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萍,刘 波,屈 飞,陈银芳,殷玉婷,李姗姗
(1.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 实验动物中心,南昌 330004)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1],是药学、中药学、及临床医学如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核心课程。药理学对于理解药物的作用与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发新药和发现老药新用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学习药物分析、药物化学及药学岗位知识、执业药师考试以及增强学生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因此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
药理学具有容易理解,但知识量大、知识点较散、难以记忆和系统掌握等特点。学生学习时多死记硬背,造成知识点遗忘率高,知识碎片化不系统。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理学》多采用LBL( Lecture Based Learning,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为主的单向输入型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全面,思考问题不主动,无法达到新时期《药理学》教学目标和要求,难以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医药学人才。尽管教师尝试使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导向的)、CBT (case-based teaching,以案例为基础的)、RBT(research-based teaching,研究性教学)等教学法,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些帮助,但如何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系统的药理学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与思考,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又称作脑图、心智图[2],是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将知识元素以“树状结构”展示其内在关联性一种可视化网络。思维导图是大脑思维的真实体现。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心向外发散的神经元。思维导图一般采用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的树状结构[3],将中心主题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同时从中心主题引出一系列相关关键词,使得整个思维导图围绕中心主题展开。还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对思维导图中的中心主题和关键词进行强化,增加其直观性、形象性和可视化性。
思维导图可快速增加知识的累积量,另外,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浓缩知识结构,构建知识网络,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4]。应用思维导图技术还可充分发挥左、右脑的功能,在提高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创造力。目前,思维导图教学已被广泛关注,并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一定应用[4,5]。因此将思维导图引入药理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可帮助学生掌握药理学知识,还有助于系统的药理学知识整体框架,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
目前,MOOCs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途径之一,MOOCs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6]。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理学》作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已在智慧树网站建立慕课在线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该在线平台,实现药理学课程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及自主学习。
因此,江西中医药大学药理学教学团队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充分讨论等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以药理学MOOCs在线平台为依托,按“设问——中心主题——关键词扩充——多级知识网络”4步走的方式,设计适应药理学总论、各论章节的中心主题、关键词、知识网络、扩展性设问等。针对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复习及自主学习的管理不同需求,选择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教学法。
3.2.1 教学对象分析
《药理学》的学习对象是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班学生。在实施《药理学》思维导图教学之前,由本课程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在首堂课上对140名学生就《药理学》课程特点、兴趣、学习方式以及对思维导图教学法的认识进行问卷调查[5],采取现场发放问卷和及时收回的方式,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136分。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
(1)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60%以上的学生对药理学前期课程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已基本无印象,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求新,需夯实药理学基础知识。
(2)学习动力不足。有近50%对即将开始的药理学学习无兴趣或是无明显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
(3)学习目标清晰。80%以上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掌握药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奠定基础。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掌握药物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侧重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熟练掌握药理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4)对思维导图教学的认识。所有的学生均未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约70%的学生认为思维导图教学能提高学习兴趣,帮助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努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3.2.2 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实践——以抗心律失常药为例
抗心律失常药是药理学学习中非常重要但比较难学的一章。要求学生掌握抗心律失常用药的药物分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用药原则,了解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该章具有难度大,药物多,知识点遗忘率高,系统清晰的知识网络难以构建。笔者在讲授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多借用思维导图教学法,以下是我们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1)利用思维导图,做好抗心律失常药课前准备
大部分学生之所以认为抗心律失常药难学,关键在于学生不理解正常心肌电生理特性,难以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因此,在讲授抗心律失常药之前,教师布置学生在MOOC平台预习该章内容,并以小组单位要求制作正常心肌电生理、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思维导图(见图1、图2),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进行思维导图展示、思维导图的讨论与修改。笔者发现,以上方式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心肌电生理、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图1 正常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图2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相应的药物
(2)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讲授抗心律失常药的代表性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药物众多,每个药都有较多的药理作用,全面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可遵循以药物的药理作用为中心,以作用机制的推衍为脉络,以药物的临床应用为导向,以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学为主要内容,构建抗心律失常药多级知识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笔者在讲授抗心律失常药代表药奎尼丁时,首先将奎尼丁列为中心主题,然后将其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重要知识点概括为关键词,之后按奎尼丁的特点将关键词进行扩充,最后将代表药物奎尼丁知识点凝炼成一张具有内在联系的多级知识网络图(见图3),既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又有助于学生建立奎尼丁药理学知识整体框架。
图3 抗心律失常药的代表药奎尼丁
(3)利用思维导图督促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巩固知识和建立知识框架体系的重要手段。药理学课堂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加上用于课堂教学的课时数少、有些知识点难度很大不易掌握,要求学生全部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很困难的,更遑论建立知识框架体系,因此课后复习尤其重要。绘制思维导图(见图4)是一种课后复习的有效方式。通常在每一章节的课堂教学结束后,主讲教师会要求学生对整个章节知识进行梳理、加工、分析和归纳,用思维导图软件归纳知识点,抓该章节重点、特点,补充新知识点,并上传到药理课程的MOOCs平台。由主讲教师进行评分,并将此评分计入形成性评价。实践证明,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反复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且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图4 抗心律失常药总结图
在课程结束后,一方面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从学生自评的角度考察思维导图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分析推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否已建立知识框架来评估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从教师评价的角度考察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与传统输入式教学法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及表2。
表1 基于问卷调查的教学效果测评(学生自评)
表2 基于期末考试的教学效果测评(教师评价)
通过基于问卷调查和基于卷面考试的教学效果测评发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推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整体知识框架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思维导图法教学班学生期末卷面成绩获8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达74.28%,比采用灌输式教学的班级同等成绩的学生比例提高了30.02%。因此,慕课环境下以问题为中心的思维导图教学法可有效地提升本科生药理学教学效果,值得在同类课程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