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少波
(浙江省余姚中医医院,浙江 余姚)
难愈性伤口为手足外科常见疑难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创面预后周期长,伴有化脓、坏死等情况,极易复发或继发并发症,对患者机体危害性较大,需及时进行清创处理,保持创面干净,为创面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1]。临床针对创面多采用清创换药常规治疗手段,及时对创面坏死的组织进行清除,涂抹防护药物,可于创面形成保护膜,阻断细菌侵袭,促使创面干净整洁,于创面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反馈[2];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为临床常见治疗创面手段,借助有效的清创及敷料,促使创面愈合,为手足外科创面首选方式[3]。现笔者就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治疗方案进行探究,开展常规清创联合VSD治疗方案,报道如下。
课题纳入对象均为笔者单位手足外科收治的难愈性伤口患者,共计56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自拟蓝红双色球数列分布,28例红色球为观察A组,予以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方案,男16例,女12例,年龄区间38-75岁,年龄中位数(50.36±1.38)岁;28例蓝色球为观察B组,予以常规清创换药联合VSD治疗方案,男14例,女14例,年龄区间35-78岁,年龄中位数(51.03±1.41)岁;统计分析两组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基线资料,P>0.05,提示可于下文假设分析。
纳入标准:(1)56例患者均满足手足外科对难愈性伤口的评估依据[4],患者均为初次发病;(2)患者入组前对本研究项目知情,签署书面授权书。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血液疾病及精神类疾病患者;(2)拒绝、中断研究患者,或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予以患者营养支持;观察A组予以常规清创换药治疗,借助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常规无菌消毒,借助灭菌敷料进行覆盖固定。观察B组患者于观察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VSD治疗,对创面坏死组织进行常规清除,确保敷料与创面充分贴合,留置负压装置进行引流;两组患者均于治疗7d再行创面清创植皮或转移皮瓣治疗。
借助《伤口愈合指导原则》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评估,若治疗后创面大小缩小不足30%,疗效判定为无效;若治疗后,创面大小缩小30%-80%,疗效判定为起效;若治疗后,创面大小缩小80%以上,颜色趋于正常,则为显效以上[5];有效率为起效占比加显效以上占比;记录比对创面愈合时间及上皮化时间。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χ2假设校验,计量资料分布用(±s)表达,t样本假设校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B组患者疗效评估无效人次1例,有效率96.43%,观察A组患者疗效评估无效人次7例,有效率75.00%,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方案疗效判定结果分析
观察B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上皮化时间均显著短于观察A组,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上皮化时间分析(±s)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上皮化时间分析(±s)
组别 n 愈合时间(d) 上皮化时间(d)观察B组 28 4.35±0.65 3.89±0.57观察A组 28 5.17±0.71 5.34±0.82 t 8.492 9.869 P 0.000 0.000
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较多见,其临床影响因素较多,与患者机体因素及外界因素具有高度关联性;基于临床医学发展限制,临床针对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尚无系统化治疗方案,多以保守治疗及植皮为主,治疗周期较长,临床疗效呈现较大依赖性,预后期间继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受限[6]。VSD为临床创面治疗首选方案,为新型创面治疗技术,借助无菌特殊敷料进行局部覆盖,并辅以负压引流装置,持续性或间接性维持创面处于大气压环境下,可及时对创面周围的坏死组织及渗出物进行清除,避免影响肉芽组织的再生,加速局部水肿的吸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组织修复提供良好条件[7];临床应用VSD技术可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缩小植皮及转移皮瓣范围,为临床控制创面感染主要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健康[8-10]。本研究表明,观察B组患者疗效评估无效人次1例,有效率96.43%,观察A组患者疗效评估无效人次7例,有效率75.00%,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创后联合VSD利于改善创面条件,为创面修复提供帮助,于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上皮化时间比对可知,观察B组用时显著短于观察A组;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知,于常规清创治疗的基础上,辅以VSD治疗方案,能获得更好疗效[11-13]。
综上,于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治疗中采用常规清创换药联合VSD治疗方案,利于促使创面恢复,提高临床疗效[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