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 徐梓力 朱亭
2019年9月25日,淮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举办了“新江淮”建筑风格研讨会。研讨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淮安市“新江淮”建筑风格开展研究。这次研讨会是本着对建筑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力求挖掘淮安建筑文化的丰富内涵,吸取其营养、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在城市未来的发展建设中更好地传承、融合、创新,让“新江淮”建筑风格在淮安大地处处彰显,成为鲜明的地方特色。
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如何更好的通过建筑风格塑造地域风貌,彰显文化底蕴,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是当今城市建设中不断探索实践的新课题。
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我国城市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千城一面”现象较为严重,与此同时,状如飞天、方便面桶、蜂巢、元宝、裤衩等模样的奇特建筑也散见于中华大地,中国城市俨然已成为外国建筑设计师的试验田,难觅几千年悠久文明积淀。2015年12月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顶层设计。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
江淮,是指长江淮河一带,通常范围在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中部地区,主要包括安徽的合肥、六安、安庆、淮南、滁州等和江苏的扬州、泰州、淮安等。江淮地区的传统建筑既有北方建筑的特点,又有徽派建筑的风格。淮安地处江淮地区,又处于南北地理分界线东段,因此,淮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地理上兼修南北的同时,又融合各地文化而最终形成,可以说淮安的传统建筑具有典型的江淮风格,因而,对“新江淮”建筑风格研究应主要针对淮安传统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区域为淮安古城、清江浦古城、河下古镇、码头古镇。
1.研究“新江淮”建筑风格是顺乎发展潮流
“新江淮”建筑风格是基于淮安精神“包容天下 崛起江淮”的内涵延伸出来的建筑文化,对它的研究契合淮安建筑的沿循文脉、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性。进入新世纪后,近二十年来,淮安市建筑业呈现高速的发展,粗放式、速度型的设计造成很多品质不高的建筑,当下该是建筑师坐下来积累沉淀的时候了,可以仔细思考一下淮安建筑未来的发展问题,为今后淮安建筑进一步发展奠定一个高度平台,因此“新江淮”建筑风格的研究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它来得及时,站得高也望得远,这是一个命题也是一个动力,通过 “破”题和“解”题,可以很好地推动淮安建筑今后的发展。
2.研究“新江淮”建筑风格是明确建设方向
1999年国际建协在北京通过的“北京宪章”中,对21世纪建筑发展有言简意赅的描述:“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现代化,异途同归”“建筑、规划、园林三者的融合是新世纪设计之途径”。这已成为国际建筑主流共识。前几年召开的我国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提高城镇建设水平方面“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要求,进一步给建设工作者和建筑师明确了方向。现在探索研究“新江淮”建筑风格,就是给淮安建筑今后的发展明确大方向。当然,在此前提下应当鼓励建筑艺术多元化,避免照抄照搬形成新的“千篇一律”。另外,建筑艺术作为一种风格的萌生、发展到成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此风格形成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地域文脉的养分,加强淮安文化自信的精神。
3.研究“新江淮”建筑风格是对比探讨创新
一直以来,我国建筑艺术风格呈多元化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界有京派、海派、徽派、岭南派等之别。从这些风格兴起和发展过程看,他们在发掘和发扬本地区文化特色的同时又都明确了与其他地域风格的差异。只有对比才能突出特色,一个没有“地域特色”的风格是没有生命力的。建筑毕竟是形态和空间的视觉艺术,其风格必须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体现。如何体现,应允许和提倡在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上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新江淮”建筑风格的研究,它能带给广大建筑师以启迪和思考。
主要对淮安典型传统建筑以及其他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分析,展现特定的地域文化,形成特定的地域建筑风格要素。研究方法主要应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归纳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可以通过广泛的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支持。
2.实地调研法。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总结特征,重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和测绘,提炼出特点。
3.归纳分析法。可以将通过以上方法得到的成果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对淮安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概括,结合现代技术条件创造出适合今天淮安的新的建筑风格。
淮安历史悠久,传统建筑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是历史不断发展中积累演变下来的,只有不断挖掘传承并与现代建筑融合创新,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形成淮安独特的“新江淮”建筑风格,成为滋养淮安大地建筑的文化元素。当然,以上研究展开将有很多的工作去做,但切入口要小,研究可以分步走,譬如成立专题研究与应用工作组,研究淮安古文化、古建筑、近现代建筑及其城镇以及研究成果的编辑、成果的应用推广等工作。笔者认为,虽然这项研究工作非常艰巨,但只要对淮安的文化饱含深情,对淮安的历史充满敬意,“新江淮”建筑风格必将成为淮安建筑新发展的一个起点,彰显淮安本土的建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