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沈阳 110168)
我国现在大多数人尤其是精神科患者的家属对精神科的患者不够了解,很可能对治疗产生阻碍作用。精神病患者大多神志不清,很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不利于护理人员对精神科病患进行护理工作。医护人员对精神科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事件进行防范,对精神科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精神科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对精神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对精神科患者采取安全隐患防范护理对患者治疗的作用。
1.1 一般资料 将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66例病患进行分组研究(每组33例),对精神科患者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精神科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制定合理的防止措施及精神科患者安全隐患防范制度。对两组精神科患者的其中一组采用制定的安全隐患防范制度进行护理,将这组的患者称为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另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将这组精神科的患者称为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被明确诊断为精神病。两组患者及其家属都对本次研究表达了支持,并签署了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随机分配,在病情、性别等方面没有任何研究意义。
1.2 方法
1.2.1 精神科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虽然目前我国的精神科对患者的治疗已经有了较成熟的经验,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这些隐患的出现不利于精神科患者的治疗[1]。
1.2.1.1 患者方面 进入精神科治疗的患者的精神疾病一般都比较严重,受到疾病的影响,精神科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自残行为,对患者自身的安全造成隐患。医护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能对患者进行24 h的全程陪护,因此精神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损伤自身安全的行为。另外患者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可能会对医护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2]。精神科的护理人员是与患者距离最近的人,在患者疾病发作,出现不可控行为时最易受到伤害的就是精神科的护理人员。精神科患者疾病的发作不但可能对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还会对护理人员的精神产生威胁。最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外逃的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外逃的现象,很容易对周围居民的安全带来隐患[3]。
1.2.1.2 护理人员方面 部分护理人员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时,不能与精神科患者进行沟通。由于精神科患者可能会对护理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护理人员在护理工程中可能会对精神科患者产生厌倦情绪,不能积极开展对精神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能对精神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观察,严重的可能会出现护理工作失误,造成安全事故。另外,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不能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有效护理[4]。精神科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与其他科室不同,其他科室护理人员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进行常规的输液、打针,但是精神科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还应该对精神科常见疾病的特点和护理方式进行掌握,在患者发生不可控行为时对患者进行有效干预,防止患者出现自残或伤害他人的行为[5]。但是,目前精神科内的护理人员很少能够对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辨别,护理工作人员多数较年轻,临床护理经验并不丰富,不能在患者出现不可控事件时的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干预,甚至可能出现常规护理技能不熟练的现象。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不强,不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对患者进行及时干预也是出现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因[6]。
1.2.1.3 医护沟通方面 在对精神科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是距离患者最近的人员,如果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具有重要帮助。因此,为了更好地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治疗,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促进医师对精神科患者的合理用药,防止出现医师用药过快而导致的患者病情恶化的现象或者出现医师用药过轻而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能提高的现象[7]。
1.2.2 精神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1.2.2.1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精神科护理人员不只需要具备熟练的护理能力还需要具备精神科的相关知识运用能力,另外还需要对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观察能力进行培养。护理人员拥有熟练的护理技能,可以减少精神科患者在日常治疗中的痛苦。对精神科相关知识的运用,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精神科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根据精神科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护理,保证精神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可以在精神科患者发生不可控行为的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干预,减少精神科患者疾病发作带来的损失。观察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了解,并在精神科患者出现不正常行为时及时对患者进行干预[8]。因此应该对精神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及精神科专业知识水平,让精神科护理人员对精神疾病进行了解,促进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提高。
1.2.2.2 规范护理流程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除了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之外,还需要清点患者人数,防止患者出逃现象的出现,以及完成接诊和患者出入院的交接等工作。因此应该对精神科的护理流程进行规范,制定合理的制度,如患者的出入院流程等,合理规范护理工作,促进护理工作的高效性,提升护理质量。护理流程的规范还可以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护理工作,可以减少经验不丰富的护理人员由于不懂护理流程而出现的安全事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规范时,一定要根据精神科的具体情况进行,以提高护理工作的高效性。如护理人员需要日常对精神科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在观察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并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告知给医师;护理人员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外,还需要对抢救设备进行定时检查,发现不能正常运行的设备时,要及时报告给护士长,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
1.2.2.3 合理调配护理资源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具有极大的风险,但是我国目前的护理人员还是以女性为主,大多数护理人员没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精神科患者出现不可控行为时,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进而对精神科患者的情绪造成不利影响,出现不可预估的安全事故。在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排班时,应该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带领经验不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另外应该保证护理人员拥有充足的睡眠,保证护理人员的心情愉悦,促进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医务人员应该与护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重视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意见,并在患者出现不可控事件的第一时间协助护理人员进行处理,减少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压力[9]。
1.2.2.4 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对患者的治疗环境进行观察,保证患者治疗环境的干净整洁。另外还应该关注治疗环境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对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及时解决。如护理人员在查房时发现地面上有水,应该及时对地面进行处理,以免患者跌倒;在患者睡眠时,为其升起病床的防护栏,以免其跌落。
1.2.2.5 患者自伤和伤人的防范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减少患者自伤的概率。另外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对危险物品进行合理的放置,防止危险物品在患者的活动范围内出现,并及时整理护理工具,降低患者自伤的概率。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行为的观察,在患者出现不正常行为的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患者的活动进行观察,防止患者和他人发生冲突,最终出现伤害他人的情况[10]。
1.3 统计学方法 对精神科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进行调查,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可控行为的概率进行分析。精神科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分为十分配合、一般配合、不配合三种。
2.1 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对比 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可控事件对比 安全隐患防范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可控事件进行比对,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可控事件对比[n(%)]
通过对精神科患者的研究发现,精神科的患者在治疗时可能会出现许多安全隐患,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护理人员对精神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防范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另外还可以降低患者发生不可控事件的概率,降低患者对自身与他人人身安全的威胁。护理人员在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还应该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对患者进行护理,这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精神科专业知识,在患者出现不正常行为的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干预,减少患者对自身及他人带来的损伤。除了对精神科患者进行安全隐患的防范护理之外,为了长远的发展,护理人员应该对加强对精神疾病的宣传。
由于患者、患者家属及其他国民对精神疾病不了解,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不重视,很可能出现精神疾病的恶化,最终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精神疾病的宣传,减少精神疾病对人们健康带来的威胁;对于一些已经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应该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时对精神疾病进行治疗,防止出现精神疾病的恶化。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患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安全隐患防范的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帮助,因此安全隐患防范护理可以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另外应该加强对精神疾病的宣传,从根本上减少人们患有精神经疾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