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敏艳
浙江金华磐安城外五十里的尖山镇深山丛中,藏着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的独特地貌冰臼群,这是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冰臼群,被誉为“天下第一冰臼”。潭涡相连,如同明珠相串的夹溪“十八涡”,以及峡谷中飞瀑流泉,瀑瀑相叠的“舞龙峡”是磐安冰臼群中最为典型的两处胜地。天下第一冰臼群,是遗落在浙江磐安深山之中的明珠,它以奇形怪貌之石,各具姿态之涡,回旋叠生之水,连瀑、深峡、隐涧、群潭、古木……向世人展示着来自洪荒年代的独特之美,吸引着四海八方的无尽游客。
潭盛碧水十八涡
十八涡从第四纪冰川时期走来,已经历千万年光阴的打磨,远古时期的地形切割,使得河床抬升交错。山中流水千年不绝,水流激流奔腾,一路奔走后,山谷河床被冲刷成涡,十八涡便此形成。
铁索桥。沿山路行进,刚进入景区便是一座铁索桥,铁索桥长约二三十米,通向景区深处。小伙伴走过铁索桥,环顾周边,但见树木葱茏,有青松、香樟、马尾松、毛榉……蕨草打着卷儿,苔藓根须处,有泉流渗出。山内树荫蔽空,空气清新,甚是清凉。
夹溪。沿山架出栈道,我们一直贴山而行,栈桥的一边是仿木栏杆,栏外便是涧谷。涧谷溪水清澈纯净,原来,此溪名为夹溪,正是流入杭州灣长达197公里的曹娥江的源头。
十八涡。涧处于两山夹谷,谷内无一处平坦溪流,尽是一处又一处的涡。眼前的深潭中盛满溪水,水色碧绿,如玉如翠,莹莹有泽。十八个深潭一涡连着一涡,像竹签上的糖葫芦。涡潭颜色深红,潭壁留存着激流冲刷后的一层层痕迹。这些涡潭形如不怎么规整的碗,各个涡潭从高至低排座,因地势落差,溪水顺势从碗沿奔流而下,便成了叠瀑。水流遇着宽绰碗沿,瀑布便如珠帘,宽达数米;遇狭窄碗缺,便成聚流成束,哗然而下,平添几分清凉。
聚秀涡。一处壶穴群吸引住了我们的目光,峡谷深处的潭边河滩,陡现一处群生小涡洞,数数共有十五个之多,这些小涡洞或大如桌,或小如斗,原来它们被名为“聚秀涡”。此处的壶穴群是十八涡中壶穴最为集中的一处,壶穴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大部分壶穴口大,向下逐渐变小,远观嶙峋怪异,颇具姿态,令人深感自然之鬼斧神工。
竹筏漂流。舟行工具并非简单竹筏,而是在竹筏上面装了一个没有船沿的船面、栏杆。船面是由竹篾十字编织而成,像一张竹席,船面两侧设有栏杆,筏上还放着十几把竹子做成的椅子。撑筏老人手举竹篙,这才是真正的绿色交通,纯生态、无污染。我们穿行在群山之间的河面上,水极清澈,河岸两侧,又是风过簌簌、青叶摇碧的竹林,坐在竹筏上,在空旷山野中真有高歌一曲的冲动。
飞瀑流泉舞龙峡
舞龙峡紧挨着十八涡,但却规模更大,气势更为恢宏,水,是舞龙峡的精华。在舞龙峡内游玩,要坐两段交通工具,一段旱路,一段水路。刚入山中,树木不是那么茂盛,树荫不多,走得脸面汗流。下午的太阳颇有几分毒辣,还没来得及烦躁,转眼到了林深山坳处,又顿觉清凉。但见山林高耸,杂枝旁生,路边石缝处处是青苔,多年合欢、香樟、栎树更是遮空蔽日,树木葳蕤,汗津渐收。
舞龙峡。电瓶车驶入山林,林木山路、绿苔崖壁与十八涡相仿。弃车上路,一路走去,一路嶙峋怪石,危崖巉石。峡谷中,一怪石足有两间屋子大小,如同跌入乱石阵的巨牛,从材质看,像是凝固后的火山岩,孩子们爬上巨牛背,用各种手势比画着兴奋和胜利,我们紧接而上,坐在“火山岩”上,若有所思,仿佛想探访它的前世今生;未几步,各种山石,或若犀牛探月或似老鼋回首,它们像被抛弃在峡中一般,背景却是黑黝黝的壁立千仞。
画舫游览。湖面上驶着金色画舫,一路驶去,大象山、盘龙卧虎、松子亭等景点一路驶过,游客目光随着山水而走,感受湖面上微拂的轻风,一个个颜面尽开。我们在船上偶遇一群上海老太,她们衣着靓丽,快乐如闹腾的年轻人。她们见我和儿仰头拍照,便悄悄在我们后面偷拍,拍完又把相机给我们看,她们带着慈祥的笑容问我:“你们……是姐弟吗?”听到这话,我们都笑了出来,我连忙回答:“不是,我是他妈妈。”
洞天飞龙瀑。刚上山路,只听见巨大的水声,震耳欲聋。走近看,水边一条泥塑五彩“游龙”张牙舞爪,昂首摆尾,欲御风而去,一旁,一条百米飞瀑从山顶跌落,哗响震天,气势极为宏壮。此瀑倒似白龙,但见“白龙”身姿矫健,从高山之巅飞跃而下,勇往直前探至山腰之下,“龙头”便喷射水雾,如烟如纱如绢,迷蒙如梦,方圆三十米都是瀑布的水气。耳旁尽是水的哄鸣,我们张嘴却无法对话,小水珠们扑到跟前,脸上、臂上、衣服上湿润得很,似洗了冷水澡,又不曾全湿透。此刻正是夕阳西下时分,金色的光芒镀于脸面,整个人也熠熠生辉起来。气势万钧的瀑布跌落于潭,又散于潭面,在离地面不远处居然升起一道彩虹……
叠瀑。离开这瀑布,往回转,一路上又见多处半山腰流泄出来的瀑布,形状与九寨沟瀑布相仿,几叠而成,像倒生的大树,往下枝杈就多了起来。路上,各种小生物从树丛草丛中钻出,匆忙赶着它们的路,如长着蓝尾巴的蜥蜴,红色的赤链蛇,巨大型的蜈蚣,各色各种的小昆虫,如果在这里待上一周,肯定连虫子都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