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纸媒尤其是行业纸媒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在向融媒体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不适。专题类新闻报道是传统行业纸媒提升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融媒体时代其要继续在“专”“深”“活”上下功夫,运用新媒体思维,采取灵活的传播方式,来扩大行业纸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关键词】融媒体;专题类新闻报道;行业纸媒
近十年来,新闻传播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传播媒介的变化。原来是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主要传播手段,到现在互联网传播的普及;其次,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原来是以电台、电视台或报社为主体,到现在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最后,新闻受众更为广泛,互联网用户都是新闻的接收者。传统纸媒由于媒介单一,受投送限制,使其和新媒体相比,失去了很多优势。再加上新媒体的成本低廉甚至无成本的快捷传播,使得传统行业纸媒在经营上也压力剧增,及时转向融媒体是当前传统行业纸媒的必然选择。
传统行业纸媒与新媒体相比,有其劣势,但在当前社交媒体种类纷繁复杂、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其权威性和严肃性,是新媒体所不具有的。另外,对新闻内容的权威解读,更为社交媒体所缺乏,没有内容,任何媒体都是无源之水,不可长久。专题类新闻报道可以说是行业纸媒的王牌,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需要采用多种手段继续做专、做深、做活,让其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使行业纸媒在融媒体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一、聚焦于“专”
专题类新闻报道,首先强调的是“专”,也就是专业性。每期某个版面或者栏目只围绕一个新闻事件或者现象,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进行剖析。以《中国组织人事报》的关注版为例,主要聚焦组织人事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自2018年关注版改版以来,目前已经出版140余期,聚焦了干部、党建、人才等领域,刊出干部担当作为、党建服务民企促发展、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集中连片贫困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等若干专题,得到相关主管部门以及读者的认可,反响较好。其中很多专题,综合类媒体报道涉猎不多,即使涉猎也大多数是蜻蜓点水,行业纸媒发挥其在专业领域优势,给予重点关注。如关于中国技工教育,关注版重磅推出了中国技工教育发展印记报道,被全国技工院校媒体广泛转载,众多读者点赞、留言,有网友留言:技工教育“是强盛中国的支柱”。很多技工院校校长表示,之前,很少有媒体关注过这个领域,报道一出,给技工院校带来了很大振奋,极大鼓舞了技工院校师生。
增强策划能力,是提升专业性的关键。行业纸媒在时效性上相对于新媒体来说,存在很多不足,那么就要用专业性来弥补,所以提高策划能力,在策划上下功夫,是提升专业性的不二选择。可以说,如今各媒体之间的竞争与较量,说到底也是策划能力与水平的较量。过去,专题类报道策划,主要以年初的工作会议、政策或者项目为抓手,提出长线或者短线选题,然后根据这些进行有目的性的约稿或采写;現在的要求是,对过去相对保守的专题策划要做出调整,要大胆地构想,要有独特的创意及周密的筹划。可以有效利用融媒体特性,加强行业纸媒与受众的互动,及时了解受众的反馈和关注点。这样既可以回应社会关切,也可以使专题策划成为带动反馈的闭环。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党的组织生活中形式单调、特色不足、缺乏内涵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中国组织人事报策划破解组织生活走形式系列选题,这组选题策划难度大、角度也比较专业,容易落不了地变成空中楼阁,这也是受众不希望看到的。经过编辑主导,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连续推出4期报道,立体呈现了各地的典型经验,各方反响都不错。再如,在每年的春节期间,大量外出务工流动党员集中返乡。这期间,关注版都会推出党组织关心关爱流动党员返乡的报道,一方面为流动党员创业铺路搭桥,另一方面也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这种关注某一特定群体的专题类报道,深受受众期待。
专题要聚焦,但是要避免以“点”概“面”,而是要由“面”到“点”。现在的融媒体有了大数据作支撑,可以使编辑记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面”上情况。对一个新闻事件的聚焦首先应该在一个大背景下进行展现,才能使受众对之了解更为深入。
二、重点在“深”
面对海量信息,优质内容依然稀缺。行业纸媒有深度才能有权威性,策划的选题如何挖掘有深度的新闻背后的故事,是行业纸媒应该考虑的问题。对专题类新闻进行深度报道时,通常有三条主线:一是时间线,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后关系,融媒体内容可以很好地展现时间线;二是政策线,需要编辑记者对行业政策有深入的理解,这需要长期的积累,也是行业纸媒的优势所在;最后是因果流程线,要理解事件背后的逻辑,这样受众才能信服。这三条主线相互交织,推动新闻事实不断呈现在受众面前。
