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辉 刘太鹏 孙 玥 贺 捷
1.南昌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2 .南昌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3
不良行为是一个行为概念,指不道德,不规范的行为,不良行为的基本特征是与人们公认并且遵守的社会规范相对立,具有扰乱行为准则、扰乱是非观念、破坏社会秩序、破坏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性和现实危害性。
新时代背景下,群众体育赛事作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1]自我国政府发布了“取消赛事审批”文件之后,我国大小体育赛事源源不断,而由于缺乏行政上的管理,以致赛场上各种不良行为也是层出不穷,这其中教练员和运动员占有很大一部分。运动员是竞赛的核心部分之一,他的表现无疑是比赛的焦点。而运动员在赛场上是受教练员控制的,教练员的言行不仅对运动员具有示范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运动员和观众的表现。因此研究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对于规范比赛来说至关重要。
以大众跆拳道赛场上教练员、运动员不良行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参加江西省大众跆拳道比赛的部分教练员、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查阅了有关研究资料和文献成果,为本论文分析与讨论提供理论指导。
1.2.2 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有效问卷原始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设计相关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现场对教练员和运动员发放问卷。(见表1)
表1 大众跆拳道赛场不良现象调查与分析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1.2.4 田野调查法
笔者亲临比赛现场,直接观察江西省大众跆拳道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各种行为和现象。
1.2.5 访谈法
通过走访各类被调查对象、江西省跆拳道协会相关领导和赛事专家,确立调查问卷问题和分析现象背后的真相,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表2 江西省大众跆拳道赛场运动员不良行为统计表(可多选)n=90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与赛事相关人员的谈话中得知:运动员的不良行为主要是“随手乱扔垃圾”“护裆穿在道裤外面”“竞技比赛穿品势道服上场”,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 58.57%、51.43%、51.43%。
通过走访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发现,上述三个主要不良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运动员没有养成随身携带垃圾的习惯;从众心理,看到别人乱扔垃圾自己也就随手扔了;场馆内垃圾桶较少,不容易找到,即使找到一个,也是堆满了垃圾,于是也就随手丢旁边了。
至于“护裆穿在道裤外面”是由于护裆数量准备不足,比赛节奏快,以至于来不及去卫生间换好就直接套在外面上场比赛了;产生“竞技比赛穿品势道服上场”这种不良行为是由于教练员没有理解规则,不知道穿品势道服不能参加竞技比赛,导致队员来参加比赛时只带了品势道服。当然还有些是由于检录裁判员工作不认真仔细,让一些类似的不良行为本可以杜绝在赛场外的而出现在了赛场上。诸如此类的还导致“运动员佩戴尖锐首饰上场”和“竞技比赛上场护具佩戴不齐全”等不良行为发生。
运动员“在赛场乱走扰乱比赛秩序(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42.86%)”“挑衅或侮辱对方运动员(占比31.34%)”“摔头盔(占比28.57%)”“场上故意犯规(占比22.86%)”“不服从主裁判员判罚(占比21.43%)”和“比赛中途随意打断比赛(占比14.29%)”这几种不良行为虽然相比前三种发生的少,但是也相当严重,绝不容我们忽视。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与运动员素养有关,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对学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不够。
因此,纠正运动员比赛中发生的不良行为,提高教练员的意识,加强对学员的思想和素质教育是根本,是关键;其次,承办方应在硬件上做好多准备些垃圾桶,并安排工作人员及时清理;其三,建立健全赛事管理制度,如运动员有意犯错,则处罚其教练员或所在的运动队,同时设立参赛道德品尚模范奖,给予做的好的予以奖励或表彰。
表3 江西省大众跆拳道赛场教练员不良行为统计表(可多选) n=42
通过在现场观赛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教练员在赛场容易出现的错误主要有:“给运动员报错级别组别”“在教练席使用手机”和“竞技比赛未及时上场指导”,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1.9%、54.76%、54.76%。
访谈中我们发现“报错级别组别”的主要原因是:教练员报名时未给运动员称重,只是估计了一下队员的体重。称重时体重秤不标准或未按照比赛称重标准称重。性别报错则完全是粗心大意造成的。没有仔细阅读比赛规程胡乱报名,甚至有人就看不懂规程。因此,教练员给运动员报名时,务必认真仔细,同时主办方和承办方应积极引进高科技,实现网络报名,利用计算机技术杜绝一些此类错误的发生。
教练员“在教练席使用手机”首先是教练员对比赛的不够重视,还有就是随队工作人员较少,经常要通过手机处理队内事务,也不排除一些教练员片刻都离不开手机不良习惯造成的。“竞技比赛未及时上场指导”大部分是由于参赛运动员数量多、比赛场地多、来赛区的教练员又少,多个队员同时在不同场地比赛,教练员分身乏术,导致没有及时上场指导,只好停下比赛来等教练员,影响比赛进程。
“对技术官员的判罚进行不恰当的抗议行为(占比45.24%)”“离开教练员席位 (占比33.33%)”“比赛未结束教练员提前离开(占比30.95%)”等不良行为的产生,主要是教练员不懂规则,不了解教练员的职则,说到底还不是一个合格的教练员,因此与技术官员和工作人员的冲突在所难免。
据了解,教练员“给熟悉的裁判员打招呼(45.24%)”很多都是有口无心的说说而已,真正贿赂裁判的还没发现。教练员带领队伍“赛前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道(占比35.71%)”则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说队员要上完课、交通不便、车晚点等。而有19.05%的教练员认为对于一些平时训练比较好,但比赛不听指挥,没发挥好的运动员,比赛结束后,会恨铁不成钢地、象征性地“打”运动员。
笔者认为要有效减少教练员在大众赛场上存在的问题,应做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教练员持证上岗等;增加对教练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内容,提高其对赛事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大众跆拳道赛场教练员的不良行为发生较多的是“给运动员报错级别组别”“在教练席使用手机”“竞技比赛未及时上场指导”和“在赛场乱走扰乱比赛秩序”有一半以上的人数都做过这些事。
大众跆拳道赛场运动员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三名的是“随手乱扔垃圾”“护裆穿在道裤外面”和“竞技比赛穿品势道服上场”。
大众跆拳道赛场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教练员环保意识不够,自身的职业素养水平较低。运动员普遍年龄较小,很多不良行为自己还意识不到,需要加强教育和正确的引导。
对于赛事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立足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大众跆拳道赛事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出现的不良行为。教练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理解规则,熟悉赛事环节与程序;严格要求自己,理解与支持技术官员与志愿者的工作;教练员提高自身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与正确引导,让本队养成良好的队风;比赛时派足够的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努力学习电脑技术,尽可能配合主办方和承办方,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上报名,减少报名工作的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