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陈燕
(浙江省海盐县沈荡镇卫生院,浙江 嘉兴 314311)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与修复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传统义齿修复方法相比,全口无牙颌覆盖种植技术更具优势,但从健康及经济角度综合考虑,选择全口总义齿修复技术的患者仍较多,在全口总义齿中,吸附性机制制作是通过完全封闭全口总义齿边缘,借助吸附力来对全口总义齿进行固定,对义齿的稳定性更好[1]。本次研究对我院行全义齿修复患者82例开展项目研究,重点分析运用吸附性机制制作技术的临床效果,阐述如下。
以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将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行全义齿修复的患者82例分组,设置为对照组、研究组。统计基线资料:对照组(41)男26例,女15例;年龄50~88岁,平均(56.23±4.27)岁;研究组(41)男28例,女13例;年龄47~89岁,平均(57.33±4.25)岁,统计学对比2组基线资料,组间差异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项目可行。
对照组采取传统修复方法,采取红白打样膏加藻酸盐得到初印,再利用光固化托盘制作整肃肌功能,制作橡胶印模,进一步明确垂直高度(息止颌位距离减去间隙),最后于患者肌力闭合点应用咬合法检查水平颌位关系,排牙与试压完成后,最后填充胶加工。
研究组采取吸附性机制制作,采取红白打样膏加藻酸盐得到初印,使用硅橡胶和正中颌托盘明确垂直高度,制备好光固化个别托盘,个别托盘边缘应用硅橡胶材料进行主动肌功能整肃,最后制作闭口终印模,咬合法检查水平颌位关系得到正中位关系,最终排牙及试牙,最后填充胶加工。
通过3个月随访对2组患者义齿修复情况进行评估,包含咀嚼功能、辅助发音功能、稳固性,0~10分评价标准[2]。
分别使用(±s)录入计量资料,所得数据录入SPSS 24.0软件行t检验,P<0.05为统计值差异。
治疗前2组的义齿稳定功能、发音功能、咀嚼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牙列缺损修复情况对比( ±s)
表1 牙列缺损修复情况对比( ±s)
组别 咀嚼功能 辅助发音 稳固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n=41) 6.32±0.73 6.31±0.65 6.77±1.32 7.63±2.63 5.32±0.71 6.41±1.84研究组(n=41) 6.41±0.67 8.80±1.65 6.81±1.27 9.16±3.47 5.22±0.78 7.82±1.03 t 0.581 8.990 0.139 2.250 0.607 4.281 P 0.000 0.000 0.889 0.027 0.545 0.000
在全口总义齿修复中应用吸附性机制制作技术,将义齿的基托边缘整体使用移动性粘膜进行封闭,在咀嚼和吞咽时形成临时负压,提高义齿的稳固性和稳定性,避免在咀嚼和发音时牙齿移位,吸附性机制制作义齿在移动时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和吸附力,借助形成的临床负压对义齿稳定性给予进一步的强化,且采取闭口方式印模,精准性更高,整体塑性效果更佳,既保证了义齿良好固位效果,同时自由端稳定性差的问题也得以解决[3]。
本次研究在全口总义齿修复是应用吸附性机制制作义齿,与传统修复方法进行疗效对比,得出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义齿稳定功能、发音功能、咀嚼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传统方法修复相比,应用吸附性机制制作技术更具优势,提高了义齿功能 。传统修复方法是对义齿进行多次改动与调整,患者认可度较低,而应用吸附性机制制作技术,无需改动,改善了基托边缘的延伸性,提高咀嚼发音功能等,同时增强了义齿的吸附性,提高义齿稳固性,改善义齿咬合关系,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相比传统方法修复全口总义齿,采取吸附性机制制作技术,对患者口腔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小,通过良好修复下效果,患者的认可度及满意度也大大提高[4]。
综上所述,采取吸附性机制制作进行全口总义齿修复,临床效果显著,与传统修复技术相比优势明显,提高口腔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可推荐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