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教育馆数字化发展对策初探

2021-09-10 07:22孙铭欣谢文萱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博物馆

孙铭欣 谢文萱

摘要: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博物馆不仅需要拓展线下的展览形式,也要使用新媒体与受众交流,更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本文对比中国科技馆与美国旧金山探索馆的发展现状,从线下展览建设、数字化传播和数据库建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博物馆数字化的优势和不足,探究其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博物馆;中国科技馆;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新媒体运营;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041-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北京科普中心调研项目“北京数字科学教育馆建设与发展”研究成果;“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拔尖人才培训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IT&TCD201804019

一、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现状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适应了数字化的生活,各种社交、视频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互联网技术融合,能加深公众的文化认知,更好地发挥自身在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作用。

近几年,学界围绕博物馆数字化知识呈现和传播方式展开了多次研讨,提出了“互联网+博物馆数字艺术”的转型方向。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部分博物馆快速作出了战略调整,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深入发展,如北京天文馆自2020年7月开启“云展览”项目,中国科技馆开设live直播等,都在积极探索博物馆数字化传播的可能性,与受众互动交流。国家文物局也公布了一系列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加强文物数字化建设,加快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至此,博物馆数字传播时代正式到来,大多数博物馆开始建立新媒体矩阵,完善数据库搭建,策划高科技线下展览,并打造O2O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二、国内外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对比

国外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相对较早,在诸多国外博物馆中,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最负盛名。该博物馆于1969年建立,推崇全方位的互动体验方法,创建了科技馆的全新模式,开创了科技馆的“科学中心”时代。

因此本文选取美国旧金山探索馆作为国外博物馆的对比参照,从线下数字化展览、线上数字化传播和数据库搭建三个维度与中国科技馆进行对比。

(一)线下博物馆展览——“以人为本”进行教育引导

博物馆作为向公众开放的传播公共文化的载体,应更加注重自身在文化知识传播中的作用,进行合理有效的教育引导。

中国科技馆的线下展览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多样,但大多为一般的展品展览,强调展出的形式而不是内容,参观者只能通过介绍文字了解某一展品的运作方式,而不能亲身体验,无法与其形成有效的互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中,儿童科学乐园的互动性最强,孩子们可以在乐园中通过玩游戏的方式了解宇宙的奥秘、人的诞生、自然的形成等等,但该区域只对3~10岁的儿童开放,对年龄的限制较大,绝大多数参观者无法体验。

美国旧金山探索馆以挖掘人们的好奇心,亲身体验科学的多样性为建馆理念,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好评。探索馆注重线下的展品搭建,90%的展品是探索馆的原创作品,依靠展品多样性和趣味性吸引參观者的注意,比如其馆藏40年的用木头、麦秆等编织成的小球多种机械运动模型就足以吸引初次参观者的眼球。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更新馆内展品的周期较短,馆内的科学工作人员成立创意小组,不断创新展品,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参观者进行双向的互动交流,形成正向循环。

(二)线上数字化传播

第一,数字化传播平台的搭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博物馆都开始向线上发展,建立新媒体传播矩阵,以此适应智媒时代的受众需求。

中国科技馆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率先开始了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发展,积极建设微信、微博、快手、抖音账号,其在快手平台的最高播放量突破1400万,内容为科普科学知识,传播效果较好。不仅如此,科技馆除了一般的媒体运营互动外,也多次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策划活动,如与人民日报联合推出“科学实验挑战赛”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与青少年互动,在疫情期间激发了中小学生在家做实验的热情。

美国旧金山探索馆的新媒体平台建设相对较弱,社交平台中发布的内容大多数是对线下活动的引流,视频播放量较低,但坚持每周更新创新性科学实验视频,鼓励受众动手实践,延续了探索馆好奇心驱动的教育理念。探索馆更多地注重通过线下展品与参观者互动,利用受众在互联网平台形成二次传播。其中,由馆内设计师Robert在1979年设计的线下展览“反重力镜子”曾在互联网引起热议,随后,大量博物馆也开始引入这一展览。

第二,技术创新科普形式。新媒体平台的搭建早已成为各个行业的必修课程,但如何形成内容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传播形式成为数字化传播的新难题。

中国科技馆积极将新媒体与新技术相融合,丰富渠道内容,利用多媒体互动更好地展示科技馆传达的文化内涵。2020年7月,科技馆通过图文、音视频、在线直播等形式,积极创新教育活动开展方式,特别推出“云享科学”系列活动,将展览展品、科学课、品牌活动等丰富的科普内容移至云端,为受众提供多场景、多形式、丰富主题的游玩导览体验,大大拓展了受众的科技视野。

