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廷煌
在庆元百山祖镇,当地人告诉我们:“斋郎可去走走,斋郎不仅是粟裕将军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而且还有5棵高大伟岸的柳杉值得一看。”斋郎,一个浙南山区的闭塞边远小村,粟裕将军怎么会在那里战斗生活?斋郎,一个群山怀抱中的贫穷落后小村,怎么可能有屹立村头五六百年、可与临安大树王媲美的柳杉群?
怀着好奇心,我们在蒙蒙细雨中从百山祖镇坐上两天一班的中巴车,在没有人烟的崇山峻岭中盘旋,在漫山遍野的绿色森林中穿越,半个多小时后中巴车突然“吱”的一声停车,把我们丢在村头高大挺拔的柳杉群下——斋郎到了。
县道把斋郎小村劈成两半,西面是隆起六七米高、上面有错落有致寂静屋影的黄土高坡;东面是一片硕大空旷的洼地,散落着裸露黄泥的破旧农居。斋郎镶嵌在绿色群山之中,南北长不过200米,东西宽近200米,这就是斋郎!斋郎,海拔1248米,群山怀抱、树木相拥、地势险要;斋郎,小小村落、云雾缭绕,原汁原味的农耕村庄。
黄土高坡南北各有四五十米长的坡道可上去,坡道内侧是破败不堪的空关老屋。一上黄土高坡眼前豁然开朗,南边是陈旧的四合院,北边是一个铺着篮球大小地砖的操场,操场北面有一个高出地面近一米石砌“主席台”。这时,一个40多岁的聋哑汉子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四合院。四合院是斋郎战斗旧址展览馆,是粟裕将军指挥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1935年正是粟裕指挥挺进师开创了纵横百里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聋哑汉子指着其中一张照片,又激动地指指自己,向我们表示,他是革命先烈的后人。四合院陈列着当年作战用过的刀枪、破旧的四仙桌和简陋的单人床,这就是粟裕当年指挥战斗和生活的全部用具……
走出四合院,聋哑汉子突然跑出操场外抓起一把黄土,又跑回来示意地上和“主席台”以前都是黄土。他一手竖起大拇指,一手指指 “主席台”,意思说,当年粟裕就是站在用黄土垒成的“主席台”上,向操场上衣衫褴褛的500多名战士作斋郎战斗战前动员的。
500多红军战士,打退了3000多敌人,斋郎战斗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典型战例,也是粟裕革命生涯中的得意之戰。
斋郎北村头耸立着5棵柳杉,南面2棵,在黄土高坡的北坡道下;北面3棵,在一座凉亭北面,它们在公路两侧,仅一路之隔而相拥成群。5棵柳杉在时间的侵蚀下,裸露在地面蛰伏的弯曲而光滑的树根老态龙钟,深褐色的树皮显得粗糙凌乱,却有笔直向上的壮实树干耸入云天,“绿色羽衣”在天空中尽情舒展,显示着不竭的顽强生命力,显示着永远的青春活力。尤其是黄土高坡的北坡道下那棵最大的柳杉树:粗劣的树皮爬满沟壑,显示着当仁不让的老者本色;粗壮的树干昂首挺立,代表着永不服输的强者风范;茂盛的绿叶迎风飞舞,展示着积极向上的年轻心态。这棵柳杉鹤立鸡群,是当之无愧的群主。我到过临安,观赏过大树王及那里的柳杉群。相比之下,斋郎的柳杉群并不亚于临安的柳杉群,只是乾隆皇帝没有到过斋郎,没有给这里的柳杉群说句话罢了。
坐在柳树群下的凉亭里稍歇,看到几个村民正在收购蔬菜,他们告诉我,4棵稍小的柳杉有500多年,对面那棵粗的、大的、高的有600多年了吧,反正都是大概数字,具体多少年,村里没有一个人能说得上来的。
斋郎是红色的,四合院凝聚着红色基因,斋郎是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发源地,是革命胜利曲中的一个音符;斋郎是绿色的,柳杉群是绿色的希望,斋郎是镶嵌在群山怀抱中的翡翠,正不遗余力地跋涉在“金山银山”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