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倩倩
地图是呈现地理事物与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直观、深入理解与分析地理规律的依据。地图的直观性也可以使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由浅入深地理解。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读图教学,导致学生感觉地理知识抽象难懂,缺乏空间意识,地理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地理学习离不开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对读图教学引起足够重视,运用教学使地理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明确读图步骤,培养读图习惯
让学生学会读图,教学中要做到五个“明确”。第一,要明确地图的名称。如果学生不明确地图的名称,贸然地去读地图信息,往往会感到难以读懂,就难以理解地图上复杂的地理事物所体现的内容。让学生从明确地理名称开始,就相当于对地图上的信息有了概括的了解,在接下来的仔细阅读中才会抓住重点。地图的名称相当于地图的眼睛,相当于文章的题目,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第二,要读懂地图的比例尺。只有明确了比例尺,才会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与实际事物相对比,产生地理空间概念。第三,要明确地图的方向。这是把握地图内容与产生空间感的保障,可以使学生正确把握地图内容。第四,明确图例与标记。这是学生对地图事物进行准确认知的关键,能使学生明确地理事物的方位、空间关系等。第五,明确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进行相关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读图,善于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现象,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地图信息,培养读图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教师常用板书的形式呈现知识信息,以讲解的方式传输地理知识,这种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一定要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观察地图,掌握地理信息。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图,在需要学生详细了解某个地理事物信息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理信息,这更利于学生的观察与信息的采集,并且有利于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在介紹《我国人口的变化》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地图,用鼠标准确指出地图中的事物与信息。通过地图,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与了解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教师以动画的形式把相关知识点形成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口头填补,十分方便。地图所呈现的是直观的地理信息,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地图分析地理现象,如分析我国人口密集的原因,可以结合地图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国家与地区的范围,以及在地图上所呈现的形状等,促进学生地理空间感的形成。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高读图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拓展思维,取长补短,使认知更加全面与深入。在地理读图教学环节有效开展合作读图活动,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学会对地图所呈现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在小组分组中,教师要把读图能力较强与读图能力较弱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小组中,这样可以保障小组成员在探究时能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读图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受到读图能力较强学生的影响,发挥优生的带动作用,实现优势互补。
教师要结合地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组织小组合作,达到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目标。例如,在教学“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确我国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与特点,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区域的地理景观、自然环境及各自的生活习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对于类似的问题,学生如果仅仅依靠读图有可能不能深入理解相关地理信息与知识,而小组合作可以实现信息的整合、思维的共享,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
总之,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初中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点教学内容,教师要重视读图教学,让学生分析某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要重视读图方法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技能,善于运用多媒体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创新教学模式,以读图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