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淑坤
摘 要:教育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素养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内在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整体思维水平,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思维发展
学生提出问题的素养能力区别于一般的知识技能,仅通过短期训练很难完全掌握,需要长期的渗透和影响才能形成。李政道教授曾说: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把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落到实处,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进而发展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实现核心素养与数学学科的有机结合。
一、搭建桥梁,帮助学生学会提出简单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弱,学习经验尚浅,不知道什么是“提问题”或“提出数学问题”,往往把一些陈述性的语言或想法当成是提问题。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提问的含义,帮助学生学会提简单的问题尤为重要。
(一)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提问氛围
学生的数学提问意识并不会凭空出现,而是源于特定的数学问题情景,所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为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提供平台。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几时几分”一课时,教师创设情景:“一年级我们认识了钟面和整时,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我们今天来认识几时几分,你想知道些什么?”汇报时,有的学生提出“什么是分?”还有的学生提出“9点是几时几分?”“(单位)时大还是(单位)分大?”在课堂上巧妙创设多种情感化、情景化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去思考、去完善、去探究,利用提问为载体,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二)消除障碍,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笔者通过对本校低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得出,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主要有:担心自己提的问题会被教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有问题想问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等,这些因素反映出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方式都是抑制学生积极提问的因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设计相应的奖励机制,采取口头语言表扬肯定、奖励贴纸等方式鼓励学生勇于发言,不仅如此,平时还可以统计学生提问的数量,评选提问小达人等,从而增强学生提问题的自信心及安全感,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学生提问的热情。
(三)教会方法,提升学生提问能力
低年级学生处于学习提问的起始阶段,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提问的含义,从而顺利提出数学问题。例如一年级上册“8和9”一课(图1)时,教师先出示课本情景材料并提问“老鼠排第1,谁排第9?”,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并正确回答后,引导学生仿照课本的句式提问,(可以板书句式:老鼠排第1,谁排第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慢慢地对“提数学问题”有了更深的认知。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面对“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的习题时已经得心应手,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把问题表达得更加完整。例如课本的情景图(图2),当学生提出“猫比狗少几个?得出7-6=1(个)”时,笔者引导学生“这里的7是指什么?6是指什么?我们怎么样把问题表达得更加完整?”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并回答:最喜欢猫的人数比最喜欢狗的人数少几人。这样不但增强了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还促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提高整体思维水平。
二、问题引领,让学生主动探究更有效
(一)以问导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主动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会有强烈的愿望和内驱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在上二年级上册《乘法初步认识》的时候,因为有的学生在暑假提前背了乘法口诀,乘法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所以上课时就出现有部分学生对于新授知识不屑一顾的状态,于是在第二个班教学的时候,在简单介绍乘法算式和读写后引导学生针对乘法口头提问,学生的问题不少,有:什么是乘法?乘法有什么用?7乘2读作( )乘( )要用汉字还是数字?这些问题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问引学,让课堂探究更深入
在深入探究阶段,适当引入学生提问,往往会有惊喜,如在学习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笔者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都回答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到此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完成基本任务之后能不能有质量地提升学生的思维?于是笔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加数不相同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有加有减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1+1=2能写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的思维慢慢被打开。带着问题,笔者让学生观察算式“3+3+3+6”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通过小组讨论,有学生联系到了数的组成,借助学生的回答,笔者清晰呈现板书的拆分过程,到此为止学生已经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笔者趁机让学生根据发现提问,学生马上模仿提出“5+5+10”“9+9+9+3”改写成乘法算式等问题。
问题引领,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领着学习的发生和深入,让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和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三、评价反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一节课当中,把所有的问题都一一解决不实际,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评价反馈推动教学,当学生经历了“发现—提出—探究—解决”问题一系列过程后,教师可适当地反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把刚刚提的问题和交流活动对接,汇报分享结果,让思维得到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点评精彩之处或点拨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有质量、有价值的提问也会促使学生投入到新一轮的探究中,让学生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中切实提升获得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低年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素养能力,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而且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既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提高课堂积极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整体思维水平,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