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薇,韩 华,赵文静,黄凯聪,俞建勇,吴德群,c
(东华大学 a. 纺织学院;b. 纺织科技创新中心;c.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由刚性苯环和柔性脂肪醇链联结起来的饱和线性分子组成,其分子结构的高度几何规则性和刚性部分,使其拥有较高的力学强度、优异的耐化学品与耐热性以及良好的电学性能[1]。PBT分子结构中没有侧链且结构对称,这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较高的熔点。因此PBT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其各种制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家用电器、汽车、机械、医疗卫生、轻纺及食品包装等领域[2]。但PBT工程材料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单独使用时其热变形温度较低,制品易产生各向异性,缺口冲击强度不够理想等。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从而制备出性能更加优异、功能更加多样的PBT材料,需对其进行改性[3]。现阶段,PBT材料常用的改性方法有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法,其中化学改性法主要包括共聚、接枝、嵌段、交联等。虽然国内外对于PBT材料改性的研究较多,但是大多通过一些活泼性较强的官能团(例如异氰酸酯、酸酐、酰氯等)进行改性,这些基团会与羟基、羧基等功能基发生反应,因此通常需要在反应前将其保护起来,再在反应结束后进行后脱保护,步骤复杂,操作繁琐,且总体产率也较低[4]。本文通过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主链上有双键的聚(对苯二甲酸-共-富马酸丁二醇酯)(PBTF)共聚酯,其在反应完成后不需要脱保护,步骤简单,操作简便。后期可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及自由基聚合等反应,利用共聚酯上的活性双键进行相应的多功能化改性处理。
1,4-丁二醇(BDO,AR级)、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CP级)、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CP级)、三氯甲烷(AR级),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富马酸(FA,纯度99.5%),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钛酸四丁酯(TBT,GC级),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偶氮二异丁腈(AIBN,99%),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N,N,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99%),萨恩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称取一定质量的DMT、BDO、TBT、BHT及不同投料比的FA,将其一次性放入250 mL三口圆底烧瓶中,其中酸醇的投料摩尔比为1∶1.4(酸为DMT、FA,醇为BDO),DMT与FA投料摩尔比为9∶1、8∶2、7∶3、6∶4,制得的样品分别记为PBTF 9-1、PBTF 8-2、PBTF 7-3、PBTF 6-4。TBT为催化剂,其占酸总量的摩尔分数为0.2%;BHT为阻聚剂,其与FA的摩尔比为1∶20,阻聚剂分两次加入,酯化阶段加入的BHT与FA的摩尔比为1∶100,在缩聚前加入的BHT与FA的摩尔比为1∶25。酯化阶段温度为180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反应4 h;缩聚阶段反应温度为230 ℃,搅拌反应时间约为4 h,真空度小于50 Pa。同时,采用相同合成工艺制备纯PBT,但缩聚阶段反应温度为245 ℃。反应结束后出料、干燥,并热压成膜,压膜温度比熔点高20 ℃。PBTF共聚酯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的Spectrum Two型红外光谱仪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扫描波数为400~4 000 cm-1,分辨率为4 cm-1,扫描次数为10。
采用瑞士AVANCE公司AVANCE3 hd600mh型核磁共振波谱仪对共聚酯材料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称取5 mg左右提纯后的样品放入样品管内,溶剂为氘代三氟乙酸(CF3COOD)、氘代三氯甲烷(CDCl3),待样品充分溶解后,将样品管放入仪器中进行检测。
采用上海思尔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NYC型自动黏度测定仪,根据GB/T 14190―2008《纤维级聚酯切片的试验方法》测试材料的特性黏度。以苯酚和四氯乙烷(质量比为1∶1)混合溶液为溶剂,加入一定质量的样品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溶液,乌式黏度计内径为1.03 mm,测试温度为25 ℃。特性黏度采用“一点法”计算。
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的DSC 4000型差示扫描量热仪,将8 mg左右提纯后的样品放入坩埚中用盖子压紧,扫描温度范围为-70~270 ℃,升降温速率均为20 ℃/min,选取二次升温曲线进行分析和计算。
采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的TGA 4000型热重分析仪,将样品放入坩埚中由仪器自动称量并记录数据。测试程序设置:升温速率为20 ℃/min,扫描温度范围为30~700 ℃。
采用日本理学公司的D/max-3B型转靶X射线衍射仪进行测试,Cu Kα射线,Ni滤波。辐射管电压为40 kV,管电流为150 mA,扫描速度为5 (o)/min,扫描范围为5o~60o。
通过FTIR测试可以表征改性共聚酯中所含有的特征官能团;通过1H-NMR谱图可以分析出共聚酯相应特征峰氢质子的化学位移及其化学结构,还可以通过对特征峰面积的计算,确定共聚酯中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丁二醇缩聚(BT)、富马酸与丁二醇缩聚(BF)链段的组分比。纯PBT和PBTF共聚酯的FTIR谱图和1H-NMR谱图分别如图2和3所示。
