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萍
摘要:立足于新高考大背景之下,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应当在于如何更深层次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高中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综合素养提升。但是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高中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针对教学模式及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深化地理知识认识,强化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文章将从新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角度出发,分析并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地理教学;地理核心素养
新高考制度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在面对高中生综合评价时也需要深层次,多角度的考量。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确保新高考要求落实,积极探究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实现高效课堂开展,推动学生应对高考能力的提升。
一、新高考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
(一)地理学科的地位显著提高
高考是高中生最终要面对德考核,也是评价教师教学的标准,而且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都将受到高考的影响,所以高考所具有的重要性是高中教育不可忽视的关键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学的改革也越来越多,新高考制度给了高中各个学科新的挑战与机会,尤其是高中地理。在新高考全面推行中,地理学科的地位显著提升,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课堂,以此推进地理教学与教育发展规律相适应。
(二)推动教学方法的完善
随着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提高,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都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投入到地理学习的时间与精力也有所增加,从教师层面来讲,明显推动了教师地理教学方法的优化。新课标中要求教学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主,教师负责指导,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摒弃陈旧教学理念,利用多样,丰富、趣味十足的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强化地理学科知识应用能力。
二、地理核心素养内涵及特点
对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探究,必然要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点深刻认知,才能确保教学课堂顺利开展,落实新高考政策,促成教学有效性,使学生成为具备核心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一)内涵
地理教学以学生掌握地理素养为关键,而地理核心素养则是重要内容,包括人的协调观、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等。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学科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筑牢基础,从而提升地理综合能力。
(二)特点
地理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生活会用到地理知识,在学习地理时也能感受到生活,实际生活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提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技能。而且,地理素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地球,展望辽阔的世界。新高考背景之下,教育以素质教学为主要内容,地理学科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学习,而是要求学生掌握成长生活必需的地理能力,使学生成为现代教学理念之下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三、新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探究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人的协调观
情景型课堂对老师营造兴趣课堂有极大的好处,老师能够运用生活化情景,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地理学的核心素养中,人的和谐观念就是指人们在地理环境之间保持着合理的价值观,通过教育与学生之间建立人地的和谐观,可以促进学生地域意识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同时老师也能够运用实际生活情景开展教学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学校的实际情景为基点,通过合理安排教学,使得学生可以意识到人们生活和地理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教育地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新高考教材)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相关知识内容,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使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得以成长。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带领同学在生活中思考关于水的使用问题,如提问学生“在生活水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大胆讨论,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通过积极探讨,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水资源对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二)丰富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区域认知力
在地理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能力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准确掌握区域特与问题推动学生地理知识储备的增加。人类所生活的地球有着多种多样的区域,区域之间差异大,人文素养自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教师在地理教学时应当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人地关系,促使区域认知能力提升,推动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新高考教材)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土壤》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新智能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不同空间的土壤是不同的,让同学感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深化理解区域概念,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对学生的正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安排学生课下了解我国的地形图、人口分布图等,延伸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
(三)利用好思维模型,锻炼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思维模型,锻炼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模型构建,教师可以利用新闻热点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案例思考中,通过构建地理思维模型增加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特定地域的特点,从空间和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
例如:在教学气候等方面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最近中国的气候变化,观察中国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让学生从气压、地形与海陆位置等角度展开讨论,使其能够有效构造相对应的模型,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教学效率。
(四)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的实际能力,是指人类在观察、试验和研究等地理学领域实际活动中,所具有的自由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训练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地理環境和人的关联,当面临现实问题时,可以有效化解。高中的地理教育可以利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使学生从实际体验中提高实际地理能力,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提高。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新高考教材)高中地理《区域合作》相关知识内容,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一带一路”,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探究小组,在合适的时间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相关的产业介绍点,让学生在参观中了解相关内容,并作出整理,最后小组研究得出有效结论,并在课堂进行分享。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高考地理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应当摒弃传统教学理念,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合理开展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地理知识内容。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到新高考方面的内容,在教学设计时,科学结合新高考要求,确保学生能够应对高考挑战。
参考文献:
[1]周德英.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1(33):120-121.
[2]张娟.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分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