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点、线、面”在体育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2021-01-22 01:58刘少志向英马留杰
体育教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刘少志 向英 马留杰

摘  要:体育教学策略不仅存有教育教学策略的共性,而且凸显体育学科特性下教学方法的特点,体育教学以身体外在表现为基础,以多种方法展开体能、技术、战术的“学、练、赛、评”环节。体育教学策略的关注度宽泛于知识性学科,本文笔者围绕体育核心素养下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从“五点、三线、一面”提出体育教学策略运用的设计原则,旨在提高体育教师“以学定教、以教择法”的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策略;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0-0040-02

2010年,浙江省课堂教学内容提出“技术、体能、运用”,2019年提出“学、练、赛、评”,从指导内容来看,课堂教学在发生着“静悄悄”的改革,通常关注甚至强调的体能发展在词面上被淡化,突出“学、练、赛”在课的结构中的价值地位,在思想认知上使体育课堂成为真正的“教学”课,而非生物体层面的“体能”课或“体锻”课。一方面体育课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了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人的培养,另一方面对运动技术学习过程与体能发展相互依存的肯定,离开运动技能形成的体能发展是孤立的身体锻炼形式,并非體育教学,因此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发展是落实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教育部于2001年课程标准颁布至今,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不断发展,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必然与时俱进,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自然成为保证学生体育课堂所获量度的关键。虽然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发生着变化,但课的组成结构是固定的,基于此,笔者对体育教学策略有效运用的设计原则做出以下思考。

一、围绕“五个点”

(一)围绕教学目标特点

一般教学以单元教学为一个知识点的集合,然后落实到每节课中。在单元目标层面一般前几课次以讲解、示范、分解练习的方法开展,在巩固提高阶段以循环、比赛练习方法为主,单元的最后采用竞赛、考核评价的方法检验学习效果。在常规课的层面一般以新授或复习为课的性质,目标更加具体,例如课的目标是绕障碍运小篮球10米,宜采用原地变向运球、3米移动变向运球、6米移动变向运球到最终10米移动变向运球的循序渐进教学法。

(二)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在不同水平阶段的身心发展具有特质性,水平一、二阶段的学生具有感性认识强、活泼爱动、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的身心特点,比较适合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他们熟悉的动物,或从他们熟悉的动画片的内容情节来设计教学情景。水平三的学生相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水平一、二的学习对自身身体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从他们的经验入手运用问题探究的方法或分组合作方法较好。水平四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绪相对不稳定,自我约束力不够,但他们具有对外在世界好奇、敢于尝试、希望被肯定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运用挑战和比赛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效率。水平五阶段学生心智机能较成熟,理性认识能力增强,身体对认识动作技术的运用价值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宜采用直接解决问题参与身体练习掌握技能的练习方法,即分解、完整、循环的练习方法。

(三)围绕教材内容特点

查阅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和浙江省省编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教材内容构成分为:基本活动能力类(体操、田径)、球类、韵律活动与舞蹈、武术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教材内容落实到学期、单元及课时的时候教材内容的性质发生变化,比如基本活动能力的教材内容,在不同阶段采用的方法不同,在开始阶段以游戏、模仿趣味性的方法为主,在发展阶段以比赛、挑战性的方法为主,在结束阶段以考核、评价的方法为主。体操类教材内容体现互帮互助式的教学方法,球类教材内容体现运动表现的竞赛法、展示法等。另外围绕教学内容的练习方法从三个方面去设计,一是项目本身在比赛中的运用方法,二是在生活中的运用方法,三是与其他项目之间可以迁移的运用方法。

(四)围绕教师教学特点

每位教师的性格、知识结构、运动水平等因人而异,只有当教师依据自身综合素养与教学策略相吻合时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运动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多采用示范、展示的教学方法,肢体语言丰富的教师多采用身体形象促进课堂教学,幽默风趣的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促进教学等。