由图3的纯PBT核磁共振氢谱可以发现,DMT苯环上的氢质子峰出现在位置1(δ=8.07),BDO单元中与酯键相邻的亚甲基上的氢质子峰出现在位置2(δ=4.52),β亚甲基质子峰出现在位置3(δ=2.01)。由图3的PBTF 9-1、PBTF 8-2、PBTF 7-3、PBTF 6-4的核磁共振氢谱可以看出,FA单元双键上的氢质子峰出现在位置6(δ=6.94),与FA相邻的BDO中的α亚甲基质子峰出现在位置5(δ=4.39),β亚甲基质子峰出现在位置4(δ=1.95)。此外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不同FA添加量的PBTF中BDO单元因受到二元不饱和酸的影响,其α和β亚甲基氢质子峰对应的化学位移发生微小的改变,同时该位置的氢质子峰出现分裂现象。从PBTF的核磁共振氢谱可以看出,FA通过酯化和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与设计相符的共聚物,且没有发生FA异构化和双键打开的反应,这是因为在化学位移6.31[5]和2.9~3.1处没有出现氢质子峰[6]。
根据图3所示的核磁共振谱图,利用式(1)和(2)可以计算出PBTF共聚酯中BT、BF链段的组成比例,结果如表1所示。PBTF共聚酯的化学结构式如图3所示。
(1)
(2)
式中:fBT为PBTF大分子链上BT链段的平均摩尔分数;fBF为PBTF大分子链上BF链段的平均摩尔分数;ABT为DMT苯环上的氢质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的峰面积;ABF为FA双键上的氢质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的峰面积。
表1 纯PBT和PBTF共聚酯的化学组成
由表1可知,BT、BF在PBTF共聚酯中的链段组分比与DMT和FA投料摩尔比基本相同,说明FA参与共聚反应,已成功合成了一系列主链上含有双键的PBTF共聚酯,且反应过程中物料损失较小。
纯PBT和PBTF共聚酯的特性黏度([η])和黏均分子量(Mη)如表2所示,其中黏均分子量由Mark-Houwink经验式计算得出,如式(3)所示。
(3)
式中:温度为25 ℃时,K、α为经验参数。
表2 纯PBT和PBTF共聚酯的特性黏度和黏均分子量
由表2可知,所有样品的特性黏度为0.96~1.25 dL/g,黏均分子量为7×104~10×104g/mol,基本可以满足后续熔体纺丝和加工的黏度要求。
纯PBT和PBTF共聚酯的DSC二次升温曲线如图4所示,根据其熔融曲线可以计算出不同比例FA加入量对其热学性能的影响。纯PBT和PBTF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点(tm)、熔融热焓(ΔHm)和相对结晶度(Xc)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纯PBT和PBTF共聚酯的热学性能参数
根据图4和表3可以看出,纯PBT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文献[7]一致,但随着FA添加量的增加,PBTF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逐渐降低。这是因为FA的引入,增大了PBTF共聚酯分子链的柔顺性,提高了大分子链的运动能力,且随着FA组分的增多,DMT组分相应减少,共聚酯大分子链的柔顺性变好,运动能力增强,玻璃化转变温度则降低。同时,FA的引入破坏了大分子链的规整性,导致更多无定形区出现,且刚性苯环链段减少,使得熔点降低,熔融峰逐渐减小且变得宽泛。由此表明,随着FA添加量的增加,PBTF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相对于纯PBT有所降低,使得材料加工使用的温度条件有所改变,这将对生产加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满足后道生产加工的要求须选择性地调整FA的添加量。
纯PBT和PBTF共聚酯样品的TGA(thermogravimetry analysis)和DTG(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y)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看出:所有共聚酯的热分解曲线类似,只是在411 ℃左右出现一个热分解平台,这表明共聚酯在热降解的过程中只存在一个热分解阶段;在430 ℃出现了共聚酯样品的最大热降解速率,这是因为共聚酯主链受热发生无规则断裂,使得大分子长链逐渐裂解,形成较短的分子链段;而随着FA添加量的增大,PBTF共聚酯发生热降解的温度有所下降,但降低不多,这是因为FA的加入使得共聚酯的结晶度下降,形成更多的非晶区,使得对应的化学键更加容易断裂。因此FA的加入对PBTF共聚酯的热稳定性没有太大的影响。
共聚酯上的双键可以为其多功能化改性提供反应活性位点。为了验证PBTF共聚酯上的双键是否拥有反应活性,本文利用共聚酯链上的双键进行自由基聚合,观察能否形成三维交联网络结构。将0.2 g PBTF 7-3溶于2 mL三氯甲烷中,经过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50 mg偶氮二异丁腈、70 mg四甲基乙二胺,然后振荡混合均匀,静置12 h得到产物,结果如图7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初始PBTF 7-3溶液为透明液体状,12 h后变为一种淡黄色胶状物质。由此可以判定,通过双键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了不再溶于有机溶剂的固态物质,从而证实PBTF共聚酯上的双键具有反应活性。
(1) 基于PBT的聚合反应路线,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FA对PBT进行共聚改性,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主链上含有活性双键的PBTF共聚酯材料,利用FTIR和1H-NMR对改性共聚酯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确定FA已成功引入大分子主链,且共聚酯中的双键具有反应活性。
(2) 通过对PBTF共聚酯的热学性能进行分析,发现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熔融热焓都受到FA添加量的影响并呈现下降的趋势。
(3) 通过热重分析发现,FA的添加对PBTF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4) 对PBTF共聚酯的结晶性能进行分析后发现,改性共聚酯的晶体类型并没有变化,仍为三斜晶系,但结晶度随着FA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