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进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020 年9 月4 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在“2020 泰达汽车论坛定位高端智库论坛”上发表了演讲,回顾了中国汽车产业近5 年的技术进步,并指出了中国汽车产业8 大技术发展方向。
乘用车的平均油耗持续下降。在乘用车上的新型发动机、变速器大家都能够感受,自动变速器无论是DCT、CVT,都有大规模、多品种的应用。
在商用车领域相对慢一点,在轻量化,包括柴油机的能效提升方面也都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步。商用车最明显的就是多挡自动变速器的应用。
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水平基本上是国际第一阵营。我们在纯电动产品的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多家自主企业的整车产品在市场上表现非常好,也培育了有潜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纯电动汽车特别是在我们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方面分别培育了几个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我们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包括比亚迪、上汽、广汽,长城等多个企业都推出了市场上反映比较好的、技术吸引人的、混合模式下能效比较高的产品,市场反映较好。
燃料电池技术近几年进步非常明显,我比较细的了解一下情况,很多多年没有解决的,特别是一些材料器件本地化进展非常明显,这为下一步大幅度的降低成本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比如,无论是石墨双极板还是金属双极板,除了对于系统之外,我们材料级的、器件级的,还有质子交换膜及空压机。目前超水平的催化剂还有碳脂,这个国内基础还是比较差,但是有一定的基础。燃料电池在技术方面的进步,为下一步的规模商业化推广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智能网联大家能够感受的到,近几年技术进步很快,商业应用也在逐步普及,特别是我们辅助驾驶技术,新品车辆都有辅助驾驶技术。
车路协同的技术在一些区域也得到了小规模的示范,在高精地图、定位,包括一些云控技术现在都在小范围内做技术验证。
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一些特定的场景,比如停车,还有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工况,还有高速公路都有小规模的应用。
对未来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大方向,我个人有几点看法:
这几年甚至反映到人才端,高效内燃机专业招生都比较困难,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迹象。
因为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燃机仍然是汽车产业非常重要的产品,除了纯内燃机之外,我们不同混合度,甚至插电式这些都要有内燃机,所以说内燃机技术还应该变成产业研发的重点。
元宵节·观灯猜灯谜
我认为内燃机今后可能比较突出的技术方向,一个就是提高热效率,我们的技术路线图里面针对商用车和乘用车也分别提出不同阶段的效率目标,比如说在乘用车上,我们希望尽快突破45%,甚至达到50%;在商用车进一步提升,目前商用车最好的水平已经到50%,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专用发动机开发,就是用在不同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开发,这个可能是我们发动机开发的另外重要方向,现在产业都在做一些努力。混合动力技术应该成为主流的技术,从我个人判断,48V 会很快得到普及,中混、深混甚至其他的混合形式,这个是解决我们传统汽车节能重要的解决方案。
我们国家前几年在混合动力技术上,刚才说有几家现在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总体上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特别是产业基础。
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深度混合动力总体上有量但是没有效益,下一步我也呼吁我们产业应该共同培育一个、两个共性平台,不是单个企业去分别发展自己的产品平台,这样从整体效益上来说非常不经济。现在也有企业愿意共享到平台,比如上汽。
轻量化技术我认为在电动化、高度智能化之后,正常我们的整车装备质量是会提升的。用轻量化技术能够平衡增长的质量,我认为至关重要。
轻量化当前阶段更主要关注高强度钢的质量,同时提高铝和镁这种复合材料,还有碳纤维。
现在蔚来及传统的奇瑞小蚂蚁,在铝合金的应用上还是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甚至在规模提升之后经济上也是可行的。
关于动力电池,我有两个方面认识。
一方面就是新体系、新结构的动力电池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技术重点。
电池能量密度到350Wh/kg 以后,如果要实现安全的规模化应用,有可能要寄望于新体系的电池,现有的体系在安全成本上很高。包括固态不同形态的金属,金属空气电池。
现在应该说从前端研发上,特别是科技部安排部署的新体系电池从材料以及小容量的样机研究还是取得比较明显的突破。
另一方面我认为电池的安全性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
电池安全性要做到设计保障安全,结构保证安全,还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保障安全。
现在大家应该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基于动力电池的安全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因为新能源汽车结合大规模普及的需要,如果事故多发特别是燃烧事故多发对于应用环境会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火灾事故远低于传统汽车,从自燃的角度,大概是其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是带来的影响不一样。
现在的安全事故我认为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个人认为过度的使用,能量利用率太高就非常容易过充过放,影响电池的性能,另外,充电环节的兼容和匹配性没有做好。
未来新能源汽车应该跟能源互联网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大幅度提升我们全寿命周期的使用效能。
如果这个问题得到突破,能够把大规模的使用电动车变成未来的智慧能源或者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跟电网有一个互动,那么会有效的提升我们的效能,分摊我们的成本。
氢燃料电池技术还会得到快速进步,而且率先在商用车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
我前面说了我认为具备规模化应用的基础,最重要就是很多的技术和产品本地化大幅度降低成本,因为氢能供给在能源端工业或者气风等等都是很好的氢来源,都是低成本的、洁净的。
我认为特别是高度智能化之后,以新型电子电机架构为核心的汽车新技术体系或者新技术生态将逐步成型。
高度智能化之后汽车的电子电器架构应该有颠覆性的变革,当前的国际大环境在中国就是建立开源基础软件,或者独立自主的也是至关重要。
我想说以共享智能移动终端为牵引的产业生态将主导竞争格局。我们都说产业新生态或者是产业生态,但这个生态到底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我们的汽车产品的功能将高度的扩展,可能是除了运输的功能之外,更多拓展到的就是功能平台,是我们工作服务信息的平台。
另一方面就是这种平台的共享化,现在的竞争是品牌和产业链的竞争,未来我个人认为一定会是以移动终端或者智能移动为共享牵引的生态之间的竞争。
这个也涉及到相关的标准体系,以上就是我想跟各位分享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