美国旧金山探索馆的展品更注重线下的互动体验,但这丝毫没有限制探索馆的渠道创新结合。探索馆开发苹果商店APP程序,利用LBS(基于位置服务)技术为受众提供日全食实时地图显示功能,打通了探索馆天文部分的线上线下渠道,实现受众增强现实的体验,引发其持续关注。

(三)积极搭建智慧化数据库成为核心内容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存储技术、信息技术等各类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成为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博物馆的数据包括藏品数据、数字资产、观众数据等[1]。

中国科技馆对其馆藏进行了可视化的数据储存,在中国科技馆官网中设立了虚拟现实板块,为网页浏览者提供清晰直观的科技馆360°VR(虚拟现实)展示。通过全景虚拟漫游技术帮助受众更加详尽地了解场馆构造和展品内容,在增强线上参观体验感的同时,为馆内展品建立了精准全面的藏品数据库,不仅便于展品管理,也为后续的数字化传播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美国旧金山探索馆也与谷歌的《科学杂志》合作开发APP,该APP可以从用户周边收集数据,依据收集内置的传感器来测量光、声音、速度等,帮助用户随时随地进行科学实验。探索馆在APP上提供伙伴探索活动,积极调动用户以及用户身边的人进行科学探索,在利用APP建立数字化展览的同时,加深了探索馆与参观者之间的联系。

三、上述对比引发的思考

中国科技馆在数字化传播平台搭建的形式与内容上都更加丰富,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直播等渠道,传播馆内信息,树立博物馆科学严谨的形象,打造良好的受众互动平台,但平台展示的形式大于内容,知识呈单方面传播的态势[2]。美国旧金山探索馆的线下展览部分优于中国科技馆,探索馆以人为本,馆内建立创新科技研发小组,不断完善馆内展品,以创新为核心,不断吸引更多参观者。因此,我国博物馆可以在保留线上渠道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融合国外博物馆的“精华”,充分将内容、渠道、技术相结合,进行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

(一)将人作为基础驱动力

文物是有生命的,文物背后的故事是数字化技术真正要挖掘的。对于博物馆来说也是如此,国内博物馆不能一味追求新的技术形式,而是要摆脱这些形式,将注意力回归线下后,再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不仅要将新技术与新媒体融合,也要将新技术与展品融合,发挥人在博物馆中的作用,不断创新馆内展品,增强博物馆的生命力。

对此,博物馆可以建立专门的创新科技小组对馆内的展品进行实时更新,让创新技术成为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桥梁。更新也要贴合场馆的主题和构造,符合本土的生态人情,以人的好奇心为基础驱动力,从内容出发,探索内容与技术结合的新方式,引发受众对博物馆内容的主动探索。除此之外,针对全年龄段的受众探求真理、寻找趣味的需求,我国博物馆可以增加面向成年人的探索创新展品,扩大受众范围。

(二)拓宽数据库的使用渠道

我国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建立数据库成为信息化背景下的共识,国内博物馆也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数据库。除了中国科技馆外,索尼探梦科技馆在其官网建立了360°全景环绕的虚拟博物馆作为数据存储,北京自然博物馆也在官网开设了馆藏信息栏目进行数据库的建设。但国内博物馆目前的数据库传播形式和渠道较为单一,大部分博物馆仅仅在其官网上做馆藏数据和数据资产的整理,没有面向公众做文化的对外传播,削弱了数据库的教育作用。美国旧金山探索馆与谷歌合作的APP则将馆内的创新展品、创新实验加入其中,将数据库从为馆内人员提供智慧化管理转变为对外传播,实现对多用户的数字化传播。

因此,我国博物馆在完成数据库的基础建设后,要考虑如何将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数字化形式传播给受众,以此拓宽数据库的使用渠道,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文化自信进行了阐述。博物馆作为向公众传递文化的重要渠道,其发展也被重视起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强大、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数字技术发展稳步向好的今天,博物馆的发展遇到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博物馆应积极面对技术的变迭,不断探索数据库的应用情景,但也不能一味强调数字化、智能化而忽略内容的重要性,要以创造力为核心驱动力,将内容与技术结合,吸引更多受众主动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杰奎.关于博物馆数据库建设的一些思考——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2):186-187.

[2] 沈晓鹏.从数字化到智慧化:博物馆的转型升级[J].上海艺术评论,2016(06):23-25.

作者简介:孙铭欣(1985—),女,山東淄博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谢文萱(1999—),女,湖南娄底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博物馆
博物馆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