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惠
作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都在探求生命的意义。在《到灯塔去》中,弗吉尼亚·伍尔夫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营造了诗化的意境以承载理智的探索,在诗意的氛围中探索生命的意义。有限的生命一直困扰着伍尔夫敏感的神经,她时常感叹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这种对有限生命的感知唤起了伍尔夫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伍尔夫认为,生命是一次从瞬间到永恒的旅程,人类的生命由不同的瞬间构成,存在的瞬间是生命的精髓,它们可以照亮生命之旅,给予生命启示,但它们转瞬即逝,不停地流动变化,而生命也处于流变之中。生命将在记忆中继续,在艺术中永存,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中获得永恒的形态。伍尔夫的生命观对后世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有限的生命
伍尔夫于1926年在日记中表达了对生命流逝不可逆转的强烈感受,也暗示了她对有限的生命的感知,这种感知让伍尔夫注意到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促使她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一)人类的渺小
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通过描述大自然的强大和人类的反思来展现人类的渺小。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非常渺小的。第二天是否能到灯塔去完全取决于第二天的天气;在海上遭遇大风暴,人类也只能求助于大自然所塑造的海湾。强大的大自然决定着人类的活动,人类只能顺从。此外,人类在自己所想要实现的目标面前也是渺小的。拉姆齐先生发现自己永远也达不到R,他目前所达到的Q在R的面前微不足道。而且,人类的渺小还体现在孩子的世界里,意识到人类无限渺小的南希感觉自己的手脚好像被束缚住了。
(二)生命的短暂
除了人类的渺小,伍尔夫对生命的短暂也有着强烈的感受。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对生命短暂性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小说第二部分的写作方式、景物的描写以及人物的思想中。伍尔夫用不到十分之一的篇幅描述了十年时间的变化,用括号里一句简短的话来描述拉姆齐夫人、普鲁和安德鲁的离开,以此来表现快速流逝的时间里生命的短暂。当莉丽想到沙丘比人类的生命持久数百万年时便感到忧伤;拉姆齐夫人听到可怕的海浪声时好像在警告她:人类的生命如同彩虹一样转瞬即逝;拉姆齐先生关心自己名誉的同时,意识到脚下踢到的那颗石子比莎士比亚活得更久,生命的短暂感就更加强烈了。这种对人类的渺小和生命短暫的强烈感受一直推动着伍尔夫不断地探寻生命的意义。因此,伍尔夫尝试通过把握生命的瞬间来寻求生命的意义。
二、生命的瞬间
在伍尔夫看来,无数个不断从四面八方出现又转瞬即逝的瞬间构成了人类的生命,存在的瞬间是生命的精髓,重要的瞬间组成了生命的高光时刻。它们可以给予生命启示,但它们不停地流动变化,转瞬即逝。从瞬间获得的启示和瞬间的流逝促使人对瞬间进行思考并试图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一)存在的瞬间
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巧妙地通过描写人物的生活呈现出许多存在的瞬间,尤其是最重要的人物拉姆齐夫人所经历的一些重要瞬间。码头前的蔚蓝色海洋和绿色沙丘使拉姆齐夫人仿佛被带入了梦幻的世界;晚宴餐桌上被烛光照射的果盘,让拉姆齐夫人体会到视觉和心灵上的极大愉悦;最重要的瞬间就出现在晚宴的高潮,都勃牛肉成功地使拉姆齐夫人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在晚宴上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这样的瞬间让看上去并不年轻的拉姆齐夫人容光焕发。晚宴结束后,这样的瞬间出现在了书房里,拉姆齐夫人在探索中发现了艺术的生命和力量,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在诗歌的世界里获得了一种成就感。这些存在的瞬间只是拉姆齐夫人生命中个别存在的瞬间,对拉姆齐夫人的身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们一闪而过,但可以照亮心灵,给予生命的启示,向人们揭示生命的意义。
