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策划
——以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活动为例

2021-01-21 09:27
科技传播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中国科技馆展厅科幻

李 一

随着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日俱进,公众对科学文化的需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普场馆作为我国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大责任。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下,我国科普场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既迎来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科普工作应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为公众提供更为丰富的科普服务。中国科技馆于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全国科普日期间举办了“科学之夜”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作为北京主场的夜场活动,该项目整合了全国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活动方式,打造了属于中国科技馆的品牌教育项目,创造了科普教育活动的新平台。

1 开展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的意义

当今世界的科技成果已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层面,公众切实感觉到科技的发展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科普场馆开展一系列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有助于满足公众对前沿科学知识、新时代热点科学技术的渴求,进而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培养其科学探索的兴趣,最终实现推动科技进步的目标。

1.1 丰富科普教育活动类型,增强科普场馆教育功能

目前,我国各地科普场馆策划、开发和实施的多种教育活动,很多是基于展厅里的科学展品、不同主题的展览、科普实验室等资源,这种类型的活动较为小型,对社会公众产生的影响力较为有限。与此同时,一些展区的设计逻辑、主旨内容在展厅中并不能一目了然地让公众了解到,而在参观科学场馆的过程中,公众也普遍存在着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行为,这就造成了一些展品中的科学知识与内涵很难被观众接收到的情况。另外,主展厅的更新改造具有一定的周期,公众对展厅中的内容不易保持新鲜感,对于学生群体甚至成年人,缺乏让他们反复参观的动力。因此,科普场馆需要与时俱进,丰富教育活动类型,设计方式更为灵活、手段更加新颖、整合多种资源的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以此丰富展厅参观模式,弥补展厅更新周期长带来的弊端,增强科普场馆的教育功能。

1.2 紧跟时代科技热点,推动科普场馆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科技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空间,同时科幻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科幻产业的发展与科幻作品的传播,不仅能够对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有益处,也对全民科学精神的培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助力。以此为基础,中国科技馆紧跟社会及时代的热点,于2018年和2019年开展了“科学之夜”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在充分发挥科普场馆资源优势的同时,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不同宣传平台进行造势,推动科普场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1.3 引领国内科普场馆教育活动提质升级,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科学素养与一个人的思维、行为方式息息相关,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科技馆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普场馆,其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存在着天然的优势,近几年,中国科技馆通过不断创新科普服务手段,加大了各种类型的科普教育活动开发与策划的力度,丰富了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科普教育活动的供给,以此助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之夜”活动的开展,引领了国内科普场馆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的提质升级,拉近了社会公众与科学的距离,培养了广大公众喜爱科学、感受科学、传播科学的全新风尚。

2 “科学之夜”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案例分析

中国科技馆经过多年的积累,产生了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大型品牌教育活动,“科学之夜”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前期策划、理念创新和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使得“科学之夜”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顺利举办,面向公众普及了不同学科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2.1 “科幻”主题为观众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

2018年中国科技馆举办的第一届“科学之夜”活动,是该馆自开馆以来第一次尝试举办夜场活动,在当时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第一届“科学之夜”活动以“科幻”为主题,分为“3D结构投影视觉秀”“科幻主题探秘”“角色扮演主题巡游”“密室逃脱” “科学嘉年华”“真人VR绝地求生”六大板块,同时邀请科学界与传播界的嘉宾参与到其中。该活动力求策划和打造科普场馆全新的科普教育活动样式,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群体设计出与其认知水平相匹配的活动,配以科幻为主体的环境及场景布置,为观众营造出逼真的科幻氛围。

首届“科学之夜”活动的最吸引观众眼球的是“3D结构投影视觉秀”,这项在国内科普场馆首次应用的结构投影技术,利用了中国科技馆独具一格的展厅建筑结构,挑高30m,通过24台31K流明的投影机在主展厅二层恐龙广场近3 000平方米的投影墙上,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壮丽的科技史画卷。“3D 结构投影视觉秀”是科学与艺术融汇共生的作品,它能够带领观众回望科学的历史,探索科技的未来。

除了观众在入场时观看的“3D结构投影视觉秀”,第一届“科学之夜”活动打破观众传统的参观模式,将展厅里的展品、动手制作活动、中国科技馆经典的科学表演项目、科学实验互动等不同内容的活动进行重新编排,用不同主题的科幻原创故事将其串联,策划推出了“科幻主题探秘”板块活动。在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的同时,观众还可以通过参与活动收集徽章,兑换到自己喜欢的科幻道具。在主展厅四层挑战与未来B厅设置了“密室逃脱”项目,为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需求,该板块活动分别设置了“亲子线”和“玩家线”两条游戏路线。“科学嘉年华”板块活动通过黑科技展品互动体验、非遗文创项目展示等多个小主题的活动展现了科学的发展与传承。除此之外,观众还能在“绝地求生”活动中戴上VR眼镜和触感手套,穿上力反馈背心,感受VR人机交互带来的科技感。

在“科学之夜”活动正式开始前,中国科技馆面向全国公众开展了原创作品征集活动,该活动主要征集具有中国元素的科幻角色,这不仅是对“科学之夜”活动的预热,也是对培育中国原创科幻作品的一种激励与积累。在前期的征集活动中,各年龄段的公众拿起画笔,设计出他们心中属于中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形象。最终入围的15个原创中国科幻形象在现场揭晓,小观众穿上原创科幻角色的服装参与到“角色扮演主题巡游”环节,该版块活动不仅展现了“科学之夜”活动新颖、神奇、好玩的特点,还为中国原创科幻形象的创作与发展增添了一分力量。