用深度报道来夯实行业纸媒在行业内的主流地位。深挖新闻背后的政策因素,找出在制度上解决问题或者解释政策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推动因素。对于组织人事领域的新闻来说,其政治性强,相关政策报道也多,在一个新闻点的背后往往都会有相关政策。因此,要求编辑记者对政策的把握要非常精准。尤其在舆论导向方面,要有过硬的政治辨别力,敏感度,及时引入相关领域的负责人、专家和学者进行解读;在稿件中也可以引用新媒体上的一些观点,供受众对比参考,但是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什么内容可以报道,什么内容不可以报道,采编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好度是关键。组织人事工作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要坚持精准研判,恰如其分掌控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在“边做边说”“多做少说”“只做不说”中把握好组织人事宣传报道的火候和分寸。要深入学习政策和文件精神,从组织工作的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中,精准研判宣传报道的着力点和敏感区。如,党建工作创新多、探索多,对党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应注重创新度,及时反映基层创新探索,多抓“活鱼”、报道亮点。干部工作政治性、敏感性强,对干部工作的宣传报道则更应注重准确度,注重准确贯彻中央精神,反映各地贯彻落实情况。
有深度的内容也需要持续长期跟踪报道。有些新闻事件,短期内不一定能看出其效果或者影响,要做好长期跟踪的准备,并作为长线线索,作留尾巴式的“再思考”,时机成熟时再进行报道。近年来,在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东北面临经济增长乏力、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这对如何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组织人事报长期关注,在总书记视察东北地区之后,关注版推出《东北再振兴 干部冲在前》的报道,以总书记考察的辽宁抚顺、吉林松原、黑龙江齐齐哈尔三地为例,追踪报道干部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的新面貌,及推动东北地区在振兴发展中迈出的坚实步伐。此外,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面对着随之而来的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衰退等压力。中国组织人事报一直关注这个社会热点,在时机成熟时,推出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党建解码》报道。同时,在行业纸媒的新媒体终端上刊登启事征集线索,收集社会诉求,实时了解社会关注点的转向。
三、实现要“活”
传统行业纸媒应该改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想法,保持灵活性。因为所在纸媒的长期惯性,形成一些自己的制作流程和媒体文化,在版面呈现上就是比较刻板,题目和内容往往没有冲击力,难以抓住受众眼球。因此传统行业纸媒在新闻事实的呈现上,可以多一些手段,多一些新媒体的思维方式。
首先,专题新闻报道不应仅限于之前的形式,可以采取融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例如,视频接入。纸媒版面篇幅有限,而新媒体终端可以全文展示。去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中国组织人事报推出扶贫日特刊,尝试了线上线下互动。线下纸媒推出《产业铺陈小康新画卷》《我们的生活比蜜甜》等四个版面,线上同时通过视频短片等进行延展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互補效果。同时,为进一步顺应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发展方向,探索刊发二维码,链接微视频、数据新闻、图片、相关背景等,拓宽了报道的受众面,扩大了受众的阅读空间,产生了良好反响。
其次,不断和新媒体合作。因为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深度的内容,新旧媒体的合作可以为行业纸媒带来一些新的技术和观点,也能增加行业纸媒的影响力,提高订阅量。当前,行业纸媒和新兴媒体交融并存,但是互联网作为主战场、新兴媒体日益成为主阵地和移动化、视频化的趋势愈加凸显,所以更要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力,让纸媒的公信力、影响力日益壮大。如,中国组织人事报借助新媒体,在微信公众号上,于2019年1月15日刊发的《独家!2018年享受国务院特贴人员名单来了》,收获了10万+的点击量。可见,通过科学整合来创新、优化线上线下内容,为受众提供全方位、优质的媒体服务,新媒体也因此获得了新闻内容,提高了其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从而达到双赢。
最后,对于采编人才的使用,一定保持灵活性,做到“一支队伍,两个平台”。行业纸媒拥有良好专业知识结构的人才队伍,在采访时,要同时为纸媒和新媒体供稿。比如,中国组织人事报对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开幕式的报道,就灵活安排记者供稿,不仅刊发在纸媒上,还根据新媒体特点,专门为新媒体供稿。这样就立体多元传递出技能大赛的相关信息,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就业。
总之,传统行业纸媒在融媒体时代应该更加注重专题类新闻报道,采取新的形式和手段,不断把专题类新闻报道打造成内容专业、形式灵活的融媒体形态。
(作者单位:中国组织人事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