(五)围绕教学方法特点

每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功能和使用条件以及优缺点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学过程因具体的时空、环境、器材、场地的制约出现随机现象,如何在预设与随机中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教学策略运用经验的考验。例如在课堂教学的2/3时段,在学生的专注力下降、循环练习的效果已经不可恭维之时,随机变换比赛的练习方法有利于促进课堂氛围、保持高效练习效果,是对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突出“三条线”

(一)运动技能形成主线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运动技能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的使命是传承运动文化,运动文化以运动技能为核心展开教学,终身体育、身体锻炼、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育,均以运动技能发展为载体。随着运动技能发展原理在学校教育中被深入认知,在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物体层面动作的泛化期、分化期、自动化期运用具体直观法、体验法、纠错法、循环法、比赛法等要根据技能形成阶段的状态诊断后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渐进性客观结构要素层面,从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动作技能、项目运动技能发展的各阶段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单个动作练习时多采用循环教学法,组合动作学习时采用完整教学法,动作技能学习时采用条件限制的情景教学法,运动技能的形成时期,强调的是技术在规则、战术、运动场面下的运用能力,多采用比赛教学法。

(二)学生主线

课程标准把学生按照年级划分为四个水平阶段。水平一学生处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好动、想象力丰富,宜采用情景教学法,在练习中模仿生活中的特定场景,既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控制学生爱动与练习之间的关系。水平二学生处在小学三、四年级,他们对体育课具有一定的认识,也获得了基本的运动素养,在技能学练中以单一动作和组合动作为主,讲解法与示范法、分解法与纠错法相结合,踏踏实实地落实在动作技能学习中。水平三学生处在小学五、六年级,他们通过四年的运动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运动技能,宜采用比赛法提高他们对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采用分组法提高他们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水平四是初中阶段,本阶段学生处于叛逆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男女生对事物的追求差异性明显,男生喜歡暴力性运动,女生腼腆爱静,基于这样的特征宜采用男女生分组、分层次、分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例如在三大球学习中男生以篮球、足球为主,女生以排球为主。

(三)教师主线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体育课,有的体育教师善于设计场地器材,在场地变化中使学生的运动技能逐渐形成;有的体育教师个人运动技术水平高,善于示范教学,征服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从崇拜开始走向对教师技术的模仿;有的体育教师教育理论水平高,善于发现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开始补偿性教学,善于捕捉课堂临场性教育素材,使即时性教育随时在运动学习中发生。

三、朝向“运动面”

美国运动教育课程目标是培养“有能”的、聪明的、有激情的、会运动的人,而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从教育的目标指向看,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体育意识和能力,并不是以运动与促进健康的逻辑为出发点设置课程目标,一味地追求健康则造成“体育教学”与“身体锻炼”的混淆,体育意识和能力在体育课上如何呈现不明确,因此对方法的运用模糊不清。而美国课标目标非常明确,有身体运动能力、会运动,运动能力是从体育课堂的学习中获得的,比如发展学生快速躲闪的运动能力时,教学内容已具体,那么教学策略的选用就易明确。培养会运动的人就要从运动构成要素去规划课程,运动能力联动得越好,动作迁移积累越多,学生就越会运动,运动教育才能实现。因此,如何使运动要素联动起来?如何处理类群性动作?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体育教学朝向运动教育的“面”时,“怎么教”的教学策略才能避开“身体锻炼”的方法。

四、结语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策略关联下实现运动教学目标的具体办法,无论是运动技能层面还是体育品德层面的目标追求,都需要以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去设计,教学策略各异的课堂集合在一起可能就是多元的教育效度,关注不同体育教学策略在课堂中的运用,落实运用时对学生教育价值的力度、维度、深度,使教学方法的“有效”朝向“高效”,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落到实处,积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从大教育观的角度来看待运动教育,因此,运动教育的价值与体育教学策略是辩证统一的体育学科理论基点。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乔司中心小学  311101)

(2.上海市民办万源城协和双语学校  201100)

(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中学  226100)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