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波
1989年,马龙县一所刚建校三年的山村小学迎来其第六任代课教师:一个帅气的小伙斜挎着一个军绿色的背包,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进了一间简陋的大瓦房。这间瓦房就是一所学校:大瓦房一分为二,一半给孩子们读书写字,一半给孩子们吃饭睡觉。就这样,一块破木板,几张旧桌椅,一位青年,一群孩子,琅琅书声便在山间回荡了。年轻的代课教师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孩子们作业本上写下一个个鲜红的100分。他心里明白:这一个个鲜红的100分,承载着山里孩子们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梦想。
小伙子这一呆就是3年,这3年有他1 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孩子们肚子饿了,他做饭,不管多晚、多累;孩子们衣服脏了,他去洗,哪怕再困、再冷;孩子们生病了,他背上就往医院赶,哪怕再远、再难……
有一年学校突遭暴雨,大瓦房到处漏雨,他毫不犹豫地爬上房顶去补漏,就要完工时,过度劳累的他一脚踩空,从三米多高的屋顶摔了下来,手受伤了,腿流血了,脸也刮花了。孩子们围在他身边,一边擦着他身上的泥,一边哭着喊着:“老师,你没事吧?你快醒醒……”当他再次睁开双眼时,孩子们脏兮兮的脸上笑开了花,纷纷竖起大拇指说:“老师,今天我们给你100分……”100分!这100分里承载着村民们的希望、山里娃的未来和乡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经历以上种种的这个小伙子,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的父亲。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时期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后来,我的父亲因为各种原因没能顺利转为公办教师,不舍而又无奈地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台。这一晃,30年过去了,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在那个晚霞通红的黄昏,一列孩子趴在教室的泥巴窗台上,目送着一位老师消失在了夕阳的尽头,我分明看到了孩子们眼里闪烁的泪花,而我便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
2009年,我师范毕业,带着父亲的期盼和嘱托,再次踏上了那片红土地,走进了马龙最偏远的山村小学。我像父亲一样手把手教孩子们一笔一画写字,因为父亲说,把孩子当家人去关爱才是教育;我像父亲一样开荒种豆,因为带上山的伙食只够撑到星期三;我像父亲一样带着孩子们背竹篓上山撿柴,因为山里学校常常停电停水;我也像父亲一样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写下一个个鲜红的100分,因为我坚信:山里娃得有自己的梦想。
于是,我的宿舍总有叽叽喳喳的孩子进进出出;我的办公桌上总会放着孩子们从胸口掏出来温热的土豆;我的教室总是书声琅琅、笑声阵阵;我的课堂里总是闪烁着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还有孩子们制作的一张张卡片,端来的一杯杯热水,递上的一束束野花,放飞的一个个梦想……这千千万万个“一”让我坚定了一个决心:一定要把孩子们教好!这一切,和父亲当年一个样。
大山深处,处处有爱,我和父亲都爱学生,学生也爱我们。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慢慢地,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也进城了。2018年,我有幸参加全国教师风采大赛,我把100分的故事分享出来并得了奖。当我把鲜红的奖状放到父亲手心时,父亲笑着对我说:“儿子,今天老爸要给你100分!”100分,又是100分!这100分是父亲对儿子始于初心的一份寄托,更是我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的最好见证!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所有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这一个个100分,就是一份初心,一个使命,一份深深的乡村教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