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对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1-01-20 01:22黄成兵石文杰黄文忠尹岸民孙雅军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苏淮安223000
吉林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休克总分精神分裂症

黄成兵,石文杰,陈 如,薛 永,黄文忠,尹岸民,孙雅军 (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苏 淮安 22300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起病于青少年,是重型精神障碍之一,具有低治愈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一直是公共卫生中的难题。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MECT、经颅刺激治疗、心理治疗等。目前对各种治疗方式的机制研究成为了该领域的热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的生长、再生、重塑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其活性改变与诸多精神类疾病的有关,如精神分裂症[1]。有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和电休克治疗通过提高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认知功能[2-4]。故本研究探讨MECT治疗首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BDNF及临床疗效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42岁,平均 (26.87± 5.47)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24±1.23)个月,受教育年限5~15年,平均(9.63±4.99)年。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年龄18~59岁;③阳性及阴性量表(PANSS) 评分在60分以上;④入组前均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排除标准:MECT治疗禁忌者,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妊娠或哺乳期。另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 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9~45岁,平均(27.9±6.91)岁;受教育年限 5~15年,平均(12.03±4.80)年。无精神疾病史及家族史;无严重躯体疾病;无药物或酒精依赖史。两组的年龄(t=0.643,P=0.523) 、性别比例 (χ2=1.068,P=0.30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前8 h 常规禁水禁食, 进入治疗室后根据体重予以硫酸阿托品、丙泊酚以及氯化琥珀胆碱静注, 给予面罩吸氧,待患者反射消失后,口腔内放置橡胶牙齿保护器,将涂有导电糊的电极紧贴患者头部两颞侧,电流90~130 mA,通电2~4 s。通电结束后, 在睑面部和四肢肢端抽搐将停止时, 用活瓣气囊供氧并行加压人工呼吸, 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 拔除静脉针头,每周治疗3次,8~12次为1个疗程,研究时间为6周。

1.3评价治疗:采用 PANSS量表对患者精神症状进行评定。血清BDNF浓度的检测: 研究组MECT前、后及对照组晨起后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出血清,低温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采用Promega 公司的血清 BDNF 检测试剂盒)。

2 结果

2.1研究组MECT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比较:研究组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研究组MECT 前、后与对照组血清BDNF(μg/ml),各因素变化与BDNF变化关系:MECT前、后研究组血清 BDNF水平比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ruskal-Wallis H 检验分析,研究组SZ 的发作年龄(r1)、病程(r2)、阳性症状(r3)、阴性症状(r4)、一般病理(r5)、总分(r6)与血清 BDNF水平相关性分析(r1=-0.21,r2=-0.33,r3=-0.08,r4=0.08,r5=0.42,r6=-0.32)。见表2。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组PANSS 评分比较

表2 两组各因素变化与BDNF变化关系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重型精神障碍之一,容易发展为慢性,给家庭、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作为精神分裂症常用的物理治疗,增加了治疗的有效性,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5]报道,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在损害患者脑功能的同时可能会刺激与之相关的修复因子或神经细胞自身修复等,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中最重要成员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在脑中分布广泛,并可透过血脑屏障。众多研究表明BDNF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有着密切的关联。

国内学者Li等研究[6]结果显示:药物联合电休克治疗基线血清 BDNF浓度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结果还显示患者电休克治疗后 BDNF浓度升高,提示BDNF浓度不仅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更可能介导了电休克的抗精神病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MECT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国内研究一致。Brunoni等进行一项Mata分析,进一步支持了本研究[7]结果。同时本研究显示研究组MECT治疗后血清BDNF有所上升,提示电休克治疗后患者外周血BDNF水平升高,表明电休克治疗可能具有有神经营养效应。而国外Freire等[8]将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电休克联合药物治疗组、单纯药物治疗组进行研究,并于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分别抽取外周血检测BDNF 水平,研究未发现BDNF水平变化,表明了MECT治疗与BDNF水平的变化并无明显相关。本研究还发现, MECT 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PANSS 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分均下降,血清BDNF水平与 PANSS一般病理总分呈正相关,与PANSS总分及阳性因子、阴性因子分均无相关性,提示MECT治疗能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BDNF可作为临床疗效的判断治疗之一。

综上所述,MECT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血清BDNF可作为临床疗效判断指标。但本研究存在以下缺点:①MECT后抽取患者血清时间与既往研究中不同,有可能对研究结果存在影响;②MECT的时间不同及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对BDNF浓度产生影响,这些不足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休克总分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