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别开生面的创新课

2021-01-22 05:56纪淑芬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期
关键词:托尔斯泰穷人人物形象

纪淑芬

近期,在黄毅导师的倾情推荐下,我认真地反复观看了20多遍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最佳教学创新奖课例《穷人》。骆应华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启示。

一、创新性整合教材,创造性“用教材教”

课程理念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知识。

《穷人》一课中,骆老师一改传统语文教学多年来简单地“教教材”的构课模式,对教材的创新性整合令我耳目一新。本文是一篇小说,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教学中骆老师并没有循规蹈矩地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设计教学流程,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抽丝剥茧抓精髓。一双慧眼挖掘出了这篇小说中最鲜明的特色——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并将此作为整合点。引导学生初读小说,带着好奇心追问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再读小说,带着探究心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三读小说,带着疑惑走近作家及其生活的年代,追问穷人命运。层层递进,步步为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体会到渔夫夫妇的美好心灵与感人品质,人性的真、善、美在学生内心激荡

二、举一纲而万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

骆老师执教《穷人》一课时,非常重视主问题的设计。他能够立足文本全局,设计出核心问题:当桑娜面对这些环境的时候,她的内心义会是怎样的呢?这一主问题的设计没有单一指向内容,而是指向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课堂教学中骆老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问题驱动课堂发展,以“关键词”与“重点句”为突破点,“扣读导悟,读中见悟”主问题的设汁达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举一纲而万且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关注学生经验,有效联系建构

学情分析是我们教学的起点,能够与学习者原有经验建立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课堂上骆老师时刻关注学情,并根据学情顺学而导,以学定教,体现了他高超的教学艺术,更体现了师者的智慧。

《穷人》是篇小说,为映照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作者对小屋里、大海上的环境描写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体会其作用,骆老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典型小说《桥》和《草船借箭》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桥》一文着重用“洪水”来渲染紧张气氛,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草船借箭》中用对“大雾”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品读对比,结合已有经验,发现《穷人》一文是通过对小屋里、大海上的环境描写,来映照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四、精巧搭建支架,有效训练思维

课堂教学,学的是知识,练的是思维。在备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巧搭“支架”,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利用学习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抓多点信息,变点状思维为线状思维,变线状思维为网状思维,直至立体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这节课的教学,骆老师精心设计并利用学习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紧凑而高效。学习单的设计独具匠心,几乎能覆盖整堂课,将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紧紧相扣,引导学生体会,最后又回到学习单中,让学生横向、纵向发现和体会,学生从中感悟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相互映衬以及推动情节发展的关系和作用。

运用学习单,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自学中发现,在合作中探究,在对比、思考中获得经验,方式新颖具有创新力。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读懂作者与教材,针对文体教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一,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所以,我们的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体特点,针对文体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在《穷人》这一课的教学中骆老师教给了学生如下策略:

1.读小说的策略

(l)带着好奇一心追问,把握故事情节(“楼下来会怎样?”“然后呢?…最后呢?”)

(2)带着探究一心揣摩,感悟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内心)

2.概括小说主要内容的箍略:开头+追问

3.深入学习的策略。

(l)模式:自己学习(提取信息),初步感悟(形成主问题)一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全班反馈,交流提升。

(2)读懂人物形象的策略:环境描写—人物内心—人物形象。

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以一篇带一篇,以一篇带多篇,以一篇文章带动对作家系列作品的阅读,打通课内外联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向。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教学中骆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特色:环境捕写映照人物内心,心理描写直击人物内心。告诉学生这就是列夫·托爾斯泰表达的秘密,这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式的心理捕写。在课的结尾骆老师又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方法,一起走近托尔斯泰,走近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其他穷人,走进穷人所处的时代,和穷人一起去经历一段特殊的人生,给了学生无限的阅读期待。学生在感悟主人公桑娜美好人性的同时,也学会了读小说的方法,从中领悟到了托尔斯泰表达的秘密,掌握了一把读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钥匙。这节课的教学可谓言、意、法兼得,允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七、精心设计语言,突显教师智慧

成功的教学要求教师表达精彩且有味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的精彩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语言素养。《穷人》一课中,骆老师的精彩讲言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灵和思想,而且为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引领他们走向知识深处,去探寻未知的世界。下面举几个例子来欣赏一下骆老师的精彩语言:

1.起承转合处

(l)读小说,我们总喜欢带着好奇心去追问。当故事开始以后,“接下来会怎样?”“然后呢?”“最后呢?”请大家带着这些追问浏览课文,看看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像这样,带着好奇心追问故事情节,就能帮助我们梳理主要内容,把握人物的命运。大多数读者都会这样去读小说。可是,小说仅仅这样读就够了吗?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

(3)(照应开头)怎幺读小说?可以像平常那样,带着一颗好奇心,追问故事情节,了解主要内容。也可以像今天一样,尝试看用一颗探究一心一步步走进桑娜的内一心,去感受人物形象、

(4)这篇小说仅仅这样读就够了吗?下节课,我们还可以走近托尔斯泰,走近文中的其他穷人,走进穷人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穷人一起去经历一段特殊的人生。

2.引导、点睛、提升处。

(l)读的时候,我们的心总是紧贴着一个人物的内心,是谁?

(2)托尔斯泰起伏变化着写,我们就贴着桑娜的内心起伏变化着读。

(3)这个母亲爱着自己的孩子也爱着别人的孩子,这个母亲是如此得贫穷又是如此得善良。

(4)环境描写映照人物内心,心理描写直击人物内心——这就是托尔斯泰表达的秘密,这就是托尔斯泰式的心理描写

骆老师执教的《穷人》一课,对教材内容的创新性整合、立足全局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对课堂语言的精彩锤炼,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作者单位:山西晋城市城区凤鸣小学)

责任编辑

张艳

猜你喜欢
托尔斯泰穷人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七颗钻石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忘记自己的人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穷人的高消费
富人与穷人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