(二)从瞬间获得的启示
伍尔夫从存在的瞬间获得了启示,所以她认为存在的瞬间是生命的精髓,强调从存在瞬间的启示中去理解生命的意义。在《到灯塔去》中,遥望远处沙丘的瞬间,班克斯突然意识到他和拉姆齐先生之间存在着永恒的友情;莉丽在抬头看见拉姆齐一家人被爱包围的瞬间,感受到了亲情的魅力,意识到亲情是完整生活的基本要素;当拉姆齐夫人帮班克斯挑选都勃牛肉时,她突然意识到此时他们享受的喜悦气氛是永恒的,就像下午她看见那稳定的、长长的光柱给她的感觉一样,让她感到平静。然而,尽管这些存在的瞬间能够照亮心灵,给予生命启示,但它们也在不停流动,转瞬即逝,让生命处于流变之中。
(三)瞬间的流逝
伍尔夫认为给予生命启示的这些存在的瞬间就像突然擦亮的火柴,但这些瞬间也像火柴一样转瞬即逝。首先,伍尔夫认为存在的瞬间内部本身就处于流变之中。在《到灯塔去》中,当沮丧的拉姆齐先生被拉姆齐夫人安慰,他很快就恢复了元气,获得了新生。此外,瞬间的流动和变化不仅发生在存在瞬间的本身,还会发生在从一个瞬间到一个新的瞬间的转变。拉姆齐夫人在晚宴结束后感受到了瞬间的流逝。伍尔夫还通过莉丽表达存在的瞬间像火车窗外的景色一样,转瞬即逝。生命瞬间在伍尔夫理解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生命永恒的基础。因此,伍尔夫一直试图通过把握这些瞬间来找寻生命的意义。
三、生命的永恒
在伍尔夫看来,感受生命的瞬间对于理解生命的意义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握这些瞬间,实现生命的一种永恒。在《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走后,她的生命没有因此结束,而是在人们的记忆中延续,在艺术里永存,最终获得了永恒的形态。
(一)生命在记忆中延续
伍尔夫的母亲离开后继续活在她的记忆里,影响着伍尔夫的生活。所以,伍尔夫坚信生命会在人们的记忆中继续。在《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在晚宴后独自一人思考保罗和敏泰私定终身之事时,意识到自己以后会继续活在人们的记忆中。在拉姆齐夫人离开后,如同她生前所领悟到的那样,她仍完整地活在周围人的记忆里,无处不在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人们的记忆里,生命依旧鲜活,记忆使生命超越了一切。
(二)生命在艺术中永存
伍尔夫认为,生命不仅能在记忆中得到延续,还能在艺术作品中实现永存。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表达了艺术具有对抗时间流逝的持久力量,世界上的一切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文字和绘画这类艺术会永远存在,且历久弥新。所以伍尔夫认为只要艺术永远存在,生命就能在艺术作品中实现永存。在《到灯塔去》中,莉丽试图使生命在她的画里永存。十年后,受到启发的莉丽终于抓住了拉姆齐夫人生命永恒的本质,完成了油画。拉姆齐夫人的生命在莉丽的画中实现了永存,“生命在这儿静止不动了”,伍尔夫认为生命在艺术作品中静止不动,经受住时间流逝的考验,永远存活下来。
(三)生命在自然中永恒
伍尔夫于1926年在日记中表示,生命存在于群山之中,天空之中,云朵之中,也存在于波斯上空升起的月亮之中。在她看来,生命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大自然是所有生命永恒的家园。人类的生命和大自然甚至宇宙是一体的,生命通过与大自然的统一实现永恒。所以伍尔夫认为看似短暂的生命不仅可以在人们的记忆中继续,在艺术中永存,最后还能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中获得永恒的形态。在《到灯塔去》中,灯塔矗立在大海中的岩礁上,它代表着永恒的大自然,是所有生命的家园。在第一部分“窗”中,拉姆齐夫人通过将自己比作灯塔发出的那长长的、稳定的光,而实现了与自然结合。在最后一部分“灯塔”中,拉姆齐先生、詹姆斯和凯姆的灯塔之旅就是一次前往永恒的旅程,小船在海面上航行犹如生命在生命瞬间的海洋中航行一样,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到达永恒的世界。拉姆齐夫人也通过这次航行到达灯塔,实现了生命的永恒。
总之,正如伍尔夫在小说中写的“没有任何事情简简单单地就是一件东西”,她既看到了生命表面的流动变化和短暂,又领悟到了生命内在的稳定和永恒。伍尔夫在混乱的世界中发现生命的意义在于感受存在的瞬间,超越生命的局限,走向生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