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华
摘要:水稳基层施工质量是保证道路水稳和使用安全性的关键。结合施工经验,对公路施工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原 因;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质量问题,保证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对公路工程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施工;水稳基层;基层裂缝
引言
水泥稳定碎石稳定性好、强度高、刚度大,能提高路面承载力,是修 建高等级公路常用的路面基层材料。但其是半刚性属性,容易受到温度和 湿度变化影响而产生温度收缩和干燥收缩,从而导致基层产生裂缝,尤其 是在高温高寒气候条件下水,收缩开裂行为表现得更为严重。基层裂缝不 仅会明显降低基层耐久性和强度,而且会反射到沥青面层,使路面出现裂 缝破坏,降低道路的使用年限。
1 水稳基层裂缝成因
(1) 各种不同标签的收缩程度差别很大,例如,矿渣水泥比硅酸盐的 收缩程度略高。(2)水泥的抗弯强度没有得到充分考虑。当抗弯强度较高 时,混合料甚至可以抵抗由于内部温度应力而增加的变形能力,从而有效 地防止了温度收缩裂纹的产生。但是,在实践中,在审查水泥性能时,通 常只强调水泥的抗压强度,而没有充分注意抗裂性。(3)水泥贮存时间不 足,不能直接使用,因此在水合物反应后会排放大量的水和热量,导致室 内温度较高,室外温度偏差较大,导致温度裂缝。(4)力的过度追求会盲 目增加水泥用量,导致混合物剧烈收缩中出现裂缝。
2 施工要点
2.1 施工放样
基坑施工开始前,先检查确定底基层的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经检查确 认合格后,利用全站仪进行中线恢复,在直线段按照 10m 的间隔距离设桩,在平曲线段按照 5m 的间隔距离设桩,并准确放出边桩,边桩因共设置在路 肩边缘以外 30~50cm 的位置。将边桩设好后,对其实施水准测量,根据设 计标高在现场确定水稳层顶部需要达到的标高,即施工标高,此时应充分 考虑压实系数。施工中一旦发现标桩移动或损坏丢失,应立即补桩。
2.2 混合料碾压
水稳层摊铺完成并检查合格后,先由三轮压路机实施静压,然后用振 动压路机进行连续振压,直到密实,碾压一般要从横坡的下层向上层进行,以保证表面的平整度。在混合料颗粒实际含水量适宜的情况下,通常要碾 压 6 遍以上。基层碾压时,相关试验检测人员必须跟班作业,测定混合料 中颗粒含水量与基层压实度,检测确定颗粒实际含水量保持在最佳范围内 后,开始稳压,此时压路机的行驶速度要控制在 1.5~1.7km/h 范围内,具体的碾压长度需根据气温确定。当在直线段进行碾压时,需从两侧路肩 开始不断向路中心进行碾压,而在平曲线段进行碾压时,需从内侧路肩开 始不断向外侧路肩碾压。在碾压过程中,压路机的后轮应始终保持轮宽一 半的重叠。碾压时,若混合料表面由于气温过高水分快速蒸发,则应及时 做好洒水。在碾压施工最后阶段,当压路机过重时,可能会使基层由于受 到太大的应力导致破坏,或碾压时间过程也会造成破坏。因此,应控制好 碾压应力与时间,防止成型的基層结构被破坏,影响强度的提高。
3 水稳基层裂缝处理
在处理水稳基层裂缝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对于横向 长度在 5m 以上,而且间隔距离在 10m 以内的裂缝,必须予以返工;对于 横向长度在 5m 以上,且间隔距离超过 10m 的裂缝,应采用土工布或者是 玻璃纤维格栅进行处理。
4 控制措施研究
4.1 摊铺材料控制
摊铺材料应提前检查含水量并计算材料当天的配合比,保证施工材料 达到最优配合比而发挥最大使用性能,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和现场抽样的 实际水泥剂量控制在小于配合比的水泥剂量,混料到场后及时取样检测含 水量等指标,对施工材料质量严格控制使之达标。
4.2 层间级配碎石层控制
级配碎石是由特粗式开级配沥青碎石结合了组成,它能够将由于行车 荷载和温度作用下引起的半刚性基层的应力进行消散。目前国内采用配碎 石层作为中间层的设计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但在国外这种设计已经 作为减少反射裂缝的措施,并获得了大量的推广和应用。我国江苏省也铺 筑了级配碎石层试验路,根据观测,发现铺设及配碎石层的路面反射裂缝 较未铺设的路面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5 再生水稳基层层间措施抗反射裂缝分析
