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探究

2021-01-23 05:10雷亿辉
科技视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教育

雷亿辉

(吉首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0 引言

世界各国都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出台相关文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欧盟早在2003 年颁布了《欧洲创业绿皮书》;美国在2015 年出台了《国家创新战略》。自21 世纪以来,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2007 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为我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 2012 年,教育部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 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十分重视,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2017 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018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因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为高校工作者关注的研究热点。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创新创业” 为主题对1998—2020 年学术期刊中北大核心或CSSCI 期刊进行了检索,获得了4 956 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20 年5 月6 日), 图1 反映的是1998 年以来我国创新创业研究文献的分布情况。这与我国深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历程密不可分。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属于高校自主探索时期,跨入21 世纪时,政府实施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 至2010 年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当年,国家下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国内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在2014 年略有下降之后于2017年达到顶峰,达到1 089 篇,近两年又再一次成为研究热点。 张臣等人探索了“两硬一软”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构建[1];赵金华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研究建设实践特色鲜明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以提升大学生创业素[2];王军胜提出促进地方本科高校创业型大学建设五个方面的建议[3];蔡芹探究了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实施路径[4];刘贵芹明确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重点推进8 项改革任务[5];冀宏等人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实证分析了“五措并举”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提升成效[6];吴学松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7]。这些丰硕的研究成果,挖掘出我国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也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学习这些学术成果展示的先进经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双创培养模式,对推动地方高校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图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献数量年度分布状况

1 地方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认知层面,创新创业意识缺乏主动性

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主要体现为,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工作中,仅仅是响应政府对高校需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深入思考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有待加强。 在高校的发展规划中,很少有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出台相关政策,缺乏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顶层战略认知; 创新创业课堂教学的开展仍以理论为主,案例更新较慢,与基地等实践平台缺乏联系,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对自己未来工作的意义,只为成绩和学分而被动上课,缺乏对对创新创业含义的深入思考。

1.2 管理层面,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学院学生工作部等部门进行管理。 没有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出台相关政策和针对性文件,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投入力量不足,授课教师以辅导员和行政教师为主,授课内容更多的是理论指导方面的,实践经验的传授相对缺乏,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关联度不强,没有激发创新创业教育应有的活力,考评多注重学生主持创新创业项目的数量,对项目后续的持续发展和实效关注严重不足,导致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和持之以恒坚持,虎头蛇尾的项目数不胜数。

1.3 操作层面,创新创业实践缺乏有效性

随着双创教育的持续推进, 一大批创新创业项目、基地等实践平台应运而生,而在校大学生在基地和项目的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学生知识面窄、技能低、经验少,工作中缺乏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各类基地和平台提供的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缺乏深度的融合,难以提升学生所希望获得的技能,最终导致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2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地方本科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明确办学定位,以特色立校。 高等教育的异质性决定了地方本科高校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地方本科高校在发展水平上一直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本科高校机制体制不健全;另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相应的渠道和平台缺乏。为提升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竞争力,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剖析,结合教学实践,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有效提升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见图2)。

图2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2.1 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主要包含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对于刚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设立“创新创业”专项教育课程,与专业导论课程同步,通过“创新创业”专项教育课程的开设,加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在意识上烙上创新创业的印记,在学习和实践中带着创新的眼光留心观察, 挖掘创业的金点子。其次,重视教师创新创业队伍的建设,明确创新创业不只是针对学生,对于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邀请各个行业中创新创业经验丰富的人士开设讲座,拓宽学生和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最后,重视创新创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采用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加大实训以及实践的教学比重,并根据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开展教学研究,切实推行有效的创新创业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重视,以打造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教学体系。

2.2 竞赛体系

创新创业大赛是一个特别的抓手,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完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创”的使命。因此,建立完善的竞赛体系,增强大学生参加竞赛的信心,更利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首先对内,由就业指导中心牵头,各学院承办各类和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激发创新思维和创业活力,挖掘项目;对外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创青春”等全国大学生创业比赛, 比赛前期成立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小组,从项目的甄选、计划书的撰写和培训指导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创业学生调整创业心态。 对获奖加大奖励力度。 通过内外的强化,构建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领导能力、演讲能力都有所提升的竞赛体系。

2.3 资源体系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用校内外的资源来助力。创新创业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一定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专业知识技能和企业要求、前沿发展相融合,从而激发“双创”灵感,切合社会需求,完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项目的延续、所需资源的对接。为此,校内一方面建立各层创新创业实验室、 创业孵化园等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初期和后续发展提供扶持和支持;另一方面,开发多模态校友资源,推动学生创新创业。 校外借助地方区域特色和高校的平台与学科优势,开展政学研战略融合,建立高校和区域之间的创业带,并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3 结语

随着国家对“双创”教育的重视,各阶层各部门“双创”意识逐渐增强。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针对现阶段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教学实践,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内部以打造师资队伍为核心,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程体系;外部以调用资源为核心,充分利用区域、实践基地资源为核心;内外结合,积极强化赛事活动,全面构建“双创”教育的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双创”能力。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