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不仅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还承担着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重要责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培育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对目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对培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启示。
[关键词]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启示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强高中生学习的自主性,又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将课本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去认识和改造世界,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培育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及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把社会主体的人作为社会研究的出发点,其包含三种观点:第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历史上的主角从来只是现实的人,现实的人的一切活动过程就是社会历史的整个进程,因此,历史研究应该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也就是说要重视“以人为本”,用人的发展看待社会的发展并进行对比,便可以凸显出人在社会发展生产中具有的重要意义。第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只有在社会之中存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现实活动,让自身得到发展。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作用表现如下:其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最直接创造者和劳动者。其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其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政治認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共同组成了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1。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高中生通过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逐渐形成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自身的品格,提升必备的能力。政治认同,就是认可和赞同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具体来说就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也是政治教育最基本的目的。科学精神,就是人们用正确的认识和有效的思考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法制意识,主要指的是人们认同和尊重法律,不论是相关的思想,还是有关的知识、态度和意识。公共参与,则是作为现代公民要有能力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并进行服务,能够主动承担公共责任2。
二、社会主体研究方法视阈下培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结合笔者在见习期间的课堂观察来看,一些教师在内容和方式上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在阻碍教学提升的同时,也抑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总的来说,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有以下几种问题:
(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教师让学生以主体的地位进入课堂,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遵照传统教育理念来展开教学活动,不可否认,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更加符合一线教师实用性的观念。针对学习能力强和基础好的高中生,运用这些方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显著提升高中生的学习成绩,但对于其他基础薄弱的高中生而言,无法在短时间内参与到课堂中,他们的主体地位就不能有效体现,久而久之,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必然给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增加难度。另外,从一线教学情况看,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小科目”,学生并没有对这门课程格外上心,学生学习政治时缺少兴趣,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厌学的现象,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采取不科学的方法加以应对,学生就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过程中,无法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拥有者,很多在实践中才能学到的核心素养也无法得到实现。
(二)核心素养的实践停留在形式上
新课标对思政课要求的基本理念“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3传统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社会也越发注重素质教育的观念,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高中人教版政治教材中“综合探究”模块的设置,正是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着眼于时代前沿,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发展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尝试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存在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笔者在见习期间看到,一些教师在上“综合探究”模块时,提出一个活动,但是没有进行很好地设计和指引,使得学生不知所措,从而导致活动开展不顺利,学生并没有得出相关的结论,教师为了实效性,会选择直接公布结果,让学生不用过多的思考和讨论就得到了结论,这也使得当初设计活动的初衷付诸东流。
(三)评价方式单一,以成绩为中心。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教师评价在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学校,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旋律。因为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更多关注升学率,学校不得不费尽心思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格外重视考试成绩,自然认为评价学生最好的方法是采取考试考查,评价学生好差的标准也就变成了分数的高低。这种片面的不客观的评价方式,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高中生将重心全部向学习成绩倾斜,忽视自身学科素养的发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学生长远的发展。
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视域下对培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启示
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从以下角度入手,在具体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理念的实施前提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及时地进行转变,必须提高“学生主体”的意识,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都必须紧紧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进行,教师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同时,还要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增强专业素养。教师不仅要明白学生主体性的含义,更要明确它的原理。教师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自主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将其转化为个人认知理解、实现理论和知识的融会贯通,透彻地领悟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其全面发展。
(二)创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加多元的学习机会。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4,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积极地学习优秀的教学理念,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开展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究和讨论的机会,让学科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这样的互动交流模式之下,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地学习政治,经过充分的交流与展示,教师对学生的点拨与引导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另外,师生之间还要进行密切地交流,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效了解学生的想法,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诉求,让学生拥有充分的空间来完善自身,从而有效地培育高中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5。“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中,也要凸显在对学生们的评价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优化评价方法,以达到更客观、更公正的目的。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发展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展现个性,全面发展。以此理念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更大程度上与人性需求贴近。只有当教师能够真正做到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从学生们的需求出发,就能够使评价效果更加明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政课堂的学习中更好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四、小结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6。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评价机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从而认识到自己身为课堂主体地位,如此才能更高效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年第17期.
作者简介:
王嘉钰(1998.6-),女,汉族,籍贯:江苏南通人,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思政,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
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4.
4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年第17期.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6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