麻木和冷酷;养父的“转身走开”,让伽西莫多失望,更让他看清了养父的虚伪和自私;爱斯梅拉达的不计前嫌,让伽西莫多感激涕零,也让他感知到人世间并不是“污浊”“黑暗”一片,仍有人性之善的曙光……因此,这颗“眼泪”,亦是一颗觉醒之泪。
二、伽西莫多的眼泪非流不可吗?
伽西莫多的泪为什么是非流不可的呢?雨果通过对比营造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伽西莫多的情感在此精心营造的巨大的“落差”中跌宕起伏,他百感交集,情难自抑,终于“滚出了一大颗眼泪”。
1.冷酷麻木与仁爱清醒——围观群众与爱斯梅拉达的人性对比
(1)随波逐流与坚守自我
伽西莫多被打得皮开肉绽,“巴黎善良市民”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反而在“伤口上撒盐”,进一步在精神上羞辱他,甚至以“胡说八道”来“栽赃陷害”他——“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巴黎善良市民”随波逐流,在愚昧无知的“洪流”中尽情地展露他们的残酷麻木。他们所营造的公众暴力氛围,让伽西莫多压抑得喘不过气来。这种言语暴力和心理压迫,甚至比施刑人比埃拉挥舞的皮鞭更具威力,压迫着伽西莫多。
难能可贵的是,虽然置身于上述愚昧无知的“洪流”中,爱斯梅拉达却能够出“洪流”而不染,清醒地坚守着自己的人性底线,没有在残酷麻木的人性激流中迷失自我,哪怕面对的是昨晚劫持自己的伽西莫多。她也没有趁机去报复一番,反而在伽西莫多最无助的时候,走上刑台去喂水给他喝。伽西莫多目睹了围观群众的冷酷麻木,也更清楚地看到了爱斯梅拉達的仁爱清醒;伽西莫多看到了巴黎群众随波逐流的颟顸无情,也看清了爱斯梅拉达的坚守自我。两相对比,人性的巨大落差强烈地触动了他的内心,让他再也抑制不住眼眶里的泪水。
(2)庸常之恶与寻常之善
也许,你要说,“巴黎善良市民”对伽西莫多投掷石子、扔瓦罐,并没有给他的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他们对伽西莫多的咒骂、羞辱,好像也没有给他带来“灭顶之灾”,最多不过是“激怒”了他。“巴黎善良市民”的恶,只不过是庸常之恶。而爱斯梅拉达的善,也并不是“救人于屠刀之下”,亦不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只不过是给伽西莫多一口水喝,充其量不过是一种寻常之善罢了。但是,我要说,如果置身于刑台之上,在饱受鞭刑和屈辱之后,你一定更能感受到庸常之恶的“恶”,更能感悟到寻常之善的“善”!
“巴黎善良市民”庸常之恶的“恶”,不在于多么“罪大恶极”,而在于它让置身于其中的人不以为此恶为“恶”,甚至将从众之恶视为“从善如流”;在于为恶者,借人群掩护自己的“人性之丑”,从而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更在于,庸常之恶遮蔽了人性中本来就不那么强烈的“善”之亮光!
而爱斯梅拉达的寻常之善,不在于她的喂水之举有多么轰轰烈烈,而在于她在庸常之“恶”的人性浊流中不盲目从众,不怕因此而显得与“巴黎善良市民”格格不入;在于她对自我的坚守——不在人性浊流中迷失自我、丧失自我;在于她不心胸狭隘地趁机报复,更在于她以仁者之心来给予处于困境中的“受难者”以基本的救助。此“善”虽小,但因“难能”,所以“可贵”。
(3)人性浊流与一股清流
正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从围观的群众可以窥见——十五世纪的巴黎,民众是何等的麻木、无聊!更可怕的是这股人性之丑状绝非一人、几人之弊,乃是弥漫于整个社会的人性浊流。更让人忧虑的是,在此浊流中随波而行的大伙,不但不以为耻,反而乐在其中,享受着践踏他人尊严带来的快感,还在对他人的羞辱中建立“可怜的自信”。“悲夫”!