防治层厚度影响,面层底部的反射裂缝的扩展快慢与层间防治层厚度 有关,随着层间防治层厚度的不断增加,沥青层底部最大弯拉应力和最大 剪应力分别有所降低,且减小幅度不断降低,可见层间防治层并不是越厚 越好。合理设置防治层能有效减少裂缝扩展,但厚度的设计需根据裂缝分 布及实际综合确定。
6 水稳基层裂缝防治
6.1 水泥用量和质量控制
(1) 根据满足设计要求的能力,水泥的实际使用受到严格控制,范围 在 4 %至 5.5%之间。 (2)优先考虑硅酸盐水泥,施工所用水泥的水、热不 应过大,干通缩应尽可能小,弯曲和压力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添加适当数量的添加剂,如电容器和减水剂,以延长 初始冷凝时间,减少水合物反应所需的水量,并有效提高水泥的技术性能。
.2 选择总数
骨料粒度进行调整,以增加某些粗骨料的实际数量,降低骨料的精细 含量,从而确保骨料形成焊接结构。混合物必须足够均匀,以保证质量稳 定。
6.3 混合材料的健康
稳定基层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灌溉维护,基层实际寿命应大于 7d,基 层表面应在整个增肥过程中保持湿润。一层油必须在健康结束后第二天均 匀撒此外,路面施工前,应关闭交通,减少车辆的装载量,尽快实施路面 施工。施工前应仔细清理基层和清理垃圾,否则会影响基层和基层的正常 组合,造成薄弱环节。
6.4 伸缩缝设置
高温高寒气候极易使水稳基层出现裂缝,同时基层裂缝反射到沥青面 层使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破坏,导致道路的整体性能降低。通常锯缝深度只 是水稳基层的部分厚度,在热胀冷缩作用下,易产生受力不均,在集中应 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开裂,水稳裂缝容易往上反射破坏面层。温度疲劳裂 缝:在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环境下,基层因热胀冷缩产生较大温 度应力,这种温度应力反复作用直接导致基层产生疲劳开裂。
6.5 摊铺工艺
传统基层施工方法是把水稳层分层施工,先摊铺下基层,至少养生 7 天满足强度后,才能施工上基层;上层摊铺完后,同样需养护 7 天。对于 半刚性材料,分层施工易导致层间粘结性差,当拉应力超过单层受力时就 会发生开裂,破坏了水稳层的整体性和结构强度。尤其在低温高寒气候下,路面温度随着冬季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基层材料开始收缩,由于基层材料 的收缩量与面层不同以及基层受到上下约束,当气温下降到一定极限时,基层材料的拉应变、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产生低温收缩裂缝,就 会引起基层开裂。层间含水量不同、或层间污染使两层很难结成一体,虽然 可采取在层间洒水泥浆的措施进行层间连接,但撒水泥浆的效果和均匀性不 是很理想。如上下层摊铺间隔时间长导致膨胀系数不同、密實度不同、水稳 养生不及时、洒水养生及覆盖不到位都是水稳裂缝出现的重要原因。
结束语
引起水稳干缩裂缝的因素很多,需要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结合气候 状况,突出重点。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多种有 效措施预防,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上严格把关,就 能减少水稳收缩裂缝的产生,保障基层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振华.公路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防治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20,27(01):183-184.
[2]齐艳红,闵卫国.公路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措施[J].现代物业 (中旬刊),2019(03):194.
[3]张强.探究公路施工中水稳基层裂缝的防治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18(06):65-66.
[4]徐林涛.浅谈蕲刘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处理[J].江西建材,2018(02) :134+137.
[5]王福胜.在建高速公路水稳基层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J].交通世界(建 养.机械),2017(09) :100-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