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1-01-20 23:18:16陶秋山
北方经济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对策研究一带一路

陶秋山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9月首次提出,“一带一路”理念在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发展还面临着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绿色金融创新工具缺乏等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根据自身相对优势,运用差异化的策略调整战略目标;加大创新绿色金融工具的力度,引领资金流向绿色金融领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国家之间深入交流。

关键词:“一带一路”     绿色金融     对策研究

一、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一)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进程

中国方面,自2015年,绿色金融的概念现后出现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并在2017年初,被首次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国际方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早在1995年发布了《联合国环境署保险业环境举措》,并在两年后又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形成绿色金融理念框架的雏形。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联合花旗银行等发起建立商业银行新标准——赤道原则,并成立了赤道银行,致力于推进建设绿色环保、低碳生产的环境。

如图1所示,2014—2020年,世界各国的绿色债券发行数量总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原因,仅中国在2020年的绿色债券发行数量较2019年有所下降。

截至2020年,自2014年起全球绿色债券发行的数量(不含超国家)累计达9832亿美元,其中美国以2237亿美元的发行量位居第一,中国位居第二,发行数额为1296亿美元(如图2所示)。

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截至 2020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 65个,本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27个国家,这些国家2010—2018年的碳排放量如表2所示,表格前15个为亚洲代表国家,后12个为欧洲代表国家。

通过图4可以明显看出,自2015年10月19日“一带一路”国家统发展会议的召开,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从2016年起,各国的碳排放增速明显放缓。

根据世界银行公开的信息显示,2019年全球的經济总量约为877520亿美元。同年“一带一路”参与国的GDP总量约为290873.2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33.15%。据联合国数据显示,2019年世界总人口数约为77.13亿。同年“一带一路”参与国人口总数约为47.95亿,占世界人口总额的62.17%。前者仅接近后者的一半,这种经济总量与人口总数的严重不匹配,突显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发展的巨大需求缺口与潜力。

三、“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水平整体提高,但内部差异显著

王春枝等(2020)选取2009—2018年“一带一路”41个国家的数据测算金融开放度,计算得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度出现不平衡、两极分化的态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金融开放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度的区域差异造成了“一带一路”经济体内部发展的不均衡。

(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绿色发展水平,缺乏统一的绿色分类标准

由于资源环境状况和经济水平的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路径不一,但不可避免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系统发生明显的负向变化,特别是某些发达国家产生的环境负效应通过对外贸易的方式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可持续赤字。当前,不同的国家对“绿色”经济活动的界定不尽相同,使得“一带一路”经济体内部没有统一完善的绿色分类标准和相应的制度政策安排,阻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

(三)绿色金融工具有限、资金融通不畅

绿色金融正值发展初期,金融工具也处于初级阶段。就参与国国内而言,缺乏多样性的金融工具无法满足绿色金融市场的需求,资金缺乏流动性,投资者丧失积极性。就“一带一路”经济体内部而言,65个沿线国家并没有如欧盟一样使用同一的货币,资金间的交易还存在贸易壁垒,受利率变动风险的影响,导致资金融资不畅,资金交易受阻。

四、促进“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相对优势,加强互助互通

虽然金融开放能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但同时会使国家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对此,不同的国家便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国情的对外开放政策,例如,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调整对外贸易结构规模和进出口业务的比例,在提升金融创新体系建设的同时,根据自身需要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此外,为深化“一带一路”经济体内部的长期贸易往来,在提高金融开放度的同时,需要参与国之间加强交流,通过设立国际会议的方式,推动国家间的合作与联动,加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互利共赢的理念。

(二)重视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促进经济体绿色金融标准趋同

大力倡导ESG理念,注重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三个维度的指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加强“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合理规划建设布局,并促进参与国内部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民生实际的绿色金融标准。

(三)助力绿色金融工具创新,倡导人民币结算机制

“一带一路”经济体的各国政府应共同建立绿色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方案,促进政策切实落地;提高创新绿色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并严格规范其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向投资者提供更多融资工具的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推行人民币结算机制,打破贸易壁垒、防范利率风险,提升经济体内部的资本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加强绿色金融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带路绿色指数课题组,周月秋,殷红,严瑾,邱牧远.“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研究[J].金融论坛,2020,(6).

[2]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课题组,洪卫.绿色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21,(4).

[3]于宏源,汪万发.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挑战与深化路径[J].国际问题研究,2021,(3).

[4]清华大学与Vivid Economics课题组,马骏,谢孟哲.支持“一带一路”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路线图[J].金融论坛,2020,(7).

[5]乔琴,樊杰,孙勇,刘宝印,刘汉初.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风险投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6)

[6]杨娉.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展望[J].中国金融,2020,(14).

[7]蓝庆新,梁伟,唐琬.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际贸易,2020,(3).

[8]赵军,刘春艳.绿色金融政策推动了低碳发展吗?——以“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重点省域为例[J].金融与经济,2020,(5).

[9]李妙然,樊珍娜.我国绿色金融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20,(8).

[10]夏炎,姜青言,杨翠红,汪寿阳.“一带一路”倡议助推沿线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6).

[11]贺永泉,姜玉砚.“一帶一路”能源金融体系构建的挑战与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21,(5).

[12]王春枝,张鸿帅,张思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度:差异性及驱动因素[J].统计学报,2021,(3).

[13]崔和瑞,朱晓宏,赵巧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度空间特征分析[J/OL].统计与决策,2021,(13).

[14]黄婷婷,高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效应[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

[15]乔琴,樊杰,孙勇,宋邱惠.“一带一路”沿线省域绿色金融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1,(7).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对策研究一带一路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4:55:44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钻孔桩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05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