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浩,王丽华
(琼结县人民医院,西藏 山南 856800)
神经外科手术的对象通常为重症脑肿瘤以及脑创伤患者,因此,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手术,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对于麻醉具有更高的要求。由于患者在苏醒后多会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因此,非常容易出现苏醒期躁动的问题。而受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多数患者会出现心率升高以及血压升高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加大患者康复期间出现并发症问题的概率。临床上多会采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进行苏醒期躁动干预,以期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文章就针对具体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诊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50例为临床观察对象。对照组25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65岁~70岁,平均年龄为(67.2±0.4)岁;观察组25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65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66.8±0.6)岁。
本次参与研究的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均需要接受常规生命体征检测,具体包括患者的心率情况、脉搏情况、心电图情况、血氧饱和度情况等。在此基础上,以患者体重为基础根据以下比例为他们注射麻醉诱导剂,丙泊酚2 mg/kg,咪达挫仑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舒芬太尼0.5 ug/kg。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后,麻醉师需辅助患者进行间隙增压通气,通常情况下呼吸频率控制在12次/min,潮气量控制在每分钟8 mL~10 mL之间。为患者提供0.8%~1.5%的七氟烷进行持续吸入,与此同时,按照2 ug/kg的比例为患者输入丙泊酚,与此同时,为了维持患者麻醉,根据实际情况间接对维库溴铵进行追加[1]。在正式开始麻醉诱导之前,观察组患者需要提前泵入右美托咪定,比例为1 ug/kg,时间为15 min,在此基础上,后期按照0.2~0.5 ug/(kg h)的标准持续进行泵入。在此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需按照相同剂量注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在结束手术前20min结束泵入。患者在结束手术前10 min七氟烷吸入停止。
分析两组患者麻醉手术时长(麻醉时长、手术时长)、麻醉药物用量(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术后苏醒期躁动问题的发生概率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时长、麻醉药物用量()
表1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时长、麻醉药物用量()
组别 n 麻醉时长(h) 手术时长(h) 丙泊酚用量(mg) 瑞芬太尼(mg)观察组 25 3.90±0.26 3.03±0.27 843±12 2.29±0.23对照组 25 3.96±0.27 2.99±0.20 1177±22 2.23±0.22 t—3.56212 3.07260 6.00727 6.90233 P—<0.05 <0.05 <0.05 <0.05
表2 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n(%)]
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患者多属于病情严重患者,因此术后的不适感普遍十分强烈,很多患者在麻醉苏醒期都会出现躁动的问题,临床上患者会出现肢体无意识动作、定向障碍、妄想、哭喊、无理性言语等临床症状,受此影响患者的心率血压等也会相应升高,这是患者在接受麻醉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正常手术工作的开展,部分患者还会因此而出现意外伤害[3]。在拔除气管导管与气管插管时,易于刺激到患者机体,致使产生气道高反应与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进而就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也为当前麻醉师所时常感到困扰的一项问题。而在此过程中,右美托咪定药物的应用十分普遍,其能够有效弱化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减轻患者接受麻醉过程中的呼吸抑制。
具体来说,右美托咪定为一种镇静剂,其容易被唤醒,半衰期较短,能够作用在蓝斑核 2肾上腺素能受体中,而产生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还利于促进血管平滑肌突触,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性以及心血管中枢,抑制NE释放,以便控制应激反应,起到催眠、镇静以及对抗焦虑等方面的效用。并且,右美托咪定还能够影响到单核细胞迁移,控制趋化因子,加快释放细胞素,抑制炎性激活。若能够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运用右美托咪定实施干预,那么则能够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躁动情况出现的概率,同时还利于确保血流动力学处在稳定的状态之中。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问题的发生概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也远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在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麻醉诱导之前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因此,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应科学、有效运用右美托咪定,以期实现对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良好干预,以便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