然而,让读者眼前一亮的是,“本应”随波逐流,驱动“复仇”之心,趁势报复伽西莫多的爱斯梅拉达,竟然轻轻地放下了“复仇之屠刀”,以德报怨——以特立独行的出乎常人预料、出乎“肇事者”伽西莫多意料的方式,向口渴难耐的伽西莫多伸出了盛水的葫芦,更向几乎陷于绝望之“泥淖”的伽西莫多抛出了救命的绳索,也向中世纪的人性浊流中注入了一泓难得的人性清流……
在人性浊流中孤独无助的伽西莫多,在几乎绝望的时刻,盼到了近乎不可能出现的人性清流,他的眼泪终于“滚出”来了……
2.虚伪自私与不计前嫌——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的心胸对比
如果说,在受鞭刑之前,饱受冷眼的伽西莫多还有一丝来自人间的慰藉——养父对他的养育和关爱的话,受鞭刑无疑让他的心坠入了冰凉的“无底洞”中,养父的虚伪、自私、冷漠、无耻,击碎了伽西莫多心中仅存的一块心理盾牌。于是伽西莫多心中因为养父到来而引发的唯一的希望的“肥皂泡”破灭了——他的脸色“黯淡起来了”,他甚至绝望地苦笑着——“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世间唯一一个在乎他的人,因为私欲而抛弃了他。
就在伽西莫多濒临绝望的时刻,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爱斯梅拉达竟然没有加入羞辱他的“大军”,反而不计前嫌地给他这个“仇人”喂水喝,而且不是嗟来之水,而是相当“温柔地”“微笑着”将水喂到了他的嘴里……这是何等宽广博大的胸襟,何等不同流俗的勇气,何等低调坦诚的善意……
一边是自己视为亲人、抱有极大希望的养父带给他的无边的、彻底的绝望,一边是他的“仇人”爱斯梅拉达带给他的人生、人性的无限希望;一边是虚伪自私的养父将他抛弃,一边是宽容大度、不计前嫌的爱斯梅拉达将他“拯救”;在濒临人生绝望的时刻,却看到了人生尚有希望,伽西莫多的眼泪怎能不“滚出”来呢?
3.丑陋自卑与美丽自信——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外在对比
因为身体的残疾和外貌的丑陋,伽西莫多没少感受到来自浅薄的世人的嘲笑冷落、歧视打击。特别是他因犯罪而被施以鞭刑,遭遇的羞辱和打击可想而知。也许,对于这一切,伽西莫多“早有准备”,因而“他起先一直默不作声”,他准备好了接受咒骂和羞辱,也许这正是伽西莫多的“自知之明”!
在如此社会环境中长大的伽西莫多应该“不缺乏自卑”,特别是如此“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救助“一个如此丑恶的家伙”,谁会相信?但这的确是真的。
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一位是丑陋自卑的“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一位是“人见人赞”的内外兼美的美少女,后者竟然主动地登上刑台给丑陋的“过街老鼠”喂水喝,这岂能不让伽西莫多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4.愚忠盲从与以德报怨——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内在对比
伽西莫多在刑台上终于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愚忠、盲从于养父的“可怜虫”,他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没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为人之底线。他对养父“唯命是从”,因而成为虚伪自私的养父手中的一枚“棋子”,而且是没头脑的“作恶”的棋子!
而爱斯梅拉达呢?虽然昨天遭到自己的劫持,却并没有对自己“恨之入骨”,亦没有顺势在今天“惩罚”一下自己,更没有对“受难”的自己的求助之声“充耳不闻”;反而以德报怨,在围观群众诧异的目光中给自己喂水喝。这让愚昧无知的围观群众都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的举动,怎能不让伽西莫多感动流泪呢?
因而,伽西莫多的眼泪绝非做作之泪,而是感激之泪、后悔之泪、吃惊之泪、觉醒之泪!围观群众的冷酷麻木与爱斯梅拉达仁爱清醒之人性的对比,克洛德的虚伪自私与爱斯梅拉达的不计前嫌心胸的对比,伽西莫多的丑陋自卑与爱斯梅拉达的美丽自信的对比,伽西莫多的盲从愚忠与爱斯梅拉达以德报怨品格的对比:在这诸多对比中,伽西莫多百感交集,情难自抑,终于“滚出了一大颗眼泪”!这是一滴真诚的觉醒之泪、洗心革面之泪,而绝非表演之泪……
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我们不仅能够窥得伽西莫多的眼淚因何而流,而且能够发现伽西莫多的眼泪是非流不可的,更能够窥得人性之善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