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芝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区医院,北京 102100)
手术后镇痛治疗可减轻或防止机体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发生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可有效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1],现已成为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及患者的共识。本文旨在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地佐辛持续皮下镇痛的效果。
收集60例在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进行全身麻醉下的患者,年龄33~75岁,体重45~80 kg,ASAⅠ~Ⅱ级,所有患者术前均无镇痛药过敏史及慢性疼痛史。随机分为S、I两组,每组30例,S组为持续皮下镇痛组(PCSA),I组为持续静脉镇痛组(PCIA)。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开通上肢静脉通路,静注阿托品0.5 mg或东莨菪碱0.3 mg,全麻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2 mg、枸橼酸芬太尼4~6 ug/kg、丙泊酚1~2 m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可视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行机械控制通气,术中麻醉维持:靶控输注瑞芬太尼0.1~0.2 ug/kg·min、丙泊酚3~8 mg/kg·h,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术毕前15min静注地佐辛1 mg/kg,盐酸托烷司琼2 mg,手术结束后即刻I组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S组连接皮下(于上臂三角肌处用18号静脉留置针穿刺皮下并妥善固定)自控镇痛泵,持续输注剂量为2 mL,PCA每次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镇痛泵内药物配伍为:盐酸地佐辛0.5 mg/kg+枸橼酸芬太尼0.05 mg/kg+盐酸托烷司琼8 mg,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共计100 mL。
观察并记录患者腹腔镜术后2、4、8、24和48 h的VAS疼痛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同时统计术后48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者镇痛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甚至呼吸抑制的发生率。
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检验方法为T2检验,若组间比较结果为P<0.05,具有显著差异。
两组患者痛基本生命体征在腹腔镜术后镇痛期间平稳,HR、BP、SPO2均维持在术前±10%左右,对比两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VAS和Ramasy评分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镇痛术后48h内PCA按压次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中I组出现一例头晕,两例发生静脉穿刺困难,后改为持续皮下镇痛,S组有一例患者出现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中均未发生。
表1 比较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分)
表1 比较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分)
组别 例数 2 h 4 h 8 h 24 h 48 h I组 30 2.63±0.42 2.75±0.51 2.52±0.43 1.72±0.38 1.24±0.71 S组 30 2.58±0.51 2.81±0.62 2.45±0.46 1.62±0.52 1.34±0.72
表2 两组术后镇静Ramsay评分(n=30,,分)
表2 两组术后镇静Ramsay评分(n=30,,分)
组别 例数 2 h 4 h 8 h 24 h 48 h I组 30 2.35±0.43 2.36±0.55 2.26±0.42 2.25±0.61 1.88±0.53 S组 30 2.27±0.46 2.26±0.57 2.19±0.41 2.32±0.61 1.89±0.62
腹腔镜手术由于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现已普遍应用于妇科手术中,但由于腹腔穿孔的疼痛,二氧化碳气腹后导致膈肌受牵拉,手术后残留在腹腔内的二氧化碳,在水分的作用下可以转变为碳酸,并且持续刺激腹膜,加之二氧化碳气腹引起内脏粘膜的暂时性缺血等,使患者术后仍存在疼痛,甚至部分患者的疼痛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2],在使用过程中还不存在空气栓塞、严重感染等忧虑[3]。观察发现PCSA具有比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更佳的镇痛效果、对患者生活妨碍更少以及患者睡眠质量更高的优点,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患者满意度更高,更乐于接受PCSA。因此说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地佐辛持续皮下镇痛作用与持续静脉镇痛作用相当,而其安全性和舒适性优于持续静脉镇痛[4],尤其对存在静脉穿刺困难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更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