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绘本创作中的美学体现

2021-01-21 00:51邢梦姣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

邢梦姣

内容摘要: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它寄予了人们对生活、对梦想、对未知事物的希望与想象。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真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艺术美的几个特征,即:愉悦性、合目的性、自由性以及生命化等方面探讨《冲呀巴士,系列》这套绘本中艺术美的体现,期望对绘本中艺术美的特征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愉悦性、合目的性、自由性、生命化

绘本这一词语取自日语图画书的叫法,故我们可以知道它主要以图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的受众对象主要是儿童,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就要用精而美的文字和画面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创作时仔细推敲,再三锤炼。通过这样的书籍有助于构建儿童的精神世界,同时成年人也会因为书籍中的一个故事引起自我确证。

随着时代的发展,绘本的受众范围越来越大。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它寄予了人们对生活、对梦想、对未知事物的希望与想象,成年人也希望在绘本中寻求一份轻松、愉悦感。

一、愉悦性在绘本创作中的体现

艺术美作为一种典范性的美,也具有无功利而愉快的性质,这种特殊的愉悦,使其区分于日常生活中因功利所导致的愉快,也使得这种愉快远离生理快感、功利感而具有更多的精神性和自由性。

绘本作为一门艺术,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介,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愉悦是其目的之一,寓教于乐是绘本创作的宗旨。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场景都很真切。创作者给予文字以及画面的情感,也很真诚而且充满活力。当读者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会是放肆的、单纯的。很渴望通过这本书把愉悦送给更多的人。

每一个小孩都喜欢这类荒诞故事,因为它们打破了日常生活的所以条条框框,打破了所有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逻辑,所以才特别受向往无拘无束的小孩喜欢。而在这本绘本中,出现让我们作出选择的牌子,上面写着“有舅舅”和“没舅舅”。创作者原本设定的是“有妈妈”和“没妈妈”,当我们看到“妈妈”的时候就略显得正常化,也就无法延伸和发展读者对这个画面的审美。因此创作者设定就要不正常的情节,甚至有些无厘头,但是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设定时,从内心以及精神上会放下生活中沉重的欲望包袱,从而获得短暂的愉快。通过诙谐的故事,精美的画风,一方面传递给读者彻底的放肆,畅游在如此轻松的世界中;另一方面,给孩子心灵上的愉悦,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二、合目的性在绘本创作中的体现

合目的性就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来立论的,当主体意识到主客体之间的因果性关系时,主体会感到愉悦;反之,当主体感受到的是对这种因果性的否定或背离时,它就会感到不快。这种因果关系,是艺术美合目的性的主要内涵。

绘本在依靠文学艺术手法和绘画的艺术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塑造。画面呈现出的气氛一般由色彩、构图、用笔技法构成,使得创作者展现出的情感与读者的情感达到平衡。创作在很多时候都很严肃、缓慢、缜密、动情,需要承载很多情感、很多内容。你渴望在书中传递给孩子、传递给未来一些东西,所以并不轻松。但这本书不一样!当你看到文字的时候,就像是微风送来的蒲公英,不需要你去扑捉,它就一点一点落在了你的手上,并没有重量。你忍不住要拿起来仔细看,它却一下子飞了起来,这下你看清了,每一片白色小伞下的种子,都是稀奇古怪的“鬼点子”。这本绘本会让读者喜欢他的故事,喜欢故事中的人和事,还会喜欢它的画面,喜欢画面中的色彩和传递的内容。这本绘本之所以能够得到认同,唤起读者的自我确证以及欣赏的共鸣,是因为创作者在创作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读者,给读者很大的感知、认知的空间,使得读者与创作者之间在观念上的碰撞,读者也会与创作者进行思想上的对话。

三、自由性在绘本创作中的体现

艺术美中的自由在我们心灵中的现实表现,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具体的心理感受,是以情感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自由的情感表现体现了艺术美的情感性。自由感的表现有认同感、亲切感、成就感。

在绘本《冲呀巴士,系列》第二本的创作中,亲切感表现得尤为强烈。创作者把妈妈这个形象表现成为与现实中不一样的人物,是因为创作者发现在现实中的妈妈在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很少有放松自我的时候,因此,创作者让她们在绘本中释放自己。当读者看到这样的画面与描述的时候,她们也看到了另一个自我的形象,她们会觉得这个形象与自己高度一致,产生由衷的亲切感。在绘本第三本的创作中,有一个房子跳房子的画面,这些事情就是小孩子玩儿的游戏,但是创作者没有把主体设定为人的形象,而是呈现出房子这一形象,这几个房子,他们的动作都不一样,展现出不同的性格。这仿佛让小读者们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看到了自己也有在一片小空地上,几个小伙伴在做游戏,一种很古老的游戏,叫“跳房子”。他们那个时候玩儿的也很开心,很多欢乐。小读者会觉得画面里的形象和自己一样,他们也会感到由衷的亲切感。

四、生命化在绘本创作中的体现

艺术美中的生命是一个很复杂的存在,有些艺术形象看着与生命形象没有关系,但是在审美的发展中,它也会逐渐获得生命的内涵。生命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就像一个无形的线,把人最古老的历史和最崇高的理想贯穿起来。绘本中的画面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创作者通过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对自然的认知,赋予这些形象生命。实现创作者、读者、自然,这三者之间生命的对话。

被生命化的艺术形象让人获得对自身生命本质的真切感和确证。

在绘本创作的第三本中,有一个屎壳郎娶媳妇的画面,创作者把一个我们不太喜欢的形象赋予它生命,会仿佛看到一个充满阳光的郊外,隐约可见的小路上一队小甲虫正在举办他们盛大的婚礼。它们如此真切,每个小甲虫的情绪、动作、分工各有不同。他们很可爱,很热闹。读者通过以往的审美经验,可以发现这个画面能让我们精神愉悦的原因在于去除杂念,还能摆脱生活中沉重的负担,获得与自然中生命的交流,并感到他们很友善。

五、小结

滑稽而有内涵的文字和富有表现力的画面,能够使读者在品味绘本的时候,可以唤起审美的表象和想象。建立一个独立的审美世界,达到审美情感和审美认知的统一。在绘本中的情节、形象等与读者契合时,就会产生愉悦性、合目的性、自由性,更会赋予生命化,有了这些美学思想的指引,从而使我们的创作达到艺术美的效应,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黔、吕静平.艺术美学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6

[2]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毕会娜.论动画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众文艺,2009

[4]牛宏宝.美学概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彭懿.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宁:接力出版社,2011.

[6]袁勋.论儿童插画独特的艺术魅力[J].安徽文学,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