2.2 科学、科幻、艺术融汇共生,打造科幻体验情境

为激发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幻文化的思考,2019年中国科技馆第二届“科学之夜”活动以“科学、科幻、艺术融汇共生”为主题,涵盖“科学真好看”“科学真好玩”“科学真好听”“科学画未来”四大板块九个活动,结合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形式,为观众和科幻爱好者们继续打造沉浸式的科幻体验氛围。

“科学真好看”板块包括“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主题灯光秀”“科幻机甲秀”三个活动。“主题灯光秀”以科技与科幻为主题,结合四川自贡花灯的传统制作工艺和现代科技手段相辅相成的展示形式,通过传统的花灯制作,展现了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和多个大国重器,以此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致敬;“科幻机甲秀”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机器人科技相结合,在中国科技馆西广场为观众展示了由一座城门建筑变形而来的,带有中国元素,身高10.01m的大型机甲“丝路机甲·起点”。

“科学真好听”板块通过“多媒体表演秀”与“科学音乐会”两个活动向观众展示了科学与艺术的交相呼应。“多媒体表演秀”利用中国科技馆西大厅小球阵列展项作为开场表演,五彩斑斓的小球矩阵在高低变化间不断变换造型,与舞台上的舞蹈演员相互辉映,从优美的旋律,到动感的电子节拍,配合着灯光、音乐与歌声,尽显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科学真好玩”板块保留了第一届“科学之夜”活动的“科幻主题探秘”“角色扮演主题巡游”“科学嘉年华”活动的内容,增加了与观众的线上H5互动模式,通过主展厅展品将不同的任务线串联起来,观众在体验展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来自未来世界的科幻色彩。此外,“科学画未来”板块将一副200平米的科幻涂鸦平铺在主展厅二层恐龙广场,观众可以肆意涂鸦,在该画幅上描绘出自己对未来的畅想。

3 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与策划

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的实施离不开前期开发,科普活动策划需要对主题科普活动市场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整合现有资源,对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推陈出新,尽可能拓展合作范围与渠道,实现公众的广泛参与。在此基础上,撰写具有可行性的策划方案,在科普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也应不断地调整原有方案以适应现场的变化。

3.1 广泛参与调研,教育活动形式推陈出新

根据前期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市场上的“3D结构投影视觉秀”大多注重展现绚丽的视觉效果,经常忽视内容设计。而“科学之夜”的投影秀脚本更加注重科学性,通过技术手段让科技史变得通俗易懂,使众更容易接受,这对于中国科技馆和整个“3D结构投影视觉秀”市场都是一次尝试和挑战。

“科幻主题探秘”活动打破传统的按展厅主题的参观模式,重新建构展品故事线,为观众原创了多个科幻故事,按五大科幻主题设置出“古代科技”“生物进化”“能源危机”“智能机器”“太空探索”探秘路线,将展品体验配合动手做活动与科技馆经典的科学实验、科学表演活动进行全新编排,用主题将内容打通,同时,观众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收集印章、换取徽章,体验科学的趣味性。

“密室逃脱”板块活动在主展厅四层太空探索与基因展区进行布景,面向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设计出两种参与方式,将科普活动与密室逃脱游戏完美结合,打造独具中国科技馆特色的“科学密室”。在设计的此板块活动的时候,根据中国科技馆白天正常开馆的要求,将密室内的所有隔板设计为可随时拆卸的样式,闭馆后再统一进行拼搭。

“多媒体表演秀”利用一进馆就能看到的小球阵列展项,重新进行展项分析与设计,在其下方搭建舞台,半空中能够升降和改变颜色的小球矩阵配合舞蹈表演,实现了人与多媒体设备的完美配合,展现了科学与艺术融汇共生。

3.2 整合现有资源,实现全国科普场馆联动

首届“科学之夜”活动面向全国科技馆开放征集了工作人员、教育活动实施等实践岗以及现场观摩人员,来自宁夏科技馆、广西科技馆等25家全国各省市科普场馆报名参与。最终有73名工作人员参与到教育活动实施、密室逃脱、角色扮演主题巡游等工作中,10个科学表演项目在活动期间进行展示,同时有57名全国科技馆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观摩学习。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科学之夜”活动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科技馆教育活动水平,还在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中集中展示了全国科普场馆教育活动的最新成果,还加强了科技馆从业人员间的交流、学习。

3.3 拓展合作范围渠道,社会公众广泛征集

两届“科学之夜”活动拓展了合作范围与渠道,邀请多家社会科技企业、出版社参与到“科学嘉年华”“真人VR绝地求生”“科幻机甲秀”等活动中,同时还有多个中国传统非遗项目也参与进来。为扩大活动影响力及社会公众参与范围,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开始前,面向社会公众征集了原创中国科幻形象,组织线上、线下征集活动,投稿作品结合专家意见和网络投票进行排名,挑选出的原创科幻形象由设计师加工润色,打造成最终作品,同时设计制作真人服装,其创作者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展示。中国科技馆开展“科学之夜”大型主题式科普教育活动是一次全新的探索,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科学之夜”活动过程中,观众主动参与并与展品互动的比例明显增高,科普教育效果得到提升。这种变化,为科普场馆开发、策划大型主题式教育活动开辟了新的天地,同时也为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创造出更为广泛开阔的进步空间。

猜你喜欢
中国科技馆展厅科幻
玉泉小学与中国科技馆共育英才
PL-01:科幻飙车党
中外科学教育馆数字化发展对策初探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基于设计的研究在探究式学习单开发中的应用——以中国科技馆电磁学学习单《奇妙的原电池》为例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